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氣預報

24 ~ 32℃
多云轉雷陣雨
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撿漏
  “潘家園”之所以人山人海,最迷人的魅力就在于“撿漏”。許多人都懷揣著這個目的希望有朝一日能撞上大運,撿到價值千金的“寶貝”,這樣的故事在市場的確真實地發生著。
  1997年4月,著名攝影家李振盛從“潘家園”以稱斤論兩的價格撿到了萬幅名家攝影原作的大漏,這批包括吳印咸、陳復禮、石少華等大師巨幅精裝精裱原作,竟出人意料地被當做垃圾處理,李先生只花了630元,就淘走了價值幾十萬元的“寶貝”,一時引起轟動,傳為佳話。藏書家劉建業僅花了2000元便在舊書堆里慧眼識得19冊65卷清代禮部珍藏過的明萬歷版《十三經注疏》。據說,有人花了不足百元就淘到了一件元景德鎮釉上彩高足杯,這類瓷器存世極少,價值不菲。類似的故事在“潘家園”時有發生。
串貨
  “潘家園”不僅是普通收藏愛好者、游客淘寶購物的天堂,更是古玩業內串貨的一大陣地。許多專業的古玩商每到周末,不等天亮就到這里來搜寶,為自己充實貨源。“鬼市”中經常能看到專業串貨者東游西逛的身影,不到七八點鐘,成箱滿車的看上眼的東西保不齊就被拉走了。一個古玩商稱:“雖然現在好東西比不得從前了。
  但周末來一趟多少還能發現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買回放到店里增值一倍應該不成問題。我們在這里拿貨的比例至少在三分之一。現在跟這里的攤主都成了熟人,平常聯系好后,周末來這里提走,這種方式省心省力。”不少海外的古玩市場如韓國、日本的商人也大批的到“潘家園”進貨。據說韓國古玩市場70%的貨物來自“潘家園”。行內串貨批發已成為“潘家園”重要的交易方式。
練眼
  對初入市場搞收藏的人來說,“潘家園”往往是他們提高眼力的必到之處。由于“潘家園”真偽混雜,不經過這里的洗禮成為行家里手絕非易事。不少現在知名的藏家都曾是這里的常客,如以玩瓷器聞名的著名演員王剛曾幽默地表示:“潘家園是我的初戀。第一件藏品是在潘家園淘到的清康熙晚期的青花盤子。”
  由于做偽手段日新月異,不經常來“潘家園”轉轉,買假上當是平常事兒?”,某博物館信以為真,大肆收購,結果這批沾了墓土的“國寶”事后被證明是剛出爐的新仿,潘家園里的高仿品讓專家走眼的笑話已成為平常事。從此,有些專家為了了解最新的造假手段,也常來這里取經,“潘家園”的神奇可見一斑。
懷舊
  時尚的東西總是在輪回,如今,社會上又刮起了一股“懷舊風”。明清的老家具、精美的窗花隔板、“文革”時期的宣傳畫等,凡是能勾起人們懷舊情懷的老物件都成了搶手貨。在“潘家園”經營“皮影坊”的張淑霞介紹道:“現在越是具有傳統民俗民風的藏品,人們越愛不釋手。
  我們加工的陜西皮影價格只有100多元,不僅外國游客非常喜愛,很多內地人也買去作為朋友結婚的饋贈禮品。”充滿歷史記憶的老照片在潘家園賣得十分火爆,在這里開店的“大康攝影”主人康學松原來是北京一家報社的攝影記者,三年前下海辦店,他說:“我收藏了10多萬張老照片,老照片不僅具有人文價值、歷史價值,還非常適于家庭、公共場所的裝飾,顯得很有品位,160元一幅,物美價廉,所以現在老照片特受歡迎,外國人尤其鐘情,走批發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