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成初期


工部局宰牲场自落成就以其规模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宰牲场。并几乎垄断了租界甚至沪上绝大多数的鲜肉生产和供应。并通过沙泾港、虹口港出港,沿水路远销周边地区。


日伪时期


民国26年8月(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上海,强占沙泾路宰牲场,成为强制性的“官办”宰牲场,到埠的肉食牲畜大多在沙泾路宰牲场生产加工,使私营宰牲场(作)业务清淡,处境困难。

民国时期


民国34 年8月(1945年),抗战胜利,上海市国民政府卫生局接管了沙泾路宰牲场,并成为上海市第一宰牲场,不久发展成为远东地区最大规模的宰牲场和上海三分之二的鲜肉供应地。

解放至改造前


1949年5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进驻市立第一宰牲场,并于6月8日起,由军管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卫生处派员正式接管该场。从此宰牲场彻底摆脱殖民、租界等外衣,回到人民手中,成为服务于人民的名副其实的上海市第一宰牲场。

解放后这里成为上海市肉食生产加工的主要基地和试验发展先进生产工艺的主要场所,同时发展成为食品加工国际交流的主要企业。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处于市中心的鲜肉生产加工逐渐转移至郊区,这里也逐渐淡出上海食品加工行业。1997年,九龙宾馆在宰牲场南侧区域建造。2002年这里完全停产,至改造前,这里一直处于空置状态。


蜕变


历史,使这座建筑掩映在尘埃中成为一块“璞玉”;历史,又将使这块璞玉蜕变重生,被打磨成一块尊贵的美玉。

2002年春节,原上海市房地局高级工程师、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薛顺生老人的一个侄女在上海九龙宾馆举办婚宴。席间,老人无意中推开酒店的窗户往下看,他看到了一座巨大的貌若迷宫的圆顶建筑。这位长期致力于保护历史建筑的老人意识到这一定是座不同寻常、有着特殊意义的老房子。此后,经过多方调查、多方奔走,这座建筑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远东第一宰牲场重又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2004年,现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宝山区副区长夏雨闻知有这样一座建筑,第一次来考察这座建筑。它虽然衣衫褴褛、支离破碎,他们依然被其美丽特质所震撼、所打动。

此后,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多次组织考察、论证这座建筑,他们开始筹划如何保护修缮这座老建筑?又如何赋予他全新的生命力?

2006年8月,上海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启动它的改造修缮工程。

化蝶


凤凰涅磐,庄周化蝶。从历史中走来的1933老场坊,挥挥衣袖,弹落岁月的尘埃。它以创意的加冕,成为自由创造、自由创想的空间;它将文化、时尚、创意、经典进行汇聚交融,它将展示、交流、发布、交易集成一体,它羽化成“创意生活体验中心”的美丽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