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天氣預報

16 ~ 22℃
多云
東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福州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龍頭泉

龍頭泉始建于元朝延佑二年(1315年)。傳說喝水巖泉水改道后,從這里石壁中噴出,后人把這股水引入石制的龍頭嘴,龍頭之下裝上一座輪機和掛一個小鐘,龍頭吐水,這股水沖向輪機使之轉動,并帶動鐘鳴。據從元朝起有關資料記載此泉千百年來久旱不竭,水質純凈,類似杭州虎跑泉,屬優質礦泉水。由于水的表面比重大,表面張力強,所以小硬幣放置水面也不下沉。用這里泉水泡沏鼓山出產的“半巖茶”味道甘冽清香,沁人心脾。 查看詳情

鼓山

鼓山誕生在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之前,峰頂有一巨石平展如鼓,據說每當風雨來臨之時,便隆隆有聲,故名鼓山。鼓山風景秀麗,歷來是福州的佛教勝地,在大頂峰西南側海拔450米左右的山間盆地中,保存有1000多年歷史的涌泉寺。該寺建筑規模宏偉,布局精巧,有“進山不見寺,入寺不見山”之妙,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之精華。寺旁有以陶燒造的寶塔千佛陶塔,在國內十分罕見;東有薈萃了自宋以來摩崖石刻200多段靈源洞喝水巖、水云亭、石門等20多景;南有龍閣、蘭花圃、羅漢臺、松濤樓等50多景;寺西巖洞較多,以十八洞景為最;北有浴鳳池、白云洞、海音洞等40多景;此外,山中還有堪稱福州碑林的摩崖題刻180余處。鼓山索道長1172米,從 ... 查看詳情

旗山國家森林公園

旗山佳景,以東麓為最。西北有石松寺,建于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原名靈鳳寺。宋紹興十年(1114年)改名為石松寺。沿寺右側直通棋盤峰的蜿蜒山路上,有玉卵石、仙桃凌空、佛帽高放等崖石景致,形象逼真。a途中游人要側身經過“一線天”,攀上仙人石才能望見棋盤峰頂由八塊巨巖組成的棋盤石。對面半山坡是雞鳴寺遺址,寺內有瀝泉洞,一泓清泉,久旱不涸。北坡有一鼓,旗山諸寺鳴鐘擂鼓時,鼓能回音共鳴。旗山北麓有超山寺,寺西有龍潭山,山下有深潭巨壑,潭上有四塊奇石,形似龜、蛇、劍、印、俗稱“四靈石”。這里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2%,有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刺桫欏等;有百齡的樂 ... 查看詳情

永泰青云山

青云山蘊藏著靈鐘秀氣,孕育著一代人才,南宋年間,當地人氏蕭國梁少年時苦讀于山澗石走廊,二十一歲進京考試,一舉奪冠,高中狀元。當地鄉民為紀念蕭國梁,將此山命名為青云山,喻為“青云直上”之意。云天石廊峽谷景區--青云山主峰狀元峰、福建最高石走廊,石廊在青云峰近山頂處,又稱“登天廊”,因軟硬巖層受風化的差異,形成一層層長條形通道。石廊共4層,累計長度約300多米,人行其中,驚而不險。主要景觀有凌空絕壁、風化石廊,號稱“云天石廊”。遠可觀,近可行,長廊1000多米。還有飛瀑三潭、妙筆生花、鎮山大鐘、天門洞、靈芝巖、狀元靴、金雞相斗、音樂廣場、仙君殿等景觀,主峰雄偉壯闊,有霧都云海之稱。白馬峽谷瀑布景區- ... 查看詳情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園內有多種受國家一類保護的珍稀植物,如曾轟動世界的一枝葉片可換回5噸鋼材的"活化石"--水杉,譽滿全球的"中國鴿子樹"--珙桐,數量很少的"林中巨人"——望天樹。還有1960年才發現的"茶族皇后"--金茶花和世界最古的活化石、人稱古森林遺跡的桫欏。以及世界著名的巨樹之一,人稱"萬木之王"的禿杉。龍潭溪自北向南流貫園中,以蘇鐵園、棕櫚園、珍稀植物園、竹類觀賞園、樹木觀賞園,花卉盆景園及榕樹景觀區等多個植物專類園構成的樹木觀賞區,還有歷史悠久的宋古驛道、清劉冰心墓、正心寺等人文景觀。榕樹王生長在八一水庫北岸的一棵古榕樹就是"榕樹王",相傳是北宋治平年間福州太守張伯玉編戶植榕時種下的。至今已有上千年的 ... 查看詳情

于山

大士殿在古代是福州城中的百官遙拜皇帝地方,現為福州市博物館。大士殿東鄰“護國寺”,西接“真龍庵”。定光塔坐落在于山西麓的定光塔寺旁,是一座高41米的七層八角型白塔,游客可登塔頂俯瞰城區。戚公祠位于定光塔寺東,專為祭祀抗倭名將戚繼光而設。相傳戚繼光當年率兵在福建抗倭,連打了三次大勝仗,福州官紳在于山平遠臺設宴慶功。后人在此建戚公祠。現祠為1918年重建。祠正廳塑戚公坐像,廳兩側壁上懸掛著四幅畫卷歌頌了戚公抗倭的功績。九仙觀始建于北宋,祀何氏九兄弟。清朝時前殿稱“天君殿”,內供奉“王天君”;后殿稱“九仙閣”,又叫玉皇閣,祀玉皇大帝。閣前龍鳳青石柱,為清代名匠杰作。在九仙觀內,兩側陳列著十九面古碑,形 ... 查看詳情

半洋石帆

在平潭縣西北端蘇澳鎮西側的海面上有一塊圓盤形大礁石,它托著一高一低的兩塊碑形海蝕柱,整體看起來就像一艘大帆船。兩塊巨石像兩面鼓起的風帆,船似乎正在乘風破浪前進。這是平潭著名的自然景觀——半洋石帆,當地人又稱為“石牌洋”。據說這是我國最大的花崗巖海蝕柱,這一奇特和壯觀的景象頗具震撼力。交通從看澳村岸邊坐渡船,十幾分鐘就到達礁石上。門票20元 查看詳情

屏山

山南麓是冶山,有歐冶池,唐刺史裴次元在山南辟球場,當時有望京山、觀海亭、玉泉池等29個勝跡。西麓叫馬牧山。南麓有越王飲馬池、琴石、金雞井。山顛有環峰亭、絕學寮、勝會亭、翠濤亭等。古時山麓遍種桃花,每當早春二月,一望如錦。今皆廢圮,僅存苔泉、華林寺大殿。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山上又遭破壞,屏山已成為荒山坡。1950年后,曾幾次在山上大修綠化,80年代后整個屏山已郁郁蔥蔥,山的南麓是省府所在地。山上原有樓一座,屹立山頂,名“鎮海樓”。可望見閩江口浩瀚江水,惜毀于火。樓前有七星缸,用石雕琢而成,排列如北斗七星,據傳缸中積水,經年不涸。山的周圍有冶山、歐冶山、華林寺大殿等景觀。其中華林寺大殿創建于宋乾德二 ... 查看詳情

喝水巖

靈源洞兩側,薈萃了自宋以來摩崖石刻200多段,約占鼓山現存摩崖題刻480多段的一半。真、行、草、隸、篆諸體俱備,猶如一座天然石刻書法寶庫,譽為“東南碑林”。題刻中有宋刻近百段,元刻12段,明刻30余段,清朝至今百余段。其中尤以宋代名書法家蔡襄的“忘歸石”,施元長的“喝水巖”以及理學家朱熹的巨大“壽”字,民族英雄李綱和當代郭沫若等題詠石刻,最為著名。喝水巖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900多年前,涌泉寺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嫌洞下澗水喧嘩,便大喝一聲把流水止住。從此,澗水改道從東側半山觀音閣石壁涌出,原來的溪澗也就干涸了。因此,“喝水巖”的“喝”字,在這里不念第一聲,而年第四聲,是“喝斥”的意思 ... 查看詳情

烏山

烏山于唐代時就已是游覽勝地,山上有古人留下的200多處摩崖石刻,篆、隸、楷、行、草各臻其妙。其中唐代書法家李陽冰的篆書,堪稱一絕。烏塔位于烏山東麓,與于山白塔遙遙相對,它的前身系唐貞元年間所建的“凈光塔”。塔為八角七層,通高35米,每層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經過修繕后,塔可登臨。山上的道山亭中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所作的《道山亭記》,記述了烏山風景和福州風土民俗。道山亭是程師孟所建,并約請他的前任、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作《道山亭記》,記述了烏山風景和福州面貌、風土民俗。道山亭旁有篆刻“天章臺”。元朝薩都刺曾在此吟成《天章臺上晚酌》一詩。道山亭之東有兩塊奇石。先薯亭是紀念明朝萬歷年間引種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