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气预报

18 ~ 32℃
多云
东北风<3级
查看天气详情

劣土变废为宝
  短短两年的时间,北京市顺义区向阳闸东侧的潮白河畔原本一片荒芜河滩,已经变成了北京奥运会第三大金牌产区,风景如画的水上运动天堂——全球唯一集静水场地和激流回旋场地于一体的奥运比赛场馆。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聪明的北京人让200万方的劣质土变成可供利用的土,实现了场馆内的用途平衡,没有向外运一方土。   
    由于场馆建在一片河滩地上,总共需挖土方是二百万方。由于这二百万方土全部是河滩地,地下的粉细砂基本属于建筑废料。由于该地区在冬季属于北京市区的上风口,如果沙子处理不好就可能产生很大污染。如果说按照一次沙尘暴30万吨的土的标准计算,这里至少可以形成六次大的沙尘暴。如果全部运走,这两百万方沙土的存放问题又将是个不小的麻烦,而且运输工程中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干扰,处理不当还将产生扬尘污染,并对基础设施道路产生很大的破坏。   
    考虑到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土,与其运进运出的增大建设成本,倒不如变废为宝,将这200万方劣质土在场馆内部消化。于是,场馆的建设者和设计师们在围绕着200万方土做起了文章。首先,在场馆东侧要搭建一个激流回旋的土方堆山,激流回旋需要离地面八米高。为此,水上公园专门请清华大学水利研究院在这里搞了一个实验基地,这个土如何添加水泥,如何堆成山等等,研究人员拿到实验室进行了专门的测验。去年年初,这个山终于堆砌成功了。   
    其他土也都做到了场地内部平衡,通过构建赛场内的景观工程,绿化等实现了内部消化,没有运出一方劣质土,也使建设成本大为降低。
污水零排放
 北京是座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城市,因此北京人更加爱惜水。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总蓄水量近200万立方米,水面面积已达到63.5万平方米。如何利用好这笔宝贵的水资源让业主们煞费苦心,如今这里已经能够保证赛时污水的零排放。   
    由于赛场内的水体是死水,不具备自然循环净化的条件,如果光靠补水和换水来保持水质,这个代价是不可估量的。为保持水质,减少巨大的换水资源和相关费用,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投资3000多万元,研究水体环境维护的关键技术,在场区内建立了一个地下的赛道水循环处理站。在百花堤下的一个房间里,记者见到了赛道水循环系统的主要设备——从美国进口的八座水处理器。在这里,八座水处理器一字排开,看起来就像8座巨大的锅炉,他们之间以管线相连。在这里,记者看到,已经变得污浊不堪的底水,经过净化,再次变成了可供使用的水。据介绍,这个水循环处理站的处理能力为每天72000吨,一个月左右便能将赛区内全部的水都循环一次。   
    由于水循环处理系统在对赛道水进行处理后,要进行系统自身的反冲净化,这样还将产生部分污水。为了净化这一部分污水,在赛道水循环处理系统的一侧又建设了尾水处理站,专门对循环系统产生的反冲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处理产生的中水将用于浇灌,沉淀下来的污泥将用作肥料。  

   除了对赛道水的循环再处理,赛道循环水处理工程还采用曝气悬浮生物填料工艺和高效纤维过滤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并采用一些生物辅助手段。如:在水面放置浮岛或生物山以增加微生物的净化能力,向水下输氧以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并充分利用激流回旋赛区内的大流量水泵,推动整个赛道的水体循环及增加水中溶解氧等,以减少补水的需求和化学药物的运用,避免产生化学污染。   
    为了充分利用每一滴水,除了有赛道水循环处理系统外,水上公园还在用水规划、赛道防渗、雨水回收与利用、给排水系统等各个环节都做了细致考虑。采取铺设透水性生态砖、设置洼地等措施加强雨水渗透;屋面、道路雨水先引入凹绿地(绿地比其周围路面下凹200mm )渗透、过滤;道路周围设置渗滤沟雨水口附近设置局部砂滤构造以加强过滤,绿地雨水径流部分排入赛道,利用赛道循环水处理设备循环处理回用,减少赛道水的补水,场地雨水利用率可达85%。   

    在用水方面,直饮水、生活用水、再生水等用水依据“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用水原则,实行分质供水,生活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提供,直饮水经末端直饮水处理设备处理后提供,绿化用水则大量采用中水供应,将收集到的雨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次利通。整个工程选用耐腐蚀的给水管材、采用可靠的连接技术,减少管网的渗漏,每个独立用水点均安装水表,虽有卫生器具和配件都采用了节水节能型产品。   
    在绿化方面,选种耐旱植物,并在灌溉中采用中央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了灌溉系统管理上的自动化。把灌水时间或灌水量作为控制参量,根据不同的特定植物和土壤的需水要求设定编程,实现自动灌溉的全过程,节水效率可达30%。   
    正是通过这从大到小,方方面面的措施,每一滴水在这里都得到了妥善的利用,保护了这片珍贵的水资源,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实现污水零排放
  2007年7月28日北京射击馆和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举行了验收交付仪式。这两个场馆不仅将迎来“好运北京”系列赛事、并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服务,同时在奥运会后也将成为群众休闲文化设施,而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更是北京一处新的风光秀丽的水上活动休闲基地。   
    作为一个水上休闲场所,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当然在水上做足了文章,不仅设计灵感来源于水,更能提供良好的水上比赛和娱乐条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水上公园也充分利用了每一滴水,达到了污水零排放。
设计灵感来源于水
  作为水上运动的比赛场馆, 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设计灵感也来源于水: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亲水性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追求。水上运动为人类提供了与水嬉戏、与水搏击的机会,也展现着人类奋勇向前,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提示着人们如何珍惜和充分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如何与水更好地共生共处。   
    所以,行走于水上公园里,一眼望去,船形的主看台、波浪形的艇库、桨桥甚至路灯,无不体现出了鲜明的设计理念,使人一看到场馆的外形就想到水上运动。
水质每月净化一次
  “水上公园在设计中最难的是怎么保持赛道水质。”作为场馆总设计师,北京天鸿圆方设计院总建筑师李丹说。他告诉记者,赛场内的水体是死水,不具备自然循环保洁的条件,如果光靠补水和换水来保持水质,这个代价是不可估量的。最后,设计人员灵机一动,想出将静水区和动水区打通,让动水区成为整个赛道水循环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