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三國時期,西域康居國大丞相有一個大兒子,單名叫會。他不戀富貴,看破紅塵,立志出家當了和尚,人稱“康僧會”,康僧會秉承佛旨,來到中華弘傳佛法,廣結善緣,他東游于上海、蘇州一帶。一日,來到龍華蕩,見這里水天一色,塵轍不染,認為是塊修行寶地,就在這里結廬而居。他不知道,這里之所以景致幽靜不凡,是因為廣澤龍王在這興建了龍宮。廣澤龍王見來了個和尚居住,心中很不高興。一時起了惡念,要興風起霧,掀翻和尚的草廬、把和尚嚇走。可是龍王突然發現草廬上放射出一道毫光,上有五色祥云,龍王吃了一驚,他挨近一看,見康僧會神色端詳,正在打座誦經。龍王聽了一會兒,被和尚所誦的佛旨所感動,他不僅打消了原來的惡念,還走上前對康僧會說:自己愿回東海去住,把龍王宮讓給康僧會,用來興建梵宇。康僧會接受了龍王的一番好意,他就把龍宮改建成龍華寺,還專程趕到南京拜會吳國君主孫權,請他幫助建造佛塔,好安置自己所請到的佛舍利。就這樣,在龍華寺中又建了13座佛塔,安放13顆佛舍利。
據說,這位“康僧會”還做過一件至今對上海乃至周邊地區影響深遠的事,那就是他曾在龍華寺附近設立“滬生堂”,傳授自印度流傳過來的制糖之法,造福當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