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圣堂

圣堂香火最旺盛的時候,許多香客擠不進堂內,只能在堂外街邊地上插燭而拜。到了春節,舉行圣堂廟會的時候這條街就更熱鬧了,燒香客的隊伍從圣堂一直排到燒香港口。街邊還會有臨時設的飲食攤,圣堂的大殿賣各式各樣的畫張,當地百姓中有諺語:逛廟會,看畫張,吃燒賣。 每年正月初五,鎮上的商人們必定去圣堂燒香祭拜,用家里南瓜糊做的元寶,換圣堂的元寶,意喻一年財源滾滾。春節至正元宵節期間的“逛圣堂”是西塘的一大傳統節日。圣堂在燒香港北,舊稱龐公祠,因原祀巡按龐尚鵬。初建于1575年(明代萬歷三年),邑人姚綬作記。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沈志高重修,改供關帝像,俗稱“圣堂”。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重修殿廊, ... 查看詳情

種福堂

“種福堂”是系清代王氏私邸,王氏源起宋御營司都統制王淵。相傳王淵護駕宋高宗趙構南渡后遭明受之變,其子孫隱沒于杭嘉湖一帶。清順康年間,其中一脈子孫移居西塘,興此宅第,前后七進加一后花園,為典型的明清民居風格。“種福堂”建于清朝順康年間,共有八進,沿河臨街進門。第一進是“門廳”;第二進是“橋廳”;第三廳是“種福堂”,廳堂中央懸掛著海寧陳邦彥題寫的“種福堂”匾額,以告誡后人“平日多行善積德,日后定能使子孫得福”,由一條長弄連通整個宅院前后。 查看詳情

東岳廟

東岳廟在燒香港港北東端,今鳳凰村內。宋時原系唐介福、介壽兄弟之東觀基地。1515年(明正德十年),縣丞倪璣始建廟堂,祀八蠟,故更名“八蠟祠”,后又復舊名。民國13年重建。 重建后規模宏大。前后有三進,天井兩側有廊房。頭山門軒敞,高塑門神,進門樓臺面北為戲臺。正殿正面看是單檐山頂,后面看是硬山頂。廟中附祀城隍,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九日為迎神賽會日,當地民眾請城隍出巡全鎮,翌日演戲文以娛神靈,預祝五谷豐登。 沿河北岸走回頭路,至經過五福橋即到圣堂。 查看詳情

七老爺廟

七老爺廟內,前殿是新建的,大門就開在街邊。街南面開闊地就是河埠,農村來的或外地來的燒香者可以坐船直接到廟門口。大門的門楣上書“護國隨糧王廟”6個大字,這是本鎮書法家江蔚云的手跡。 前殿高爽,現作門廳用,里面是一個天井,有供人燒香燭用的大燭臺。天井正中置有高2.5米的一只鑄鐵大香爐,上書“護國隨糧王”5個字,香爐雖粗糙一些,但十分莊重,是善男信女捐奉的。 后殿基本上是舊貌新修,它的建筑非常特別,殿前沿有廊檐,桁條椽子都很講究并呈拱形。殿的門檻上是一排木質落地長窗,這是一般廟宇的殿飾。 跨過門檻,仰望上面仍舊是一條條桁條排列十分整齊的廊檐。實際上這些都是大殿的一部分。這條殿內的檐廊特別考究 ... 查看詳情

薛宅

整個薛宅為磚木結構,前后有兩埭。前埭沿街,共四開間一字形,東三西一。現開放的東三間為大門,左右兩邊各有供應旅游紀念品和古玩的柜臺。 薛宅頭埭的墻壁約有6米深,造屋方法與結構仍是傳統的。屋頂為人字形屋面,但比一般的居民要高大得多。在整個西塘鎮這個時期建筑的民居中,還是非常突出的。 后埭是正廳,前后埭之間有一小天井,天井很小,左右兩邊留出狹狹的廂房,如同走廊一般。廂房都有長玻璃窗,可看到天井。由于裝上玻璃,采光比傳統的房屋明亮多了。 正廳也是三開間,地面鋪有方磚,中間有支柱,后半部有長門攔阻,跨過門檻留出半間,通往河。右面是樓梯間、廚房,結構緊湊。正廳連著左右兩廂,如同兩只虎腳。薛宅建于1 ... 查看詳情

藥師庵

藥師庵原址在鎮南2里的陳家浜常平倉,始建年代無考。庵內主佛就是藥師佛,信徒稱其為消災延壽藥師佛。 原庵內藏有佛教經典《法華經》,為鎮庵之卷。此庵乾隆初廢,后有鄉邑王氏捐地重修,改為尼姑庵。庵內供八仙之一的呂純陽像,60年代被拆除。 現存藥師庵新建于90年代,位于大西園西面,占地面積10多畝。藥師庵有正殿和東西兩偏殿。所供之佛有數十尊,均塑金身,十分耀眼。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