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氣預報

21 ~ 31℃
小雨
東北風3-4級轉<3級
查看天氣詳情

第一殿
  為彌勒殿。殿的正中供奉著彌勒菩薩。據《彌勒上生經》 、《彌勒下生經》記載,彌勒出身于婆羅門家庭,后為佛弟子,先于佛入滅,上升兜率天(彌勒凈土)內院。后下生人間,于華林園龍華樹下得道成佛,向天人說法,廣度上、中、下三根眾生,謂之“龍華三會。”相傳龍華寺的名稱,就是取彌勒菩薩將在龍華樹下成佛之意,所以龍華寺被稱為彌勒菩薩的道場,因而建立殿堂供奉彌勒像。這里供奉的彌勒像和其他寺廟一樣,相傳是中國五代時的布袋和尚(名契此)形象,袒露胸膛,笑口常開。明旸法師詠詩云:   

布袋空攜會也么?終朝開口笑呵呵;   
一生補處成真果,三會龍華阿逸多;   
大肚能空天下事,慈懷普治世間疴;   
華林園里度凡眾,兜率宮中證佛陀。


第二殿
  為天王殿。殿兩側是身高4米的四大天王像,面貌圓盛,姿態端嚴。與別的寺廟天王殿不同的是,這里還供奉著一尊天冠彌勒像。佛教認為,他是現在還住兜率天的彌勒菩薩的法相,他頭戴五佛冠佩瓔珞,稱為天冠彌勒。

第三殿
  為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殿。殿中供奉三尊金身“華嚴三圣”。正中是毗盧遮那佛,又稱法身佛。左邊是文殊菩薩,頂結五髻,身騎獅子,表示智慧威猛。右邊是普賢菩薩,身騎六牙大象,表示六度。殿內還陳列一口明朝萬歷十四年(1586年)鑄造的寺鐘。   


大殿前面西側   


供奉著二十諸天,是護持佛法的天神。他們是:大梵天王、帝釋尊天、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金剛蜜跡、摩醯首羅、散脂大將、大辨才天、大功德天、韋馱天神、堅牢地神、菩提樹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日宮天子、月宮天子、娑竭龍天、閻摩羅王。塑造精美,形態各異其中鬼子母神像旁邊還站立著一個小神像,取材于佛經故事:鬼子母神生性殘暴,愛吃別人的孩子,釋迦牟尼為了教育她,扣來了她的兒子,并給她講佛教與人為善的道理。鬼子母神后來帶頭孩子一起皈依了佛教。大殿后邊兩側供奉著十六羅漢塑像,神態生動、莊嚴。   


大雄寶殿后面  

是一幅大型的海島壁塑,取材于善財童子求法的佛教故事。善財童子是一位十分好學、謙虛的佛弟子,四處向諸佛求法,先后向53位佛和菩薩求教。佛教稱“五十三參”。善財童子求教的第27位菩薩是觀音菩薩。塑像的正中是慈禪的觀音菩薩在大海中巡游,意為在無邊的苦海里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畫面上有許多兩手合十的小善財正在向各方求教。明吟詠《大難寶殿》曰:   

大雄寶殿坐毗盧,萬姓爭燃香火爐;   
白象普賢侍座右,青獅妙德永相輔;   
華嚴三圣空中色,般若真宗有里無;   
羅漢威靈神通顯,諸天護衛作歌舞。


第四殿
  第四殿是1983年重修的殿堂。殿內供奉三尊金身“西方三圣”,中間是接引佛“阿彌陀佛像”,左邊一尊為觀音菩薩像,右邊為大勢至菩薩像。與別的寺院不同的是,這里的觀音菩薩是男相。在印度佛教史上,觀音本是男的,傳到中國后,從南北朝時期起出現了女相,唐代后女相盛行。殿內還懸掛著中國佛教協會第一任會長圓瑛法師書寫的“蓮風遠被”匾額和明旸法師所書“清涼地”匾額。   

    第五開展工作丈室,是寺內方丈布教弘法之處。


第六殿
  第六殿是藏經閣,收藏各種版本的大藏經和佛教經籍,陳列寺內歷代珍貴的佛教文物。   在中軸線兩側,有鐘樓和鼓樓。是清代遺留下來的三層重樓。鐘樓上懸著一口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鑄造的青龍銅鐘,同約2米,重達13000斤。“龍華晚鐘”被譽為上海八景之一。   


    另外,大雄寶殿的西廂房里,安放著一尊用白玉雕成的玉佛,高1.5米,頭上、身上鑲了許多瑪瑙、悲翠、寶石,眉如新月,慈祥端正,是香港佛教從緬甸請來送給龍華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