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敘昌醬園

走進敘昌醬園,映入眼簾的就是滿院子青灰色的醬缸,在缸的身上我們還能清楚的看到“敘昌醬園”、“咸豐九年”的字樣,如若是大晴天,醬缸都被揭去了竹編的大斗笠,盡情的飽吮著陽光的味道。 歷史:敘昌醬園前店后坊,自產自銷。創立之初,主要經營豆瓣醬、醬油、醬菜等。所產醬品行銷嘉、湖等地區。 咸豐十一年至同治三年間(1861年—1864年),太平軍與清軍鏖戰于烏鎮,剛創建不久的敘昌醬園毀于戰火。陶敘昌心力交瘁,撇下二個尚未成年的兒子撒手西歸。 同治九年(1870年),時年21歲的長子陶順洲及18歲的次子陶云山又在原作坊址恢復祖業,產品商標取名“雙桃”(陶)牌,寓意陶家兄弟合作。兩兄弟苦心經營,勤儉治店, ... 查看詳情

茅盾故居

故居前后有兩幢房屋,前一幢的三間平房為茅盾的臥室、書房和會客室。茅盾1934年親自設計翻修的書齋,屋邊有一小庭園,內栽茅盾手植的天竹 、棕櫚。 后一幢是兩層小樓,用作廚房、飯堂、起居室外。1985年,對茅盾故居作了全面維修并對外開放,故居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茅盾故居是革命文學家茅盾(沈雁冰) 祖輩居住的老屋,位于烏鎮觀前街和新華路交界轉角處。 故居始建于十九世紀中葉,建筑面積650平方米,為清代江南民居。茅盾自1896年7月4日誕生至1910 年春離鄉求學,在此生活了十三個春秋,以后數十年仍聯系不絕。 查看詳情

古戲臺

戲臺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觀前街與修真觀相對,南臨東市河,東倚興華橋。 戲臺為歇山式屋頂,飛檐翹角,莊重中透著秀逸。梁柱之間的雀替均為精致的木雕,藝術價值極高。 樓臺分前、后兩部分,后部是化妝室,雕花矮窗,前部是戲臺,正對廣場。 演出:昔日,正月初五的迎財神會、三月廿八迎東岳廟會、五月十五迎瘟元帥會等,都要在戲臺演神戲,招待修真觀中的諸神。 平時,還演出一些“罰戲”。罰戲是烏鎮傳統的一種解決糾紛的方法,凡有人損害公益犯了眾怒的話,當事人得出錢請戲班子在神前演戲,以示懺悔。 1937年,上海救亡二團來烏鎮宣傳抗日,在戲臺演出了當時很著名的話報劇《放下你的鞭子》。 現在,戲臺已恢復了往 ... 查看詳情

訪盧閣

典故:此閣的名字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鎮人盧仝開著一家小茶館。一天,他聽說太湖邊的山崗上有不少茶葉樹,就前往采摘。但他不熟悉茶樹,正在山上胡亂尋走時,發現一位長者倒在路上,身上還背著一只竹簍。他趕緊施救,掐那人的人中,終于將老人弄醒了,老人有氣無力的指著竹簍里的樹葉,做了個抓和吃的手勢。盧仝領會了他的意思,把竹簍里的樹葉塞進老人的嘴里,老人慢慢地咀嚼這些樹葉,不一會兒,便完全清醒了。原來老人就是《茶經》的作者---陸羽,因誤嘗有毒的樹葉,昏倒在地。幸虧遇到盧仝,給他吃了解毒的茶葉,才得以脫險。兩人因此結為至交,陸羽教給盧仝不少關于茶葉、茶道的知識和炮制方法,并幫助采了不少清心舒氣的茶葉。盧仝回家后 ... 查看詳情

財神灣

財神灣舊時叫轉船灣,因烏鎮的水系比較特殊,呈“十”字型 ,越到柵頭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頭,所以當地人就在這兒開塘挖河造了一個能使船只調頭的地方。同時為了區別于其他地方的轉船灣,便借用旁邊的財神堂命名為財神灣。 財神堂內供有一尊等人大小的財神雕像,為烏鎮的東路財神,原身是比干丞相。這是一位特殊的財神爺,因他是掏心而死,后人譽之為沒有私心,并以此告誡人應取仁義之財,不能有過多的私心私利。 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五,烏鎮當地住民都會來財神堂前燒香祈福。 烏鎮的這位東路財神的所在之處從前為集市,現在則有香山堂藥店、財神堂、逢源酒樓、財神灣茶莊等休閑場所,已成為古鎮住民新的聚集中心。財神灣匯集了水鄉的 ... 查看詳情

匯源當鋪

烏鎮是兩省三府七縣交界地,是周圍地區的商業中心。明末清初,烏鎮東南西北四柵連成一片,“民物藩阜,第宅園池盛于他鎮”。烏鎮典當行最多時達13家,太平天國前還有7家。 在太平軍和清軍的交戰中,烏鎮的西柵、北柵受災嚴重,到處斷垣殘壁。 民國初年,烏鎮經濟稍有復蘇,典當行也死灰復燃,恢復到5家,它們是東柵葆昌當、南柵寶生當、西柵豐泰當、北柵淳泰當和中市匯源當。 2O世紀二三十年代,前四家或因虧損,或因湖匪洗劫,或因民生凋敝,市場蕭條,相繼關門。到1931年,只有匯源當還支撐著,到日寇入侵時期,典物也只出不進,不久即告停業。 自匯源當關門大吉,烏鎮典當行的歷史劃上了句號。如今存留的當鋪成了舊中國 ... 查看詳情

江浙分府

江浙分府明代稱浙直分署,是烏鎮歷史上特有的一個政府機關。職掌巡鹽捕盜,兼理地方詞訟,俗稱二府衙門。自明朝嘉靖間設立,至民國初撤銷,幾經革復,數易其址,歷時三百七十余年。 歷史:烏鎮地處兩省三府七縣交界,人煙輻輳,河港縱橫,雜隸難治,易藏奸宄。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添設通判一員,駐鎮督理,建廨于普靜寺之東,名添設館署。 萬歷三年(1575年),因烏鎮周邊鹽盜猖獗,改添設總捕同知一員,欽給“督理巡鹽捕盜同知”關防,常川駐箚烏鎮,專一緝捕盜賊,兼管水利鹽法,隨便受理詞訟,革除奸弊,附近府縣悉聽約束。由是擴建原有廨宇,稱浙直分署。 清初沿襲明代建置,屢經興衰。咸豐十年(1860年)兵燹,毀 ... 查看詳情

茅盾紀念館(立志書院)

立志書院前起觀前街,后至觀后街,直落五進。今天的書院基本保持了當時的面貌。大門的門楣上嵌著“立志”二字,兩旁的柱聯是院名的注解“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 進得門來,穿越過道,就見一個小天井,內植桂花樹。過天井是講堂,上懸“有志竟成”匾額,乃浙江布政使楊昌浚所題。 兩邊一副對聯是國學大師俞曲園撰寫,云:“分水舊規模,但愿聞風皆立志 ;殳山鐘秀杰,定知異日有成材 。” 講堂后面隔一栽植花草的大天井,為教學樓;另“籋云樓”,為山長嚴辰所題。籋有“鉗”義,“籋云”可作“拿云”、“凌云”解,它與“立志”互為呼應,寓意顯然。 第三進是平房,作廚房用。立志書院將最后面一進平房辟為張楊園祠(同治九 ... 查看詳情

茅盾陵園

整個陵園的造型布局采用“子”字型布局,“子”,取自于先生的代表作品《子夜》,筆劃簡潔、經緯分明創意運用,于美感中見寓意。通往陵園的道路上,建造了85級臺階,寓意先生85歲的生命歷程,而這85級臺階又以三種不同的造型來設置,以展示先生一生中的三個不同階段,闡釋了茅盾先生平實而又輝煌的人生。茅盾先生的陵墓前是茅盾先生的半身銅像,它的原型是茅盾任文化部長時的影像。銅像前面是一個用黑色花崗巖雕刻的墓碑,形狀是一冊打開的手稿,書頁上刻有茅盾的代表著作《子夜》第一章《夕陽》的手跡;銅像后的墓穴內安放著茅盾和夫人孔德沚的骨灰。在陵墓的東側,還遷移有茅盾的母親陳愛珠的墳墓。陳愛珠的墳墓原在烏鎮東柵的鄉下,是應茅 ... 查看詳情

三白酒作坊

糟坊為前店后坊格局。店堂約90平方米,酒作坊占地1300多平方米。日產量約200升,現主要生產三個產品,分別為55℃的三白酒、12℃的白糯米酒以及4℃的甜白酒。這三種酒都是采用傳統工藝,經手工釀制而成的。 何謂三白酒?《烏青鎮志》上說:“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此酒醇厚清純、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飲用。 以往農村過春節,就用它來招待客人,在烏鎮民間,此酒還有一個別名叫“杜搭酒”。民間有謠“ 貓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 置身于糟坊巨大的蒸籠邊看涓涓佳釀滴落壇中,或在老店長條凳上小酌一番,都是偷得半日閑的快事。 相傳舊時烏鎮釀酒業十分發達,明時有釀酒作坊20余家,尤以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