福州天氣預報

16 ~ 22℃
多云
東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福州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萬福寺

萬福寺位于黃檗山麓,距福州約70公里,為全國重點寺廟。始建于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此后,萬福寺幾經興衰,至“文革”期間,寺宇毀壞盡。中共中央十一界三中全會之后,重修萬福寺,使這個東南沿海名剎呈現新輝。萬福禪寺歷代高僧輩出,尤其是隱元禪師,于清順治十一年(1645年)東渡日本后,把建筑、雕塑、書法、印刷、醫藥、音樂等大量先進文化傳入日本,并在日本發展黃檗禪宗,1867年,日本黃檗宗衍為十一派,嗣法者4648人,成了日本佛教的一大盛宗。黃檗山萬福寺也因此而成為日本黃檗宗的祖庭。現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法堂、禪堂、隱元紀念堂等皆輪換一新。1997年12月8日,隆重舉行重建落成暨佛像開光 ... 查看詳情

香積廚

涌泉寺大雄寶殿右側為香積廚,是寺僧的齋堂。香積廚中有洗碗、洗菜用的石池、石槽,是宋朝天圣年間制造的。做飯用的四口大鐵鍋,也是該寺的“三鐵”之一。其中最大的一口鍋,口徑達1.57米,深0.80米,煮一次飯需放5包大米、1噸水,可供千人食用,是世上罕見的“大鍋飯”。飯熟后,鍋底沉結一層鍋巴,酥香可口,算是涌泉寺的特產之一。交通乘7路、7支路、36路、37路、808路、815路、949路、957路、960路、馬尾專線公共汽車可達。 查看詳情

雪峰寺

又名崇圣寺,全名雪峰崇圣禪寺。位于閩侯縣西北雪峰鳳凰山南麓。唐咸通十一年(870年)建,現存殿宇多為光緒年間重修。寺內主要建筑是山門、法堂、大雄寶殿、齋堂。大雄寶殿內有來自緬甸的三世如來玉佛。十八羅漢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山門外有古樹四株,相傳大的兩株系閩王王審知和唐代僧人義存手植,有千年歷史;小的兩株為明代寺僧所植,距今亦五、六百年。寺內藏有印度梵文貝葉經和佛祖像,頗為珍貴。交通由楊橋路轉洪甘公路,過閩候甘蔗鎮、白沙鎮至大湖鄉雪峰村即達。門票5元 查看詳情

林則徐紀念館

在福州市中心的澳門路上,原先是林則徐的祠堂,林則徐是福州人。該祠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內多石刻石像,建筑古樸。館內有一座正方形碑亭,內立三座青石碑,一為圣旨,一為御賜祭文,一為御賜碑文,均是林則徐卒時皇帝所賜,建祠時補鐫。1982年冬這里被辟為林則徐紀念館,收藏著大量反映鴉片戰爭歷史背景的文物資料。林則徐(1785~1850)是我國清代民族英雄。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嘉慶進士,歷任巡撫、總督。力倡禁煙,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嚴令英美煙販繳出鴉片237萬斤,在虎門當眾銷毀。英國發動侵略戰爭,他團結軍民打退英軍進攻。由于清廷妥協求和,被革職充軍新疆。 ... 查看詳情

鼓山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也是鼓山名勝之一。據記載,鼓山摩崖題刻共有180處,估計全山石刻不下300多處,其中著名的有喝水巖下石壁上刻的“壽”字,字徑為4米,為南宋著名大書法家朱熹所書。縱觀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當代,前后延續近千年,內容豐富,字體篆、隸、行草、楷俱全,其中有宋代蔡襄、李綱、趙汝愚、朱熹及現代朱德、郭沫若、羅瑞卿等人的手跡,堪稱福州碑林,對研究中國古代書法藝術有重要參考價值。福州城內,鰲頂峰、戚公祠、蓬萊峰、金粟臺等處,亦有從宋代至近代摩崖石刻100多處。鰲頂峰上北宋淳化元年呂文促的題名石刻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這是福州宋代最早的摩崖石刻。 查看詳情

馬尾、馬尾港

馬尾是福州市東南約20公里的一個小市鎮,位于閩江口北岸。相傳當地有塊石頭,形如馬,頭向羅星塔,尾向市鎮,小鎮故而得名。馬尾作為我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海軍發源地,曾名噪一時。馬尾造船廠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基地,聳立江濱的千年古塔羅星塔為閩江門戶標志,東南10公里處,有閩江七景之一的金剛腿風景區。登臨塔頂,港口碼頭、開發區盡收眼底。江岸兩旁有古炮臺,可在此看到當年煙火彌漫的中法戰役戰場,還可到昭忠祠憑吊為國捐軀的先烈。交通從市中心五一廣場乘937可達。門票船政文化及現代工業旅游15元/人次,馬江海戰紀念館20元。 查看詳情

三坊七巷(改建中)

“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占地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審知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同時強調中軸對稱,城南中軸兩邊,分段圍墻,這些居民成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在這個街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瓦屋,曲線山墻、布局嚴謹,匠藝奇巧;不少還綴以亭、臺、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于一體。許多民居的門窗漏花采用鏤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豐富的圖案雕飾,精 ... 查看詳情

補山精舍

補山精舍始建于宋朝,是寺僧接待達官貴人的客房。它是建在榕壽巖上,巖石上有多處題刻。古建筑藝術與書法藝術、樹根藝術融為一體。1933年秋,十九路軍蔡廷鍇,蔣光鼐等將領曾在此召開秘密會議,發動反蔣“閩變”。 查看詳情

吉庇巷

三坊七巷之一。吉庇巷俗呼“急避巷”。宋鄭性之中狀元衣錦還鄉時,曾因以前他落魄而凌辱過他的人,自感虧心而急避,遂稱“急避巷”。明代以諧音改巷名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庇境安寧之意。福建法政學堂教授董子良亦居于此。福州著名的“安泰樓”酒樓也就位于吉庇巷口。門票免費 查看詳情

楊橋巷

三坊七巷之一。楊橋巷古名登俊坊,因西通楊橋而改名,現擴建為楊橋路。在楊橋路與南后街交叉處的林覺民故居,也是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冰心小時候曾在這里住過,她在《我的故鄉》一文中,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在林覺民故居附近有座雙拋橋,傳說古時有一對青年男女相愛,不得如愿,雙雙投河殉情,故名“雙拋”。乾隆二年重建此橋。福州在舊城改造中決定拓建楊橋路,按照截彎取直的方案,“雙拋橋”必須拆掉。為了保護這個歷史古跡,市政府要求建設部門修改了原定的設計,結果多花了300萬元。周圍的居民說:“300萬元買了個雙拋橋”。從而給雙拋橋的傳說增添了新的佳話。交通在市區乘坐967、958、26路等可達。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