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天氣預報

23 ~ 29℃
多云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汕尾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海豐烈士陵園

海豐烈士陵園坐落于海豐縣城西郊的狗肚山,占地面積為11萬平方米。烈士陵園始建于1963年,1989年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陵園正門為重檐牌坊式仿古建筑,金黃色琉璃瓦蓋頂,大理石和錦磚貼墻結構,氣勢雄偉壯觀。牌坊橫匾“烈士陵園”四個鎦金大字。正門前面縱橫各百米是陵園廣場,后面是甬道,兩側栽種著蒼松翠柏和各種花卉,還有兩個小荷花池,既莊嚴肅穆,又秀麗壯觀。經過甬道拾級而上,是烈士墓碑,墓碑高7.5米,寬1.5米,厚0.9米,上面鐫刻著“革命烈士墓”五個大字,是陶鑄題寫的,墓碑后面的墓室主體為拱圓形建筑,里面安放著林鐵史、楊望、林蘇、黃興干等兩百多位在歷次革命斗爭中光榮犧牲的革命 ... 查看詳情

紅宮

紅宮革命遺跡座落于海豐縣城人民路中段,坐北朝南,面積1850平方米,整體建筑古樸典雅,墻壁和圍墻都用紅色粉刷,紅光耀眼,是名副其實的“紅宮”,具有典型的中國式建筑風格。紅宮門樓為六柱五間牌坊式建筑。其主體建筑是大成殿,它重檐歇山頂,屋內置五柱斗式梁架,有瓜柱、插枋、雀替等裝飾其上,墻上照大革命時期原樣貼有“打倒軍閥”、“工農兵團結起來”、“蘇維埃政權萬歲”等標語,室內擺著長凳,主席臺居上首,上覆紅布,都按大革命時期的原貌布置。紅宮原是明代學宮,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清兩代,時壞時修,曾多次修葺,且有改卜巽和改建。民國初年,改為海豐通俗圖書館。1927年10月,在中共東江特委和彭湃 ... 查看詳情

甲子鎮

甲子鎮是一個古老、發展較早的粵東古鎮,原稱甲子門,因港口有大石壁立排列如門,與天干地支六十甲子字相符,故稱甲子。甲子鎮地處陸豐市南部,東隔瀛江與甲東鎮相望,北與揭陽市惠來縣交界,西與甲西鎮相接,南臨南海。甲子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丘陵地帶。地質表層以黃土為主,含沙量較多且堅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2℃,溫和多雨,陽光充足。水產和土產資源十分豐富。甲子鎮工、漁業發展迅速,商貿發達,素有“金甲子”之稱。工業主要有輕工、食品、服裝、塑料、機械、漁具、電子五金、工藝美術等八大行業,出口產品品種達數千種。其中,甲子裕贏寶石工藝廠生產的寶石地球儀以其獨特的顏色寶石和精湛的藝術創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深 ... 查看詳情

彭湃故居

彭湃故居坐落于海豐縣中風景秀麗的龍津河東面的海城鎮橋東社,悠悠的龍津水就繞彭家門前流過。彭湃故居坐北向南,面臨龍津河,原始建于清末,主樓雙層,面寬3間12.9米,進深10·9米,前廊子仿西式建筑,樓板加鋪花磚。風火式山墻,總建面積266平方米。彭湃同志在這里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代代。彭湃的書齋“得趣書室”就在故居東側。由于彭湃投身革命運動,彭家的家財家產和故居,都為革命作過貢獻。《海豐文物志》中記載:1925年3月,廣東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到達海豐后,周恩來同志和革命軍的蘇聯軍事顧問鮑羅廷及加倫將軍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海豐文物志》又記載:1925年6月,革命軍回師廣州,軍閥陳炯明殘部重陷海 ... 查看詳情

青銅時代遺址

青銅時代遺址包括寶山樓遺址和后門青銅兵器出土點,寶山樓遺址位于東沖鎮寶山樓村東側谷中的龍崗埔,后門兵器出土點則位于海豐縣后門鎮東南兩公里處。寶山樓遺址距今約2500多年,約為西周至春秋時代,這里出土了青銅斧、青銅鈴、青銅石簪的石范。后門青銅兵器出土點是1984年4月,當地群眾在這里挖貝殼時發現了10多具骨骸,其中三具沒有頭骨,其肋骨處分別插著三件青銅兵器:短劍、矛和箭鏃。據考究,它們是青銅時代鑄造的。據分析,其中三具沒有頭骨的遺骸可能是春秋時代南方部落之間發生戰爭,戰勝者對戰敗者中受傷、戰死或俘虜的首領,進行“割頭請功”或“割頭示眾”而造成的。 查看詳情

張威紀念亭

張威紀念亭位于陸豐縣的龍山的龍山中學內。龍山中學是汕尾市一所頗有名氣的中學,它始建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距今已有250年的歷史。龍山中學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各個歷史時期中,我黨都在龍山中學進行過許多革命活動。龍山中學校園中有一涼亭,它就是“張威紀念亭”。張威紀念亭是解放后陸豐人民為緬懷革命先烈,把張威同志就義前寫遺信的龍山中學內的涼亭修葺一新,命名為“張威紀念亭”。亭為四根大紅柱支撐結構,內建有一石脾,碑上刻有張威的生平簡介,還有石凳石桌。亭的周圍,古榕、紅棉掩映,景色宜人。1928年7月,廣東農民運動領袖彭湃的追隨者張威在陸豐南 ... 查看詳情

蓮花山旅游風景區

無標題文檔 蓮花山旅游風景區位于海豐縣西北部的蓮花山脈間,處于海豐八景的“蓮峰疊翠”和“銀瓶飛瀑”之間,距縣城14公里。 海拔1336米的蓮花山脈主峰,是登高賞景之佳處。蓮花山旅游風景區以雞鳴寺為主體建筑。雞鳴寺歷史久遠,明代崇幀元年(1633年),印真和尚到海豐化緣,適海豐連續發生5次地震,印真和尚意欲為海豐辟邪聚福,始在蓮花山建造庵寺。相傳當時半夜可聞山中雞鳴,故名“雞鳴寺”,又因庵廟建于半嶺之上,俗稱“半嶺庵”。 蓮花山茶以蓮花山出產的最為有名,再泡蓮花山的泉水,馨甘久存,沁人心脾。 門票10元 查看詳情

鳳山祖廟旅游區

鳳山祖廟旅游區位于汕尾市區東面的品清湖畔。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該景區主建筑由鳳山公園、鳳山祖廟、鳳儀臺媽祖(天后圣母)石像三大部分組成。這個景區既是汕尾市著名的風景區,也是粵東地區百姓尤其是沿海漁民朝拜媽祖的地方。祖廟始建于明崇禎九年(1636年),清乾隆六年(1742年)擴建,向來香火不斷。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由社會及海外僑胞捐資進行大規模擴建、新建成天后閣、鐘鼓樓和媽祖石像、以及鳳山公園內的媽祖圣跡館、海陸豐戲劇臉譜園和漁家風情館和媽祖文化廣場。媽祖圣跡館是我國第一個介紹媽祖生平、傳說、圣跡的藝術館;漁家風情館的圖文介紹、實物模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展示沿海漁家生產生活,以及美麗傳說的漁 ... 查看詳情

華帝山

華帝山位于汕尾市海城西南15公里和梅隴鎮的西郊。它是粵東的一個旅游勝地,有著秀麗的景色和神奇的傳說。華帝山是梅隴平原的綠色屏障,漫山林木,郁郁蔥蔥。山坡間,石奇水美,綠竹婆娑,秀色可餐。華帝山上有華帝主廟。這是一座封閉式四合院的古廟。背靠山崗坐東向西。清清的小溪流經廟前,一座宋代石橋,叫匯津橋,古樸堅固,可從廟前直通鎮內。進入廟里,但見煙霧撩繞,香味撲鼻。古廟中東西向三間三進,南北兩廂各有廂房三間。中院兩側各有豎蛋圓形花崗巖石門,加之雕花窗核,樹木相映,頗有點蘇州園林之韻味。廟中座上書寫著諸如“祗緣德大千秋祠,自是名高百世師”一類的楹聯。華帝主廟原名“蓮花主廟”,為宋代道光十年衛千總模同紳士所建 ... 查看詳情

汕尾港

汕尾港位于粵東紅海灣,汕尾城區西南邊。汕尾港面面積達2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6公里,主航道水深近十米,載重千噸的輪船可在該港自由進出。汕尾港是對外開放口岸,是紅海灣之濱一顆閃閃發亮的明珠。它距香港81海里,得天獨厚,漁場遼闊,海產資源豐富;海運業蓬勃發展,海濱景色優美,有適易游泳的淺水海灘;它更是不可多得的天然避風港,臺風來臨時,眾多船只云集在此避風,形成“千帆待發”之勢,好不壯觀!汕尾港是全國六大特等漁港之一,是90年前本世紀二十年代孫中山先生擇建南方大港的基地。游覽汕尾海濱風光,食海鮮海味,一覽生產過程,頗有情趣。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