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入山门,就能看出龙华寺的待点,因为眼前是弥勒殿,而非天王殿。寺院中轴线上排列的大殿全是皇宫式建筑,具有明显的汉地古建筑的审美特征和民族风格。歇山式弥勒殿,飞檐翘角,协调稳重,又有飞动轻快之美感。龙华寺让弥勒独居一殿,别具特色。在鼓楼前的“龙华寺诸殿阁赞诗碑”中,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龙华寺甜明阳法师有《弥勒殿》歌颂弥勒:“布袋典携会也磨,终期开囗笑呵呵。一生补处摩诃萨,三会龙华阿逸多。大肚能容天下事,悲心普救人世瘥。华林园里千花放,愿向申江散曼陀。”救人济世的善心都表现出来了。龙华寺每年农历三月三还办水陆道场纪念弥勒。
龙华寺建筑保有宋代伽蓝七堂制的风格,走进龙华寺便可看到庄严宏伟的牌坊上方有个写著「龙华」红底金框的匾额,两个大大的金色字体相当浩大醒目,让人不自觉多看一眼,正门地上的石刻图腾,别具中国传统的古老风味,加上殿外两旁的石狮子庄严凝重、雕工精细且栩栩如生,更衬托了龙华寺整体建筑的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之感。
大雄宝殿内供奉著十八罗汉和保护佛法的二十诸天;三圣殿东方有染香楼和优美寂静的牡丹园;龙华寺的藏经楼裡珍藏著许多佛教经籍及各种相关文物,还有於明万历年间敕赐的「镇寺三宝」也置放於此;弥勒殿内供奉著布袋和尚、天王殿内则是供奉弥勒的菩萨像;天王殿两侧有鼓楼和鐘楼,鐘楼高三层楼,最上层悬著的青龙铜钟是清光绪20年所建造的,高2公尺、直径1.3公尺、重达五吨,昔日「沪上八景」之一的「龙华晚钟」就是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