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天氣預報

17 ~ 22℃
多云
東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福州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石竹山

位于福州市南福清市西宏路鎮,緊靠鯉魚湖,是福建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因山上石奇巖怪,竹松蒼翠,故名。石竹山屹立在危崖峭壁之上,從石竹山下步行而上,有兩條寬約1米的千級石階徑道曲折而上,即至石竹寺。石竹寺又名九仙閣,相傳在漢武帝劉乇時,在福州市于山修煉的何氏九兄弟在此得道成仙,后人建筑九仙閣,以資紀念。九仙閣始建于唐大中三年(849年),宋、明重修,1979年又重修。寺內有大雄寶殿、文昌閣、觀音亭、石佛宮等建筑,規模宏大。寺處景色秀麗,石竹山上有龜蛇石、小蓬萊、三重檐、青龍洞、通天洞、一線天、仙橋、紫云塔等多處天然美景。寺西有一座龍女巖,傳說為東海龍王的公主化身,近鄰還有九鯉仙醉臥巖,一條長約丈許、寬 ... 查看詳情

五虎礁

在閩江的入海口處有五塊巨大的礁石,像五只猛虎蹲在波濤洶涌的江口,它們并排而立,面對著浩瀚的大海,這就是有名的“五虎守門”。五虎礁基部相連,靠東北端一虎,上座白瓷土,呈灰白色,人們稱為“白虎”,中間第三虎,翹首回望青芝山虎洞,似在眷戀山上的巢穴人稱回頭虎。觀賞五虎礁,要找合適的角度。從五虎礁側立面150米左右的地方觀賞會愈看愈像,十分有趣。 查看詳情

五虎山

五虎山壁立千仞,谷口深隘,四峽如門,形勢險要。元末陳友定曾遣兵在此駐守,至今寨門遺址猶存。隘谷以內平疇數頃,巖洞幽深,溪流屈曲,水聲潺潺,附近有靈壁巖、鯉魚石等勝景。宋朱熹避偽學來游,筑吟翠山樓于下卓,留有詩篇《方山》:“到山不識山面目,但見九鼻盤溪曲。歸來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漢玉”,至今石崖猶存其“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的題刻。山上自古產有柑桔,味甜美,被稱為神果。還有荔枝名種“滿林香”,明徐勃《荔枝譜》記載:“皮微黃,味甘,其香位(佳)于眾品。”可惜此品種今已無存,據唐朝《國央補》,及陸羽《茶經》載:遠在唐朝、方山就以盛產露芽茶著稱,為全國貢品名茶十四品目之一,明朝以后,由于福州茶業逐漸衰落 ... 查看詳情

福建省博物館

福建省博物館是中國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位于福州市西湖公園內。1953年4月創建,前身是1933年5月建立的福建省立科學館,50年代初改名福建人民科學館。福建省博物館建立后,福建人民科學館撤銷,將其中的動物標本移交福建省博物館。嗣后,福建省博物館又接收了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以來收藏的革命文物和歷史文物,逐步發展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該館館藏文物標本共5萬多件,其中一級品360多件,以傳世藝術品、考古發掘品和革命文物資料為主。重要的有五代閩王延翰造鎏金銅獅爐,宋建窯的“兔毫盞”,南宋黃升墓出土的絲織服飾,宋抗金名將李綱的鐵锏,明德化瓷塑工藝家何朝宗所塑的立像觀音,明清以來黃道周、董其昌、沈周 ... 查看詳情

辛亥革命紀念館

96年前,福州革命黨人在于山大士殿前發動光復戰役,戰后,福州成為全國17個最先光復的城市之一。現今,辛亥革命紀念館已從林覺民故居搬遷到于山大士殿,向參觀者免費開放。當年,革命軍前敵總指揮部就設在大士殿內,于山是總攻陣地。展覽內容共四部分,分別是《辛亥革命的社會背景與革命前夕的福州》、《黃花崗上的英烈》、《武昌首義、福州光復》、《中山蒞榕、八閩生輝》。新展館亮點眾多,文物數量從之前的40多件增加到100多件,還首次展出參與于山戰役的黃乃裳、程拱辰、劉堯宸的珍貴資料。大士殿真龍庵內還立了一塊市民江德章在于山戚公祠內發現的1946年7月7日長樂人林素園立的《黃花崗中學碑》。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的故居,則 ... 查看詳情

達摩十八景

達摩十八景位于鼓山涌泉寺之西,又稱“十八洞景”。清朝道光年間詩人魏杰,根據這里的自然景物和民間傳說,整理編寫成十八景,刻于達摩洞外的一面巖壁上:達摩面壁、南極升天、山猿守峽、仙人巨跡、福壽泉圖、蟠桃滿塢、玉筍成林、蟻艇渡潮、漁燈普照、獅子戲球、金蟾出洞、伏虎馱經、神龍聽法、鎧甲卸巖、慈航架、八仙巖洞、千佛梵宮。交通公交7、949、960、957、808、815路可以到達。門票10元,年票20元 查看詳情

登山古徑

這是古時登鼓山之道。從山麓廨院登上2000多級臺階,經過“七亭七里路”就可到達涌泉寺山門。第一亭:“東際亭”。過廨院即是東際橋,橋上過亭就開始登山。上99級石階至“仰止亭”(已廢)。第二亭:“石門亭”,古名“聽濤觀瀑亭”。距第一亭367級臺階。溪水淙淙不絕于耳。第三亭:“乘云亭”,與前亭之間有271級,沿道有石刻“乘云”、“仰濤”、“小鼓”、“天風吹夢”、“風怒濤飛”等。第四亭:“半山亭”,由第三亭至此,共有494級臺階。亭在半嶺,故名。過此亭百余階,有石刻“路通仙苑”,轉小徑可達十八洞景。“半山亭”后近300階有石刻“桃巖洞口”,往東可到桃巖洞,桃花精舍。第五亭:“茶亭”,過半山亭約520臺階 ... 查看詳情

西禪寺

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名列福州五大禪寺,在海外更是久負盛名。位于福州市西郊怡山之麓,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87年)。相傳南北朝時煉丹士王霸在此“點石為丹,煉丹成藥”。每逢饑歲,便靠賣藥換米救濟窮苦百姓,王霸“服藥仙蛻”后,人們便建了一座寺紀念他。西禪寺還有一個著名的特色就是盛產良種荔枝,寺內宋明時期載種的荔枝林至今還在開花結果。古剎中的名勝古跡有五代慧棱禪師舍利塔、清康熙御筆《藥師經》及清代壁畫等。另外寺內玉佛樓里還供奉著海外僑胞捐贈的兩尊玉雕佛像和一尊黃銅鑄千手千眼觀世音像。交通公交27、606、701、813、812、723、957、941、14路均可到達。門票門票20元,年票30元。 查看詳情

開元寺(鐵佛寺)

開元寺坐落在鼓樓區經院巷。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始創初建時名“大云寺”,唐初稱“龍興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玄宗李隆基“詔天下諸州各建一寺,以紀年為名”,遂改為“開元寺”。開元寺是福州現存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唐天復二年(902年),閩王王審知篤信佛教,在寺內開戒壇,度僧3000人;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其子王琳又度僧2萬人。后來開元寺曾數度被焚,1979年重修后,現存鐵佛殿、靈山堂和佛化社等數座殿宇。開元寺內有許多珍貴文物,寺門口的“開元寺”牌匾,據說為唐代大書法家歐陽洵所書;在開元寺鐵佛殿內有一尊鐵鑄的“阿彌陀佛”坐像,螺髻敞胸,兩耳垂肩,迭掌合坐在蓮花臺上,法相莊嚴肅穆,體現唐代 ... 查看詳情

涌泉寺

這里原為一深水潭,五代后梁開平二年(908年),閩王王審知填潭建寺,并請名僧神晏來居。神晏曾被閩王加冕為興圣國師。寺初名“國師館”,并設寺田,曾達4800畝。最盛時僧眾1000余人。明永樂五年(1407)改稱“涌泉寺”。 現在的“涌泉寺”這塊匾額,是當年康熙的欽筆御頒。因為“泉”音同“權”,因此康熙在“泉”字上面蓋上了他自己的玉璽。 現存主要建筑尚有保持明朝風格雕塑金剛的天王殿、安放著鐵絲木供桌大雄寶殿、曾作為清朝福建船政學堂的法堂等,均為清代及近代重建。這些建筑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筑組群,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由山麓循古道入寺,有2145級石階。1954年開辟公路,機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