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華嚴頂

華嚴頂,原為玉皇亭,清康熙年間擴建為寺,清雍正年間慧先和尚增修,后又幾毀幾建。過去寺里供送子娘娘,現在供釋迦牟尼佛和觀音。華嚴頂的“華嚴”二字,按佛教有二個解釋:一解釋是因寺位于萬行如華(花),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二解釋“華嚴”意指《華嚴經》(佛教中之上乘經典),以經名為寺之名,示佛地莊嚴之意。華嚴頂周匝十數里,為山中巖溶峰林系列中最大的筍峰。四面云霧彌漫,頂尖如春筍微露層云上邊。峨眉山的云,大多在海拔2000米以上,在華嚴頂,人正好在云霧之中暢游,有漸入仙境之感。這一帶森林中棲息著一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小熊貓,農民稱“九節連”,因為它是棕紅色,尾巴有九道白色環,象一根鞭子 ... 查看詳情

雷音寺

雷音寺原名解脫庵,亦名觀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由無瑕禪師創建,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說法,聲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寺院進門是彌勒殿,供有石刻彌勒佛像,背面是護法韋馱菩薩像;兩廂是客堂、齋堂;過庭院式天井是大雄寶殿;第三殿是觀音殿,供奉由湖北曲陽請回的木雕千手千眼大悲觀音,為目前峨眉山僅有。雷音寺是峨眉山較小的寺廟之一,居高崗,倚危崖,傍坡路,巧構虛腳吊樓,建成一座精巧別致的民間小四合院式的廟宇,隱藏在郁郁蔥蔥的叢林之中。雷音寺下為解脫坡,坡下繞瑜伽河,解脫橋橫跨其上。伏虎寺距其約二公里。1960年開始,雷音寺常住比丘尼。現仍為比丘尼寺院。 查看詳情

善覺寺

善覺寺所在地俗稱“二坪”,古為宋皇坪。傳說軒轅黃帝在宋皇坪求道于天真皇人,坪上的宋皇觀古有“授道臺”之名。該寺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為道德禪師開建,名“降龍院”,左與伏虎寺遙相呼應。清初,住持元亨禪師德高望重,聲聞朝廷。相傳清康熙皇帝游峨眉山時,寺僧因避“真龍天子”之諱,乃改降龍院為善覺寺。康熙壬午年間(公元1702年),康熙御題匾額“善覺寺”。進入善覺寺,第一殿是山門,門上懸掛有當代高僧遍能大師書寫的“善覺寺”橫匾。彌勒殿與山門連接,中供彌勒佛,旁塑四大天王。第二殿是普賢殿。供奉普賢菩薩住山像,懸額“慈云普覆”。第三殿是藥師殿。供奉藥師佛,并有一尊銅鑄藥師佛像,高80厘米。殿柱上有聯文:“愿世間免 ... 查看詳情

圣積晚鐘

沿鳳凰堡之字形坡道上去,便可見紅柱六角重檐鐘亭,亭額懸“圣積晚鐘”橫匾,里面銅鐘為明代嘉靖年間別傳禪師所鑄,重12.5噸,高2.3米,口徑2米,鐘唇為12缺荷葉形。鐘上刻有一些經文、歷朝部分帝王和高僧的名諱等。該鐘曾懸掛在南門外的圣積寺內。近聞之,聲洪壯;遠聞之,聲韻澈;傳靜夜時可聲聞金頂。佛教認為鐘聲可以“警醒頑愚”,自我反省,檢討自己的過失,規正自己的行為。所以寺里的鐘頗有講究。這口銅鐘便是峨眉山的佼佼者,被譽為“巴蜀鐘王”,是一件很珍貴的文物。傳說當年別傳禪師募鑄好銅鐘后,懸掛于圣積寺鐘樓上,囑附弟子們:“我去外地云游,三天之后,爾等始可敲鐘,切記!”誰知和尚離寺不久,一小沙彌急想聆聽鐘聲 ... 查看詳情

圣水禪院

圣水禪院原名神水庵、神水閣,有五重殿宇,全寺的殿堂和附屬房屋全系木制結構。禪院原為明代安慶巡撫吳用先的舊居,因周圍“修竹萬竿”,有“水竹色相繞,碧花動軒楹”(唐,孟郊《旅次洛城東水亭》)的意境,取名“水竹居”。明萬歷末年(約公元1619年),因水竹居前有“玉液”神水,遂改宅為寺,名“神水庵”。寺院前有一塔,傳為隋代智者大師衣缽塔。大峨寺緊挨神水池,因寺前原有一巨石橫臥,上有“大峨”二字(傳為呂純陽書),為后來寺名之依據。唐大歷年間(約公元772年)太常博士仲子陵曾結廬于此,勤于耕讀,并寫出了《幽蘭賦》,該地因而名聲大噪。大峨寺始建于明初,萬歷年間稱福壽庵,清初重建后名大峨庵。康熙中期峨邊參將李楨 ... 查看詳情

息心所

息心所建于明代嘉靖年間,時為一小庵,相傳為息心居士靜習之處,后開建為寺,故名息心所。明末清初荒廢,乾隆年間德輝和尚重建寺宇,現存寺院為清光緒初年建筑。殿內供觀音和藥師佛。寺居巖畔,下望如高懸半空,所以古人曾這樣形容說:“息心所,高閣危懸,如在九天,如臨九淵,人心至此,獨持半偈,萬緣皆息矣。”息心所海拔1460米,寺周附近有大小鵝嶺、石碑崗、仙女橋等遺跡。息心所云遮霧掩,樹木茂盛,雖是一小庵,但居峨眉山古道必徑之路,高閣危懸,地勢險要。觀心坡上有一棵高40米的巖桑,胸徑1米左右,樹齡已有千歲。如今仍枝繁葉茂,一片濃蔭。這樣高大古老的巖桑,在峨眉山中僅此一株,在全國也很罕見。交通從萬年寺經觀心坡上行 ... 查看詳情

遇仙寺

遇仙寺原為清圣懷和尚茅蓬,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圣懷云游歸山后將其擴建為寺。遇仙寺地勢特殊,洞處峭壁之腰,雖斗室蝸軒,與宏樓畫閣相比卻別有韻味。周巖畔蒼苔如亂發,纏掛古藤下垂十余丈,縷縷不斷,人稱“普賢線”。傳說普賢菩薩在懸巖絕壁意留此線,引渡游人攀登頂峰。遇仙寺位于九嶺崗下,海拔約1680米。移步登山,九嶺云橫,驀然在目,吼聲可及華嚴頂。 查看詳情

中峰寺

從圣水禪院前去1公里,在那蔥郁的林中隱有一寺,即中峰寺。晉代道教盛行于峨眉山,此地為乾明觀,天下道士云集。晉末道衰佛盛,觀中道士迎請佛教的明果大師住寺,改觀為中峰寺。北宋年間,敘州太守黃庭堅,曾來此地“習靜”。中峰寺于清順治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毀于火,后雖重建,仍不及原有規模。現存建筑有山門、大雄寶殿、普賢殿等,佛像莊嚴,一片靜土。峨眉山佛學院比丘班設在這里,游人到此,常聞誦經之聲,響徹庭院。中峰寺在呼應峰下,左有寶掌峰,右為白云峰,因處于兩峰之間,故稱為中峰寺。峨眉山佛學院比丘班就設在此地。在這里,游人時常可以聽到誦經之聲,響徹云霄。每年的三月三舉行的佛事慶典很壯觀。 查看詳情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面向峨眉山最大的生態旅游廣場,位于瑜伽小徑旁,北靠紅珠頂。瑜伽河從旁緩緩流過,倍添一份靜謐和雅趣。崖石上“神州第一山”和“山之領袖”九個朱紅色大字,標明了峨眉山在中國名山中的顯赫地位;分列在四周的名人名言,代表了魏晉、元、明、清不同朝代,不同的人物對峨眉山“第一山”的評價。 查看詳情

自然生態猴區

生態猴區位于洪椿坪下、清音閣上的“一線天”附近,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自然野生猴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猴區內設棧道、亭子、索橋,方便游人觀猴、逗猴。 同人類一樣,峨眉山猴也實行“朝九晚五”上班制。每天早上9點左右,猴區就像集市般熱鬧。隨著管理員打鑼、吹哨聲,猴兒們便在猴王的率領下,扶老攜幼、拖兒帶女地來到猴區游山道和棧道旁“上班”,與人同樂,直到下午5點以后在管理員的催促和吆趕下才告別游人“下班”。 峨眉山猴種名藏猴或西藏猴,別名四川短尾猴、大青猴,因生活在佛教名山,故又雅號“猴居士”。藏猴在十幾種獼猴屬動物中體重最大。猴區內現有三支家族式野生猴,約300余只。 小貼士: 1、觀猴時間:9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