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時候,工部局在虹口沙涇路購買土地,一個現代化的宰牲場就在1933年11月竣工,1934年1月投入使用。   


1933老場坊由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出資興建,由英國設計師設計,由中國當時的知名建筑營造商建造。整體建筑可見古羅馬巴西利卡式風格設計者將建筑工藝與工業生產工藝完美結合,所有水泥皆從英國進口,堅固無比。營造者以高超的專業水準,將設計藍圖營造成宏偉而雄渾的建筑實體。正是這當時具有租界官方、國際、國內背景的三方,聯手打造了驚世之作——上海工部局宰牲場。   

與1933老場坊臨街相對的沙涇路29 號占地約1 畝半,建成于1935年,整個建筑為三層(局部四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其煙囪底座和整幢處理車間具有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風格。

建造商 :余洪記營造廠

余洪記營造廠業主余積臣,浙江余姚人,字有增,生于1862年。祖上木匠世家,早年隨父余洪源到上海學習木工技藝。承建上海早期租界內的不少西洋建筑,在1895年之前創立了余洪記營造廠。

余洪記營造廠承建工程甚多,重要的有上海北四川路橋“郵政大樓”,由英國建筑師斯久生設計,規模宏偉,成為上海著名地標建筑。

余積臣這位早期浙江營造業家,與本幫建筑營造業家攜手合作,為上海這座萬國建筑博覽會國際城市,獻出了他一生才華,不幸于1930年病勢,享年68歲。   

工部局宰牲場營造者,是余洪記營造廠業主余積臣大弟子孫德水。( 孫德水浙江余姚人,生于1890年。他于1907年入上海余洪記營造廠,拜營造界的老前輩余積臣為師,學習看工(即工地施工員)。余積臣對孫十分欣賞,悉心傳授營造業技術,到上世紀30年代,孫德水已成為上海灘上有名的“兩個半看工”之一。   

抗日戰爭勝利后,上海建筑也蕭條不振,孫德水將經營重心移至香港,泰國,獲得巨大的發展。1949年,承建泰國曼谷機場,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重大工程如:怡和大廈,於仁行(現太古大廈),五星級的文華酒店和香港最繁華的中環皇后大道及幾條重要大道上的一些大建筑均是孫福記營造廠所建,孫德水遂成為香港建筑界的風云人物。他的三個兒子均繼承父業。1975年,不幸病逝,享年85歲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