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天氣預報

21 ~ 26℃
大暴雨轉中雨
西南風3-4級轉<3級
查看天氣詳情
汕尾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紅海灣

紅海灣遮浪半島旅游區位于汕尾市區以東18公里處,是紅海灣與碣石灣交接處突入海的一個半島,素稱“粵東麒麟角”。遮浪半島突入海面,有如屏障似地擋住了東西兩面風浪,在半島兩側不管風向何方,景象迥然不同,當一邊波濤滾滾,巨浪空,萬馬奔騰,另一邊則風平浪靜,一碧萬頃,波光粼粼,遮浪因而得名。半島南面有燈塔島,建有國際航標燈塔;半島兩側海灘各連綿約2公里,沙白水清,是海水浴理想去處。 遮浪島海域,礁巖多姿多彩。《岸邊激浪》、《南海潮》、《年輕的朋友》、《天涯并不遙遠》、《快樂島奇遇》、《蜘蛛夢》、《馬戲情未了》等20多部電影、電視片的海島外景在此拍攝。這里的海域,水浪動靜適合帆船、帆板運動,故為國家和省 ... 查看詳情

遮浪島

遮浪島又稱南澳島,地處紅海灣與碣石灣交匯處,有“粵東麒麟角”之稱,半島南端突出海中形成兩個景色迥異的景區--東海區常年巨浪洶涌、驚濤拍岸,西海區卻波平浪靜,水平如鏡,島內風光旖旎,碧海、銀沙、奇石、異巖、古跡交相輝映,是廣東省汕尾著名的濱海旅游區之一。 遮浪島海域,礁巖多姿多彩。《岸邊激浪》、《南海潮》、《年輕的朋友》、《天涯并不遙遠》、《快樂島奇遇》、《蜘蛛夢》、《馬戲情未了》等20多部電影、電視片的海島外景在此拍攝。這里的海域,水浪動靜適合帆船、帆板運動,故為國家和省體育水上訓練基地。1996年亞太地區帆板錦標賽暨奧運精英賽、1998年省八運會帆板賽在這里舉行。 目前,除建有度假別墅 ... 查看詳情

龜齡島

位于汕尾紅海灣捷勝鎮海面,該島的模樣酷似一只鳧水的烏龜,烏龜頭朝西,龜身向東側橫臥著。距最近的陸地超過三公里,島上卻有一口百年不涸的淡水井,從而成為過往船只躲避臺風或歇腳的福地。明末時就被海盜占領作為打家劫舍的根據地,島上北邊至今還保留有當年海盜住所的殘垣斷壁。 查看詳情

金廂灘

隸屬于廣東省陸豐縣金廂鎮,位于市區南郊七里,是碣石灣海灘的組成部分。碣石灣海灘素有“粵東黃金海岸”之稱,以“神、海、沙、石”四者兼備而聞名遐邇。當紅日冉冉東升之際,金廂海面便成了一幅金輝熠熠的壯麗畫面,迭迭金波,點點漁帆,群群海鷗,綿綿柔沙,和諧地溶于這個畫面,有著濃烈的詩情畫意。金廂灘命名之由也許本于此。在長達18公里的“S”型的海岸線上,岬角與海灣交錯分布,景色怡人,最大的岬角有金廂角和觀音嶺。這里海潮與礁石相撞,樹影婆娑,風光旖旎。登望遠眺,遠處大海茫茫,帆影點點,岬角灣內狹長的新月形海濱沙灘,像一條銀色的裙帶系在蒼綠大地與藍色海洋之間,構成一幅壯麗的南國海濱岬角天涯風光。春夏時節,位于觀 ... 查看詳情

清峰寺

清峰寺位于陸豐潭西鎮北面烏面嶺中。清峰寺在唐貞元元年(785年)初由佛教禪宗南派九祖大顛創立,是粵東一帶較早的一處佛教古剎。大顛(731—824年)早年拜師惠明,再從師于石頭和希遷,入羅浮瀑布巖習大無畏法,后游南岳,途經法岫山麓建石室為寺居住,始演講西天佛法。相傳,大顛高僧建寺后,是夜,遠處望見該處有燈火,而得名“燈光寺”。數年后,大顛離寺東游。法岫山因大顛高僧首創寺,并傳教西天佛法之緣故,后人將法岫山呼之為“法留山”。清峰寺座落于海撥800米的山腰,后枕山岳,面朝低谷,云雨交織,氣勢磅礴,歷經幾次修葺,現擁有殿宇、廳堂、禪院、僧房等20多間,拱橋3座,石塔5座。清峰寺自唐、宋、明、清以來,衣缽 ... 查看詳情

清云山定光寺

鳳山祖廟區汕尾市有“粵東黃金海岸”之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旅游十分豐富。有海豐,碣石兩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汕尾市山明水秀,風光旖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創造的燦爛文明,革命先輩活動的場所和當今開發建設的旅游景區,形成了“神,海,沙,石”多姿,“湖,島,灣,角”獨特,“峰,泉,巖,洞”迥異,歷史古跡和革命文物輝映的旅游資源特色。擁有玄武山元山寺,鳳山祖廟,清云山定光寺等宗教旅游景;金廂灘,紅海灣等濱海沙灘旅游景點;甲東麒麟山,遮浪巖島等岬角島嶼;峰巒迭翠,山抱水繞。 查看詳情

宋存庵

無標題文檔 宋存庵位于海豐縣后門鎮鎮北一公里的南山嶺下,它是在綠蔭掩影中的一座兩進三間的殘破廟宇,門額橫書“宋存”兩個大字,這也是宋存庵得名的來由。門額“宋存”兩字,是“江山永在,宋室長存”之意。在殘壁上還保存著兩幅對聯,一幅是:“風雨難磨王者字;君臣猶享宋時山。”一幅:“一宵留圣跡;三字寄行人。”。 相傳宋末時,宋端宗與其弟兵敗南逃至此,在巖石下暫往一宿,當夜地震,山搖地動,身邊大臣陸秀夫就奏皇帝在巖壁上書寫“壯帝居”三字,使能安寢。明代官員莆見川雍蘭到此憑吊古跡,得知往事之后,就在該巖壁題刻“壯帝居”三個大字,旁有落款。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后 ... 查看詳情

玄武山(元山寺)

位于碣石鎮玄武山麓,占地面積15公頃,風景怡人,文物薈萃,是閩南語系海內外信仰的中心。元山寺是久負盛名的佛教古寺,現為陸豐縣佛教協會所在地。廟宇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明代洪武二十七年改建為玄武廟,明代萬歷五年擴建為元山寺。經明、清、民國幾次修葺,現已頗具規模。元山寺氣勢磅礴,建筑非凡。依山勢遞筑為一組四合院的對稱式宮殿群體廟宇,三進殿宇沿多次臺階直通正殿,廟宇格局設計精確,遮陽曲徑四通八達,有山門、前殿、中殿、配殿、廳堂、僧房和廊廡等建筑物99間。其整體建筑融宗教建筑、宮殿建筑、民居建筑、園林建筑于一體,具有鮮明的地方建筑特色。它建筑結構嚴謹,重斗疊拱、高脊飛檐、雕梁畫棟、傳統瓷貼, ... 查看詳情

待渡山(甲秀樓)

待渡山又名大膽山。相傳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宋都臨安失陷,元軍追迫,趙罡及其弟兩帝在張世杰、陸秀夫等護衛下,從福洲沿海逃至甲子,駐扎此山,意欲東進與文天祥會師,以圖東山再起,故此山得名“待渡山”。他們得到甲子進士邑人范良臣進食勞軍,賜之為右仆射,漁民鄭復翁率眾勤王,被封為都統;二帝驚魂稍定,膽量大增,故待渡山又名“大膽山”。現山上還有“進食亭”的遺跡。為明代萬歷年間參將張萬紀、守備胡文恒駐甲子時興建。進食亭又名帝子亭,為仿木結構,面積約20平方米,內塑有陸秀夫、范良臣為宋帝進食石像,并刻有“君恩如海”四個字。進食亭下還建有一處“將軍宿”,是為告慰鄭復翁忠心報國的在天之靈而建的。待度山山頂矗 ... 查看詳情

方飯亭

方飯亭坐落于海豐縣城北郊的五坡嶺上,五坡嶺現屬彭湃中學校址。方飯亭是一座煞有氣派的八角雙層重檐攢尖頂的古亭,坐西北面向東南。方飯亭臺階下幾米處有一塊寬1.5米、長0.5米的大石碑,碑上鐫刻了“一飯千秋”4個金色大字,踏著分5層34級的臺階而上,就可到達月臺。月臺長20米,寬13米,通高9米,上有8根大柱子支撐亭頂。基座四周為紅色圍墻,高米許。月臺后側還置有一座廡殿頂的小石亭,在大亭庇蓋之下。小石亭建于先,大亭為后所建。小石亭內豎一塊高2.7米、寬0.9米的石碑,上刻文天祥石像。此畫像系明代惠州知府甘公亮從文天祥的家鄉江西廬陵取來而勒于碑上的。碑像上面題刻文天祥的《衣帶銘》:“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