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天氣預報

17 ~ 22℃
多云轉小雨
東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福州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白塔

白塔又名“定光多寶塔”,矗立在于山之麓。與烏山烏塔遙遙相對,于唐天元年(904年)為閩王王審知為報父兄教養之恩而建造。古人有句云:“遙欲臨三島,高能瞰七城”。其規模之大,可以概見。塔下有白塔寺,為宮殿式建筑。相傳開塔基時發現一顆寶珠,故名“定光多寶塔”。白塔原先是一座高41米的內砌磚軸、外圍木構的七層八角樓閣式磚木塔。明嘉靖十三年,毀于一場雷火。現存的塔是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改建的,外圍砌磚,內壁架木,塔高41米,七層、八角,外敷白灰,故名白塔。游客可登塔頂,俯瞰城區。交通公交2路、8路、16路、19路、26路、702路、801路、803路、908路、945路、948路可以到達。門票2元 ... 查看詳情

烏塔

它的前身系唐貞元十五年(799年)所建“凈光塔”。唐乾符六年(879年)被毀。閩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閩王王審知第七子王延曦準備在舊址上重建九層寶塔,方到七層,王延曦被臣屬所殺,工程遂告結束。塔為八角七層,通高35米,每層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四層、五層、七層,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記和祈福題名碑等。烏塔現不能登臨,只能外觀。烏塔位于福州市內烏山東麓,與于山白塔遙遙相對,原名“崇妙保圣堅牢塔”。交通公交16路、702路、702支路、725路、817路、957路、963路可以到達。門票免費 查看詳情

衣錦坊

三坊七巷之一。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因為這個地方是水網地區,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這個坊巷的溝渠里去。坊內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后衣錦還鄉而改坊名。坊中16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水榭戲臺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臺,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于此觀看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門票免費 查看詳情

安民巷

三坊七巷之一。安民巷位于黃巷以南,西通文儒坊。《福州地方志》記述:“因唐代農民起義軍黃巢入閩時,到此巷即告示安民,故名”舊有錫類坊,以宋劉藻以孝聞,后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臺育德”。歷史上巷內人家多為社會賢達。元行省都事賈訥居之。巷西側民居舊宅仍保留勻稱格局和古樸風韻。門票免費 查看詳情

宮巷

三坊七巷之一。在安民巷之南,東西兩端分別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宮巷舊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極宮得名,是當今福州保護得最完整的古巷坊。巷內現存明代的建筑6幢,清代的建筑13幢。其中面積在千平方米以上的深宅大院有10幢之多。福州歷代尤以近代名人多居于巷內,如清兩江總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林則徐之子林聰彝,清海軍總長劉冠雄等。宮巷里的豪門住宅結構精巧,單是室內的木雕石刻構件就今人嘆為觀止。如漏花窗戶采用縷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過木格骨骼的各種精心編排構成了豐富的圖案裝飾。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飾以重點雕刻。各種精巧生動的石刻在柱礎、臺階、門框、花座、柱桿上隨處可見。可算是福州古建筑藝 ... 查看詳情

黃巷

三坊七巷之一。黃巷在塔巷之南。隔著南后街,與衣錦坊東西相聯。晉永嘉年間中原黃姓人家避亂入閩,落戶在此,故稱黃巷。唐代黃璞返隱歸居這里。黃巢軍入福州,因聞黃璞的大名,命令兵士“滅炬而過”。巷內歷代多住儒林學士,人文薈萃。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撫李馥、楹聯大師梁章鉅、進士陳壽棋、趙新等,都曾居巷內。黃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黃樓”,屬于文物保護單位。門票免費 查看詳情

郎官巷

三坊七巷之一。在楊橋巷南,南后街的東側,巷的東頭通福州市內鬧區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因宋劉濤居此,子孫數世皆為郎官,故名。宋代詩人陳烈,清代名人嚴復的故居也坐落巷內。郎官巷西頭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對聯:“譯著輝煌,今日猶傳嚴復宅;門庭鼎盛,后人遠溯劉濤居。”門票免費 查看詳情

塔巷

三坊七巷之一。塔巷在郎官巷以南,西通南后街。原名修文巷,宋代改稱興文巷、文興巷。以閩國時建育王塔于巷北而改今名。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視為福州文運興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還在,以后未見記載。清代在巷內砌造半片的小塔,作為古跡紀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門之上。塔巷舊有旌孝坊,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門票免費 查看詳情

文儒坊

三坊七巷之一。文儒坊因歷代文儒輩出而得名。宋祭酒鄭穆、明代抗倭名將張經、清代臺灣總兵甘國寶、清代“世進士”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襲故居皆在坊內。陳承襲的長子就是清宣統皇帝老師陳寶琛。近代詩人陳衍的故居也在坊內。陳衍曾自吟一聯:“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文儒坊東頭北墻上,還嵌著一塊高約2米、寬1米的陰文碑刻:“坊墻之內,不得私行開門并奉祀神佛、搭蓋遮蔽、寄頓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這是光緒辛已年(1881年)訂立的文儒公約。據有關人士認為,在全國城市小街巷中刻碑立約,尚屬罕見。門票免費 查看詳情

光祿坊

三坊七巷之一。宋時,坊內有一座法祥院,俗稱“閩山保福寺”。曾任光祿卿的福州郡守程師孟時常到此吟詩游覽,僧人就鐫刻,“光祿吟臺”四字于石上。光祿坊的名字就從此而來的。在光祿坊西側有一小巷,叫早題巷。辛亥黃花崗起義烈士林覺民殉難廣州之后,他家從南后街遷出,曾避難棲身于巷內。門票免費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