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氣預報

15 ~ 26℃
多云
西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如何積極搶救、妥善保護、科學整修和有效利用圓明園遺址這一中華民族珍貴的的歷史文化遺產,充分發揮其重大的政治、歷史及園林價值和愛國主義教育功能,一直是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和群眾十分關注的問題。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多年努力,回收了原屬圓明三園地域范圍內的全部土地使用權,搬遷了園內全部住戶和絕大部分駐園單位。   
    1976年正式成立圓明園管理處之后,遺址保護、園林綠化有明顯進展,西洋樓一帶得到局部清理和整理,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明確把圓明園規劃為遺址公園。同年,北京市政府撥出專款,修復了長春園的東北南三面2,300米圍墻。1984年12月動工整修福海,歷時7個月。1985年冬整修綺春園山形水系,至次年初夏完成。并修建園路橋涵和園林服務設施,清整古建基址,進行綠化美化。福海中心蓬島瑤臺東島的"瀛海仙山"亭和西島庭院,綺春園的新宮門,以及西洋樓的萬花陣,均在原址按照原樣修復。后又經兩年整修,1988年6月29日,正式向社會開放。  
  1988年1月5日,圓明園遺址被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遺址公園試開放。2000年,《圓明園總體規劃》獲國家文物局正式批復,《圓明園遺址保護專項規劃》審批。  
  含經堂遺址的全面考古發掘和遺址保護工程、圓明園唯一殘存古建筑的——正覺寺修繕一期工程的啟動等重大舉措推出,使圓明園再度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昔日的皇家園林,今朝成了游憩之地,同時又是一處難得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后被國家教委等六部委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被北京市國防教育委員會辦公室命名為“北京市國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