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迎賓廣場

秀甲瀑布迎賓廣場的主體建筑之一,也是峨眉山新十景之一。“秀甲天下”濃縮了“峨眉天下秀”這一定論。站在瀑布前,只見一條白練懸掛于石壁上,飛濺的水花在空中形成一陣雨霧,陽光下彩虹隱現。迎賓灘迎賓廣場的標志性建筑,從左到右,依次是寶掌和尚所提“震旦第一山”和康熙皇帝御提三個大字“峨眉山”,以及世界遺產標志。迎賓灘也是峨眉山新十景之一,四周綠蔭環繞,山泉從石上流下,色如白練,似明珠鑲翡翠,水花跳躍奔騰,水聲歡快歌唱。位于峨眉山麓虎溪河畔,距離報國寺不到500米,是進入景區的第一道風景,由“震旦第一山”、迎賓舞臺、“秀甲天下”山石瀑布墻、峨眉山景點示意浮雕屏、“峨眉雅韻”文化山、售票亭等組成。 查看詳情

雙橋清音

雙飛橋位于清音閣下,狀如彩虹,凌空跨越。“雙橋”是兩座小橋的合稱,橋下左、右兩江,一是發源于九老洞的黑龍江,一是發源于雷洞坪的白龍江,兩江之水奔騰而來,匯流于此。二水匯合之處名鳳凰嘴,上有牛心亭,朱欄紅柱,憑欄可觀亭下有一黑色巨石,高約2米,色黑褐而有光澤,狀若牛心,名曰牛心石,由于千萬年來被流水磨礪得光潔晶瑩,又名洗心石。水擊石上,銀花飛濺,清脆山谷,恰似古琴撫弄,故名“雙橋清音”。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有聯絕妙,曰:“雙橋兩虹影,萬古一牛心”。貼士:雙橋清音被游人公認為峨眉山最佳攝影點。不過游人多時,就要等上半天才輪得上拍照。拍攝地點:牛心亭對面100米。雙橋清音為峨眉山傳統十景之一,園 ... 查看詳情

清音平湖

清音平湖是峨眉山新十景之一。位于清音閣,面積30萬平方米,系綠色生態湖,水質純凈,清澈透底。四周青嶂翠巒環抱,古木參天,湖如碧玉嵌入其中,深深淺淺,點點滴滴,真不知是樹映綠了湖,還是湖染綠了樹。置身于其間,只聽綠樹濃蔭處,鳴蟬聲聲,山風陣陣,絲絲水氣洗盡凡塵,好一派山水之情,逍遙之樂。清音平湖夏秋清涼,為避署休閑度假的勝地;即使是在冬季和春寒料峭的初春,仍然溫適如畫,翠色生煙。 查看詳情

金頂

金頂為峨眉山次高峰,海拔3077米。頂上是個小平原,原有銅殿一座,在太陽的照射下,光彩奪目,故而得名金頂。登上金頂,人們頓覺萬象排空,氣勢磅礴。極目四望,成都平原盡收眼底。千山萬嶺,起伏如浪,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瓦屋山、貢嗄山歷歷在目。金頂以高達48米的十方普賢圣像為中心,由金光耀日的金殿、雄渾莊嚴的銅殿、銀光灼灼的銀殿和潔白的朝圣大道組成,整個建筑群面向金佛,層次分明,呈拱衛之勢。金頂觀景臺長約1200米,由金剛嘴、舍身崖、睹光臺、修心臺四大觀景平臺組成,海拔3079米,能容納數千人觀景。在佛語中,金頂又稱”光明之頂“、”幸福之頂“。它是峨眉山佛教文化的集中體現,也是信眾心中的圣地,代表著普 ... 查看詳情

一線天

在牛心嶺下,沿著黑龍江西行上山,山徑在江兩岸迂回曲折。行至“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極深處,有一峽谷,名白云峽。峽外開闊明朗,峽內險壯清涼,峽內外溫差較大,對比之下感受強烈。進入峽谷昂首望去,兩面險崖絕壁,斜插云空,高200余米,如同一座大山被利斧逢中劈開,透過疏藤密蔓、枝梢葉尖,露出藍天一線,寬約6米,最窄處僅3米,只容兩人側身而過,此景即為“一線天”。與北方許多景區由山巖崩裂而形成的“一線天”不同,白云峽“一線天”由流水溶蝕石灰巖而形成。這是在七千萬年前,由于地殼運動,地殼迅速上升,河水強烈下切,把巖石切了個深槽。峭壁上還殘留著無數洞眼,為昔日僧人架設棧道所遺。過去,棧道險窄簡陋,游人時有墜落,現 ... 查看詳情

萬佛頂

萬佛頂為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取名“普賢住處,萬佛圍繞”之意,是峨眉山原始森林生態旅游區,有萬佛閣、高山杜鵑林、黑熊溝、仙人回頭等景點。 萬佛閣高21米,雄偉莊嚴,懸于樓頂的“祝愿古鐘”莊重威嚴。萬佛閣撞鐘頗有講究,常撞擊108次: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緊敲18次,慢敲18次,不緊不慢再敲18次,如此反復兩次,共108次,其含義是應全年12個月、24節氣、72候(5天為一候),合為108次,象征一年輪回,天長地久,祈福國泰民安,人間幸福。佛教也有擊鐘108次可消除108種煩惱與雜念的說法。 萬佛頂景區植被豐茂、古樹參天、野藤繞樹、鳥獸眾多,原始景觀保存完好。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春看杜鵑、 ... 查看詳情

九老洞

九老洞位于九老峰下,仙峰寺右側山腰,海拔1752米,藤蘿倒植,下臨絕壁。洞口呈三角形,高約4米。從洞里向外看,洞口輪廓恰似一尊老道塑像。洞內黝黑陰森濕潤,分為三段。第一段人可直立行走;第二段開始出現岔洞,只能爬行;第三段則是裂隙型的洞穴,人側著身子擠進去都困難。在洞的深處可看到異態紛呈的石鐘乳、石柱、石花、石簾、石筍,聽到陰河嘩嘩的流水聲。九老洞下方的黑龍潭,便是傳說中陪伴白娘子左右的青兒修道的地方。黑龍江便是從那里經洪椿坪過白云峽流到清音閣前與白龍江匯合出山。九老洞全長1500多米,曾是一條波浪翻滾的地下河,億萬年前,隨著峨眉山體的上升,水去洞存,加之山水的沖刷浸蝕,便形成了這峨眉山上最大的地 ... 查看詳情

靈巖疊翠

靈巖寺遺址位于高橋左側,距報國寺西南5公里,傳為中印度僧人寶掌結茅處,隋唐間創建。曾改名護國光林寺、會福寺。明代是靈巖寺的鼎盛時期,殿宇四十八重,規模宏大,香火極旺。歷經數年戰亂及年久失修,靈巖寺已全部毀壞。然而在此的靈巖疊翠美景依舊。向北眺望,迎面便是一幅萬山重疊的天然圖畫。近處,青峰綿延起伏,茂林修竹,點綴其間;遠處,萬佛頂、千佛頂、金頂宛似座巨型翠屏橫亙天際,氣象雄偉;三峰挺拔而柔和的輪廓線十分清晰。重重疊疊的波峰,由低至高,由近至遠,青青的山色由翠綠到黛青,到灰藍,到灰白,層層深遠開去,一直延伸到與藍天的分界線,層次極為豐富。金頂三峰的景色多彩多變。初春時,山麓盛開一片黃燦燦的油菜花,春 ... 查看詳情

蘿峰晴云

蘿峰位于伏虎寺右側0.5公里,山雖不高,但因是峨眉平原的第一峰,顯得氣勢高峻。 當空中云霧飄浮于蘿峰嶺上空或附近山上有云朵移動時,這蘿峰嶺上的云霧,自會膨脹擴大,向浮云伸展,直到同其它云朵連成一片為止,這一奇景便是“蘿峰晴云”。 “云從石上起,泉從石下落。多少游山人,長嘯倚山閣。曉鐘有云出,晚鐘有云歸。游人應未慣,忽訝云生衣。”明代文學家楊慎在《歸云閣》詩中所描繪的“云出云歸”圖,恰似蘿峰晴云景象(歸云閣即華嚴寺,已廢,遺址距蘿峰上行1.25公里)。 蘿峰晴云是美的,蘿峰晴月也是美的。明月升到頂上時,蔚藍色的天空,映襯著明月,看不出明月是嵌在藍天上的,還是畫在藍天上的。月光照著松林 ... 查看詳情

峨眉山博物館

峨眉山博物館占地2萬多平方米,展廳面積4千平方米,氣勢巍峨,古樸大方。 展廳由兩大類六個廳組成,即影視廳、地質廳、生物廳、歷史文化廳、佛教藝術廳和古書畫廳。其中:影視廳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勾畫峨眉山八億年三起三落的沉浮;地質廳展示峨眉山古老神奇的地質地貌演化史;生物廳主要設生態景觀箱六個,直觀形象地展示出峨眉山生物天地造化的奇觀;歷史文化廳展示峨眉山先民勤勞、智慧、艱辛創業的歷史文化遺存;佛教藝術廳展示佛教圣地的藝術瑰寶;古書畫廳展示歷代文人騷客游覽峨眉山留下的墨寶。整個展區將峨眉山人文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展示出峨眉山自然與文化遺產的博大精深。 貼士:博物館旁邊是游人咨詢服務中心,免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