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送子來鳳橋

來鳳橋于1997年重建,其造型及結構別致,適于旅游觀賞,為新景點之一。此橋寬10米,正中有花墻相隔,行人可各走一邊,老百姓俗稱晴雨橋。 橋頂有棚,紅檐黛瓦,古樸又新穎。橋兩邊有護欄,且有方磚鋪就長條座,供游人休息,可觀河中景色。 如何走橋 走這座橋還有點講究,古人講究陰陽學,南陽北陰,古時男為陽,女為陰。此橋南面一邊是階梯,北面一邊是斜坡。男子當然走臺階步步高升,女子三寸金蓮小邁步,持家穩穩當當,老人們說:“新婚夫婦走一走,南則送子,北則來鳳”,要是有婚后還未得子的,不妨也來走一走。 國際影星《廊橋遺夢》的女主角梅利爾來到西塘,也走了這座廊橋。現在每逢周末或節假日,有當地戲迷在橋上自 ... 查看詳情

臥龍橋

臥龍橋位于北柵市河口,中國酒文化博物館以北,系單孔石拱橋,臥龍橋全長31.46米,寬5米,高5.5米,為鎮上最高之橋梁。橋東坡32級,西坡30級,西堍朝南轉角處還有9級。臥龍橋拱圈為縱聯并列砌置,工藝精湛,建成于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過橋沿北柵街向南即到永寧橋。歷史背景:據史料記載,臥龍橋最初建于明代,但當時僅是一座小木橋,每逢雨天行人一不小心就會滑倒。相傳清康熙年間,橋旁居住一位姓朱的竹篾匠,生性善良。一天,他親眼看見一位孕婦過橋時落水而死,就立志募捐造橋。他削發為僧去化緣,取名廣緣,以鐵鏈穿肩,苦行奔走十余年,終于募得白銀三千余兩,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開始動工建造石橋。他 ... 查看詳情

永寧橋

永寧橋是目前鎮上最好的觀景點了。河北岸朝南埭長廊如一條逶迤長龍臥伏在水邊,行人和自行車都在廊下行走,其風味為其他古鎮所少見。 河南岸是西街的后面,沿河有高低錯落的民居建筑群,大多為清末至民國年間。大宅的風火墻高高聳起,青磚黛瓦和石河橋盡收眼底。這里的景觀最得攝影家和畫家們的青睞,是他們創作的獵景之地。 感謝網友茶道博士提供圖片站在永寧橋上可一覽胥塘河兩岸的全景,南望古樸的廊橋。胥塘河狹小成水巷,巷西是仿古一條街,巷東是古老的塘東街。 查看詳情

環秀橋

環秀橋建于1581年(明代萬歷九年),它跨當年的小桐、北翠兩圩,是西塘鎮上最早的高橋。相傳昔日晴天時站在橋頂可以北望太湖邊上的青山。 此橋在1944年突然倒塌,轟然一聲,響達數里,壓死7人。后建成木橋,解放后修成單孔水泥橋,1997年又重建石級拱橋。是從長廊去往石皮弄的必經之橋。 這里有幅對聯:船從碧玉環中過,人步彩虹帶上行,描寫了過橋的兩種方式。乘船是從碧玉環中過,步行則是人步彩虹帶上行了。這副對聯是脫胎于河北趙州橋上的對聯:水從碧玉環中去,人在蒼龍背上行。 查看詳情

燒香港

燒香港內民居基本保留明清時風貌,小河悠悠,石駁岸里鑲嵌著一個個石河埠。 連綿屋宇中一條條古弄前通河后達田,中間曲徑通幽。港北有高街沿李姓大弄、小弄、倪家弄。港南有墳浜弄。燒香港以河得名,從魯家橋到五福橋之間的一條河叫燒香港,港的北岸、南岸街道則由此稱為燒香港南街,統稱燒香港街。南街長222米,寬2—4米,北街長256米,寬2—8米。北街上有圣堂廟,出五福橋有福源宮、東岳廟,曾經香火旺盛。過魯家橋,沿南街向前即到墳浜弄。 查看詳情

安境橋

安境橋立于胥塘河上,是鎮上的交通中心。安境橋原為以前的中塘橋,其前身即老的安境橋。它建于明代,橫跨當時斜塘的兩個鄉。胥塘河為兩鄉的界河,此橋連兩境,故命名為安境橋。 過安境橋至魯家橋,橋下的東西向河道即為燒香港。 感謝網友飄雪268提供圖片江南橋梁的造型最常見的有三種:拱橋、平橋、折橋。區分的方法很簡單:拱橋的橋孔呈圓拱形,便利船只穿越行駛;平橋的橋孔成方形,橋面平直;折橋的橋面則呈一字形橫跨過河。安境橋屬于拱橋,永寧橋屬平橋,萬安橋則是折橋。站在安境橋上可以將三座不同類型的橋盡收眼底,在其他古鎮實屬少見。此橋位于“明清食代”旁。 查看詳情

望仙橋

望仙橋建于宋代,座落在鎮南燒香港底福源宮前,初為單孔石臺木板橋。相傳以宋代福源宮道人唐立橋望仙得名。 過橋至河北岸,右轉沿河道向前即到東岳廟。 查看詳情

五福橋

五福橋建于明代正德前,為單孔石級橋,橋長14米,橋孔跨度7.5米。它連通燒香港東端的南北兩岸。在清代光緒年間重修,此橋保存尚好,石級石欄尚整齊。 所謂五福即福、禧、壽、祿、善終。這是民間對人生的五大追求和祈愿,用在橋上是造橋人對過橋人的祝福,希望此橋能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方便,而且還有每個人所希望的種種吉利。 繼續沿河道向前即到望仙橋。 感謝網友dloga提供圖片 查看詳情

尊聞堂

尊聞堂的百壽梁是鎮上一寶。全梁長約5米,中間刻有一百個“壽”字,組成長長的菱形。中間飾有云紋,云紋飄然而過,從左右兩邊的兩枚銅錢的中孔穿過。 橫梁由門字形的兩根圓柱支撐,柱頭雕刻非常特別。十字形的柱飾托住橫梁和前后兩邊的縱梁,柱飾每邊都不一樣,其吉祥圖案造型別致,刻工精細,為這一帶民居所罕見。 門字型的圓柱直徑約30公分,下面的柱石為青石,石鼓的下面還有一塊方石,上面都雕有吉祥圖案,其結構及規模與種福堂的正廳相仿。 廳外有一小天井,石板鋪地,潔凈素雅。天井與石皮弄僅一墻之隔,有瓦檐小墻門作通道。廳前有10扇落地長窗,與長窗相連的檐廊由彎脊椽子組成。 過梁上雕有精美圖案,十分考究。椽子 ... 查看詳情

煙雨長廊

古鎮的廊棚總長達877米。其中朝南埭廊棚東起北柵欄,西至來鳳橋,總長度168米,街寬2—2.5米。廊棚從街頭面延伸至河邊,圓木柱支撐著一層斜斜的屋面(即“一落水”)。廊棚為磚木結構,中間有一段最為出色,有翻轉軒兩層雕刻花紋。 廊棚傳說: 在西塘塔灣街里有一胡姓商戶,店主胡氏年輕守寡,艱難支撐著一家老小,和一家鋪子。胡家鋪子前的河攤邊,有一個水豆腐攤,攤主王二年輕力壯,老實厚道,他見胡氏艱難,便幫著她做一些體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覺離不開他,但又難以啟齒。 于是一日她借修繕店鋪之機,請工匠沿河建起了一排廊屋,將店鋪前的街路遮蓋起來,如此王二即可免受日曬風吹,又能在雨天照常擺攤,兩個同在一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