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天氣預報

17 ~ 22℃
多云
東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福州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羅星塔

羅星塔是國際公認的航標,是閩江門戶標志,有“中國塔”之譽。塔下是羅星公園,公園旁有國際海員俱樂部。登臨塔頂,港口碼頭,開發區盡在眼底。江岸兩旁還有古炮臺,可以看到當年煙火彌漫的中法戰役的古戰場,可以看到昭忠祠憑吊為國捐軀的先烈。附近有一山百洞的青芝寺。羅星塔,位于馬江北岸羅星山上,始建于寧化,相傳是宋代柳七娘所建。七娘系廣東人,美麗動人,鄉里豪紳為了謀奪她,誣陷她丈夫犯了法而發配于閩南致亡。七娘憤于無處可訴,變賣家產,入閩捐資造塔,寄托對亡夫的哀思。塔重建于明天啟年間(1621~1627),為七層八角石塔,高31.5米。塔尖有一顆直徑近2.3米的大圓球,游人可登上球基座憑欄遠眺。交通在市中心可坐 ... 查看詳情

華林寺

當時,吳越國國王錢镠割據閩浙等地,福州郡守鮑修讓為祈求佛祖保佑郡境的安寧,拆除閩王宮殿,利用拆下來的材料在屏山南麓修建越山吉祥寺院,內有文昌祠、普陀巖和正殿等。正殿之后有法堂,法堂之西有祖師殿,都以屏山(越山)為靠背。此后,后人又在附近建造數座禪院,規模宏大。宋高宗曾賜該寺御書越山、環峰。明正統九年(1444年),御賜匾額華林寺,一直沿用至今。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附近的羅漢院、越山庵等并入,華林寺規模更大了,后又增建了御書閣、環峰亭、絕學樓、勝會亭等建筑物。清嘉慶至道光年間(1796-1850年),重建大殿、天王殿、山門、廊廡、客堂、僧舍等。但時至今日,均已無處可尋,僅存大殿。現 ... 查看詳情

定光塔寺(白塔寺)

  定光塔寺,俗稱“白塔寺”,坐落在于山西麓,為宮殿式建筑。唐天祐二年(905年)創建,兩年后,為祝賀朱溫即位,改名為“萬歲寺”(俗名塔寺)。現存寺廟是清道光年間重建。寺分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雨堂。大殿左右為華封堂、方丈室、客廳、僧舍。寺旁為著名的高41米,七層、八角,外敷白灰的白塔(“定光多寶塔”)。游客可登塔頂,俯瞰城區。 查看詳情

藏經殿

血經寶書 這里還存有用血書寫的經書557冊。這是涌泉寺“三寶”之一。這些血經系清光緒年間,華能和尚刺臂血,由信士王谷楷書“大乘般若波羅密真經”全部,定慧大師刺血、克定書寫“佛說四十二章經”等。 用鮮血寫成幾百冊佛經,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大量的鮮血,這就需要刺血的人長期不吃鹽,血在書寫時才不會很快凝固。這些佛經中,一部分字呈鮮紅色,是因為在血中調了朱砂;一部分暗紅色,則是不調朱砂的。血書數百冊佛經,表達了血書人十分的虔誠和不凡的毅力。 佛學雕版 《華嚴疏論纂要》一書共120卷,是清康熙七年涌泉寺住持道霈,花費十年時間在唐朝古佛學著作《華嚴疏鈔》、《華嚴經論》基礎上重新刪節訂正而成,是我國佛 ... 查看詳情

大士殿(觀音閣)

位于于山上,又名觀音閣,清康熙五十二年改為萬壽亭,內供“萬壽無疆”碑,為州城百官遙拜皇帝地方。乾隆二年改祀南海觀士音菩薩。殿后立有乾隆“御題大士出山圖”碑刻,敘述觀音菩薩出山和由男變女的故事。辛亥革命光復福州時,革命軍前敵總指揮部就設在殿內,如今是福州市博物館。大士殿東鄰“護國寺”,西接“真龍庵”。殿東的獅子巖頂上生長著一株古榕樹,須根造型獨特,巖壁上名人題刻眾多。 查看詳情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涌泉寺的核心。殿中間有三尊釋迦牟尼塑像稱為“三世佛”,表示過去、現在和未來佛,塑于明朝天啟元年。佛像造形細膩,慈眉善目,十分傳神,身披唐代服裝,金碧輝煌。殿內兩尊1米多高的銅鑄小仙童,頭上打雙結,兩頰留酒窩,一手抱仙桃,一手扛荷花,神態天真,是本世紀初福州銅綠藝術杰作。在三世佛的背面,有清康熙年間鐵鑄的三圣像,外表貼金,每尊重2300斤。這三尊觀世音塑像形態優雅、做工精細,反映了當時高超的鑄造工藝。三圣像前安放著一張“鐵桌”,是由雞絲木制造的供桌。據記載,供桌是康熙丙午年間(1666年)海外華僑弟子捐贈。它通熱見潮,入水即沉,遇陰則潮,遇晴漸干,成了寺里的晴雨表。交通乘7路、7支路、3 ... 查看詳情

金山寺

七八百年前,人們在這小阜上建起一座七層八級的實心塔,高約7米,花崗石砌成,后來又在塔周圍建成殿堂。現在的金山寺系1934年重建的,因限于地形,寺院沒有巍峨的殿閣和巨大的佛像,但玲瓏精巧的建筑倒映在水中,分外別致。入夜漁火點點,繁星閃目,玉塔亭亭,別有一番情趣。現在,這里仍可尋見古時的金山寺八景:“洪塘古渡”、“石倉秋煙”、“妙高鐘聲”、“半洲漁火”、“云程石塔”、“巴山風帆”、“環峰夜月”、“旗麓斜陽”。如果在金山寺憑欄遠眺,可見碧波蕩漾,風帆浮動。福州最長的公路大橋——洪塘大橋就從金山寺不遠處跨江而過。金山寺,位于福州西郊洪塘鄉附近的烏龍江心的一塊小石阜上,因于這塊阜很像江南鎮江的金山,故名“ ... 查看詳情

千佛陶塔

陶塔位于涌泉寺門前兩側。該對陶瓷千佛塔,高6.83米,于1972年從福州南郊龍瑞寺移來,用作鎮寺之寶。它是宋元豐五年(1082年)用陶土分層燒造,然后拼合累疊而成的。此類以陶燒造的寶塔,在國內十分罕見。該對陶塔,東邊的稱“莊嚴劫千佛寶塔”,西邊的稱“賢劫千佛寶塔”。兩塔形式相同,均為八角九層,每座塔壁均貼有雕塑佛像1078尊,八角塔檐上有四方佛72尊,懸掛陶制塔鈴72枚。石砌塔座刻有金剛力士、蓮瓣、舞獅等,刻銘文記述建造時間和捐獻者以及造塔工匠的姓名。 查看詳情

圣箭堂

這三株鐵樹左右兩株雌樹特別粗大,相傳分別為五代王審知和國師神晏手植。中間一株是1972年從西禪寺移植的雄樹。外地鐵樹罕見開花,鼓山其他鐵樹也不開花。唯這三株靈氣獨鐘,歲歲開花。雌樹黃花如絨球,雄樹花型似絨塔。圣箭堂自古以來多為住持居住,又稱為方丈室。堂內陳列百壽屏一座,集“壽”字篆書一百多個。堂內柱子上有明末清初住持永覺禪師撰的楹聯:“長披破衲傲溪山,笑看云舒云卷,祗念數珠消歲月,那知花落花開”。法堂的左側是圣箭堂(即方丈室),堂前有三株千年鐵樹,供游人觀賞。鐵樹成為涌泉寺“三鐵”之一,是因為它有“年年開花”的奇觀。 查看詳情

天王殿

天王殿殿前“涌泉寺”大金匾,系清康熙皇帝“御筆頒賜”。殿內中間龕內坐著彌勒佛,滿面笑容,栩栩如生。以笑臉和大肚表達佛家的思想觀念,即“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張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兩廂四大金剛保持著明朝的雕塑藝術風格,每尊塑像貼金一斤,相貌威武。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