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山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古拜經臺

  相傳金地藏曾在此處拜誦《華嚴經》,僧人建此寺紀念,名為“大愿庵”(佛教稱金地藏“大愿菩薩”)。因為“拜經”較通俗易記,所以都稱它“古拜經臺”。 臺內有一塊長方形巖石,上有凹下的腳印。傳說當年金地藏就在這塊凸出的平臺上拜經,這方巖石即是跪拜時的墊腳石,因而留下了足印。后來在伏虎洞苦修的和尚,效金地藏拜經、拜《華嚴經》幾十年,也在地板上磨出了凹痕。 游覽指南: 拜經臺的大雄寶殿重檐歇頂,框架結構造型莊重、渾厚。殿宇前面三尊大佛,左右文殊、普賢,后面海島觀音,兩旁十八羅漢。 從大雄寶殿旁上石階十余步,即到金地藏拜經遺址。上筑敞廳式瓦屋一間,高約二丈,寬丈許,供有金地藏坐像。右邊墻壁上嵌有“ ... 查看詳情

觀音峰(圓通庵)

觀音峰,有一寺,名圓通庵。因寺臨峰而建,久而久之,峰名便取代了寺名。圓通庵造于萬丈峭壁之上,建筑奇特,工程艱巨,有人把它比作宋代建造的“妙高臺”。殿宇兩層,前殿上下6間,后殿樓閣十余間。后殿南有小院,一條山石小路婉蜒通向澗底,為僧人汲水之徑。兩殿之間有一小巷相通,從巷道小門俯視,下臨萬仞深淵,十分陡險。觀音巖下,石峰如柱,古松挺秀。其間有一觀音洞,此外還有“太極洞”、“犀牛望月”等勝景。離庵沿階而上,可至古拜經臺。“水月觀音”:觀音峰圓通庵門前,有一奇石,聳出峰端,酷似佛寺塑繪的“白衣觀音”形象,在無邊無際的云海上,又似“水月觀音”。尤其是在晚霞放彩時,夕陽殘照里,顯得愈加絢麗多彩。交通由吊橋( ... 查看詳情

華天寺

位于九華街北,近聚龍寺。住持僧寬成募建,康有為題額”華天禪寺”。僧寬成酷愛書畫,尤擅畫蘭,與康有為交情甚篤,康有為在寬成所畫蘭花吊屏上題詩以酬謝。現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念佛堂和禪房數間,趙樸初題額”念佛禪堂”。 查看詳情

回香閣

回香閣,原名華嚴庵、華嚴禪寺。位于華嚴嶺頭,華嚴嶺是由九華街蹬石級上天臺必經之地,昔日香客朝天臺,多有在此燒回頭香的習慣,故又名回香閣。 寺始建于明代,明代高僧智旭在此修持多年,潛研華嚴經義,著述頗豐,“人來合意高談道,客去清閑即俑經”,描寫了智旭大師清靜安詳的修持生活。清時香火旺盛,咸豐年間寺毀于火,從此一蹶不振。對外開放后,住持僧應觀新建兩幢配殿,后因故修復計劃落空。 1996年住持慧光發心重修,先后新建客堂、寮房、大殿和觀音壁計2000平方米。山門殿前置福建青潮石大型觀音壁石雕三幅:正面《千手千眼觀音》,高4米,寬8米,扇形結構,刻有“大悲咒”;東為《飄海觀音》刻有“心經”;北為《紫 ... 查看詳情

慧居寺

慧居寺,原名慧慶庵。慧居寺背依高山,面臨竹海,環境十分幽美;殿宇恢宏壯觀,金碧輝煌。該寺沒有山門等附屬建筑,大雄寶殿直露面前。大殿高三角門,可供出入;旁有僧房,為專事殿堂管理的“執事”僧所居。大殿正面供奉釋迦、藥師、阿彌陀三尊高大的“三世佛”和文殊、普賢菩薩像,兩旁是十八羅漢坐像。滿堂鐘、鼓等法器陳設齊全,而且十分講究。佛像旁的楹聯、匾額的金色大字和滿堂金色佛像,交相輝映,炫燦奪目。在殿后走廊俯視山谷,眼前是一片碧茫茫綠色的海洋,遠處群峰隱于云霧之中,若隱若現。遠眺東南,則金雞峰、獅子峰、美人峰,加冠峰、花瓶峰等,爭奇獻巧。經韋馱寶殿后門或左側石階而下,走約5分鐘,可至華嚴古洞。交通從閔園上天臺 ... 查看詳情

九子寺

九子寺,位于碧云峰。相傳金喬覺上九華,就是由此處登山的。碧云峰麓曾通徽商大道,金喬覺是否由此道而來,不得而知。九子寺又稱廣化院。初建于唐代,明代重建,后廢毀。光緒十五年住持僧悟垣重建。現有山門、大雄寶殿和數間僧房、回廊。山頂幽谷內,有一石雕古塔,圓形,三級,高數尺。塔前還有石佛一尊、石獅一頭。據考古工作者初步鑒定為唐宋遺物。石獅總是成雙對稱的,此處石獅何以孑然一軀?于是,有人說它的同伴騰云駕霧,從垂云澗順流而下,又沿溪水上七布泉,往獅子峰去了,獅子峰上不是有狀如獅子的怪石嗎?這個傳說很美麗,很巧妙,富有浪漫色彩,也就不脛而走了。周邊的碧云峰,有一片10畝左右的平坦幽谷,西面是氣勢磅礴的九子峰,古 ... 查看詳情

聚龍寺

位于九華街北,與華天寺相鄰。清康熙年間為化城寺東序寮房之一,現有大殿、山門殿和禪房數間,為民居式四合。1992年起,住持尼慧蓮整修殿宇,新塑佛像,香火日盛。她精進修持,積德行善,關愛生命,從1995年起先后在該寺門前拾到11名棄嬰,其中男嬰員名、女嬰10名。她精心照料,日夜辛勞,多方打聽孩子的父母。現被父母領走1人,7人送人抱養,寺內還有3人。這些孩子大多有了歸宿,一個個聰明伶俐,經常到寺廟看望慧蓮,認她為”師傅媽媽”。 查看詳情

龍池庵

龍池庵,位于龍池瀑布鄰近,又名清隱庵,始建于唐代。為詩僧神穎所居。民國年間住持僧華德喜植梅畫梅,圓寂后尸身3年不腐,其徒將肉身裝金供奉。1987年重建。民居風格,有殿宇和禪房數間,筑院墻與公路相隔。交通位于龍池澗西北岸,盤山公路旁,由甘露寺驅車上山3分鐘左岔路沿石階欄桿下。 查看詳情

山門

山門具有典型的徽式牌坊建筑風格。由此即進入群山環抱的九華街,來到九華山腹地。大型牌坊式山門,上有“九華圣境”四字,這是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賜予九華山的御書。到了山門,可拍照留念,購門票進山。交通在柯村新街的九華汽車站乘柯村-鳳凰松的內部班線可到。 查看詳情

神光嶺尼庵群

經上禪堂、金沙泉,即達神光嶺。嶺的頂峰有金喬覺的夏塔和肉身寶殿。相傳在為金喬覺建造墓塔時,嶺上夜間“發光如火”,故名“神光嶺”。 神光嶺尼庵群: 由九華街蹬石級上神光嶺,沿途有凈土庵、凈潔精舍、廣濟茅蓬、無量寺、長生庵、龍庵、新龍庵等尼庵建筑群,與街區大寺相映襯,格調清新。 凈土庵為西進兩廂建筑,后有翹角飛檐的觀音殿。山門前豎一堵并不高大的照壁墻,上書明憨山大師的《醒世文》,游人常駐足觀看,大家可以欣賞一下這《醒世文》,“引以為訓”。由凈土庵上行,足蹬刻有蓮花和銅錢圖案的石級,神奇之感油然而生。 凈潔潔精舍:是常潔師太在古柏子堂遺址上新建的尼庵,由山門和大殿兩部分組成,莊嚴、典雅。常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