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九澳七苦圣母小堂

七苦圣母小堂建于1966年,為路環九澳居民、包括痊愈的麻瘋病人及一些新患者而設,教堂的北門上有一個壯觀的青銅十字架是由意大利雕刻家方濟各美斯馬為九澳居民鑄造,意大利雕刻家西奧夏江治亦曾參與建筑這座教堂。 查看詳情

蓮峰廟

現時主廟供奉觀音、天后,此外,尚有武帝殿、仁壽殿、醫靈殿、神農殿、詛誦殿及金花娘娘痘母殿。廟內有一石荷池,每當夏日荷開,蓮葉滿塘,香遠益清;還有一幅栩栩如生,砌有神龍、巨鯉的壁畫,造型奇特。十九世紀中葉,清廷官吏林則徐到澳巡閱,曾在蓮峰廟臺案接見澳葡官員。現時在廟前空地建有林則徐全身石像,藉以紀念林氏到澳一事。1839年,兩廣總督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堅決實行禁絕鴉片措施,在虎門銷毀二百多萬斤鴉片。由於當時澳門是鴉片集散地,林則徐遂於同年七月來澳巡視,并於天后殿前天階的亭臺,會見葡萄牙官員,亭臺今日仍舊保存,屋檐後懸有一“心”字匾額,寓公正判案之意。館內藏有虎門銷煙;澳門昔日風貌等圖片,林則徐 ... 查看詳情

菩堤園

菩提禪院位于氹仔七潭公路腳,是氹仔最大的廟宇,禪院內了供奉澳門最大的釋迦牟尼佛像,佛像底部蓮座高5.4米,重約六噸,以青銅鑄造,佛像左手平放、右手平舉,法相尊嚴慈祥。在庭園外還有一尊泰國的四面佛像。禪院占地面積很大,除了有大雄寶殿和多個殿堂外,還有菜田及齊堂。齊堂每道到用餐時間對外開放,游客還可以品嘗到素食。 查看詳情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

圣若瑟修院及圣堂由耶穌會會士興建,1746年動工,1758年落成。在1903年重修,1953年羅若望主教策劃再行修葺。當時人稱之為圣若瑟樓。經過三十年經營,院舍陸續落成。修院入口大門設于三巴仔街、大門與圣堂入口成一軸線關系。圣堂的規模僅次于耶穌會士興建的圣保祿教堂(現大三巴牌坊遺址前身),因此中國人稱它為“三巴仔”。圣堂內并設有古舊且具相當藝術性的告解亭。圣堂右邊高塔上有大小銅鐘各一,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由意籍著名鑄造家卑他利華建造。如要游覽這座深具歷史價值的建筑物,除了欣賞圣堂極度華美的巴洛克風格建筑,也可順道看看圣方濟各.沙勿略(FranciscoXavier)的手肱骨,他是首位到遠東傳教的 ... 查看詳情

望德圣母堂

望德圣母堂是在此地興建的第一所教堂,俗稱圣拉匝祿堂,于一五七零年興建,目的是為了幫助麻風病患者,同時在舊城墻之外亦興建了一所麻風院(這麻風院于一八八二年遷往離島,于一九四七年再遷往路環)。現時的望德圣母堂是建于一八九五年,一九六六年修葺,教堂前地的入口處,更聳立一座教堂創建時的十字架。 查看詳情

大三巴牌坊

教堂歷史 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耶穌會神父設計,以日本工匠鬼斧神工的技術協助建成。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長石階則于稍后完成。 圣保祿教堂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號稱“東方梵蒂岡”,附屬於圣保祿學院。學院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從1594年成立至1762年結束期間,不少訪華的外國傳教士來修讀中文,令學院成為這些傳教士進入中國的重要傳教基地,對推動歐洲和中國的宗教及文化交流起到無可比擬的卓越作用。 這間教堂從其雛型起臺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先后經歷三次大火,屢焚屢建,見證了活生生的歷史。當年的圣保羅教堂建筑,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筑與東方建 ... 查看詳情

大炮臺

大炮臺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間,是中國最古老的西式炮臺之一。本屬教會所有,為保護圣保祿教士而興建,用以防范海盜,后轉為軍事設施區。昔日炮臺高踞澳門市中心,負起防衛之責,為一軍事重點。大炮臺上的古炮在1622年抵御荷蘭人的入侵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炮臺曾是總督官邸。1835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大炮臺上的所有建筑和圣保祿學院,圣保祿教堂被燒得只剩下前壁,即今日的大三巴牌坊。大炮臺上有大片空地已建成花園,綠草如茵,古木參天,古炮雄距于旁。本地市民和游客經常前往,從這兒可眺望澳門的全景,還可以看見圣保祿教堂的遺跡。大炮臺上原有一座南歐式的建筑,初為兵營,后為氣象臺的所在地。1998年,澳門博物館在這 ... 查看詳情

澳門歷史城區

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圣老楞佐教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圣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墻遺址、大炮臺、圣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20多處歷史建筑。 作為歐洲國家在東亞建立的第一個領地,城區見證了澳門四百多年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 ... 查看詳情

民政總署大樓

民政總署大樓座落在澳門繁華的心臟地帶,遠在1584年,她是中式庭院的造型,又名“議事亭”,顧名思義就是政府議事的地方。后來搖身一變成為具葡萄牙風格的大樓,一切市政事宜在這里進行,數百載不變。建筑在平面上作三進深發展:第一進深中央布置門廳,兩側為展覽或公共空間,其內墻自墻腳到腰部均貼上藍白色之葡國磁磚,是典型的葡式裝飾手法,二樓則是會議室或圖書館;第二進深主要為行政區,亦為兩層高建筑,但樓高稍低于前面建筑;最后一進深則布置一小巧別致的后花園,三道空間由一帶有梯級之拱洞連接。這座兩層高的建筑物,還有畫廊及圖書館。畫廊墻身以白色為主調,讓參觀者有一種寧靜安逸的感覺。每年12月舉行的“全澳書畫聯展”,堪 ... 查看詳情

仁慈堂大樓

仁慈堂昔日為澳門老居民提供了生活上的幫助,對於當時以廟會文化為主的老居民來說,仁慈堂又稱為支糧廟。其會址仁慈堂大樓白色的外墻展露樸實安靜感覺,與其慈善為懷的形象不謀而合,就像白衣天使穿白袍一樣。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仁慈堂與澳門龍頭產業博彩業有密切關系。原來澳門是中國最早正式發售中西式彩票的地方,而第一批以慈善為目的彩票就是由仁慈堂發行。要參觀仁慈堂大樓,請從其右巷進入,直上2樓的博物館,可參觀仁慈堂創建者賈尼路澳門天主教第一任主教)的全身畫像、頭顱遺骨和陪葬品十字架。在靠墻的位置擺放了一個銅鐘,是白馬行醫院使用過的。這所醫院是仁慈堂在澳門建造首間以及中國境內第一所西醫院。在墻的另一面,還看到有關天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