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入山門,就能看出龍華寺的待點,因為眼前是彌勒殿,而非天王殿。寺院中軸線上排列的大殿全是皇宮式建筑,具有明顯的漢地古建筑的審美特征和民族風格。歇山式彌勒殿,飛檐翹角,協調穩重,又有飛動輕快之美感。龍華寺讓彌勒獨居一殿,別具特色。在鼓樓前的“龍華寺諸殿閣贊詩碑”中,時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龍華寺甜明陽法師有《彌勒殿》歌頌彌勒:“布袋典攜會也磨,終期開囗笑呵呵。一生補處摩訶薩,三會龍華阿逸多。大肚能容天下事,悲心普救人世瘥。華林園里千花放,愿向申江散曼陀。”救人濟世的善心都表現出來了。龍華寺每年農歷三月三還辦水陸道場紀念彌勒。
龍華寺建筑保有宋代伽藍七堂制的風格,走進龍華寺便可看到莊嚴宏偉的牌坊上方有個寫著「龍華」紅底金框的匾額,兩個大大的金色字體相當浩大醒目,讓人不自覺多看一眼,正門地上的石刻圖騰,別具中國傳統的古老風味,加上殿外兩旁的石獅子莊嚴凝重、雕工精細且栩栩如生,更襯托了龍華寺整體建筑的雄偉壯麗、金碧輝煌之感。
大雄寶殿內供奉著十八羅漢和保護佛法的二十諸天;三圣殿東方有染香樓和優美寂靜的牡丹園;龍華寺的藏經樓裡珍藏著許多佛教經籍及各種相關文物,還有於明萬歷年間敕賜的「鎮寺三寶」也置放於此;彌勒殿內供奉著布袋和尚、天王殿內則是供奉彌勒的菩薩像;天王殿兩側有鼓樓和鐘樓,鐘樓高三層樓,最上層懸著的青龍銅鐘是清光緒20年所建造的,高2公尺、直徑1.3公尺、重達五噸,昔日「滬上八景」之一的「龍華晚鐘」就是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