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卡若遺址

卡若,藏語意為“城堡”。傳說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多達的將軍曾欲征服此地,當地人民筑城進行抵抗,以后城堡雖被攻克并毀廢,但名稱卻被保留下來。西藏自治區文管會會同有關部門于1978年和1979年對卡若遺址進行兩次較大規模的發掘,共清理出房屋遺址28座,道路2條,石墻3段,圓石臺2座,石圍圈3座,灰坑4處,出土各類石器7968件,骨器366件,陶器2萬余片,裝飾物50余件,此外還有部分粟米、動物骨殖等。發掘結果表明,在瀾滄江源頭這片肥沃神奇的土地上,藏族先民們早在4、5千年前,不僅學會了制造各種精致的石制工具,有了粗糙的紡織品和縫制的物品,并且還制作了彩陶和裝飾品,建造房屋,過上了定居的生活。這對研究西 ... 查看詳情

小恩達遺址

小恩達遺址是今考古界近年發現的西藏地方新石器時期的重要遺址之一,因位于昌都鎮的小恩達村附近而得名。小恩達遺址海拔3200米,面積為10000余平方米。經1986年調查并部分考古試掘,發現有大型打制石器、細石器、磨制石器、骨器、陶片和木炭渣等遺存。據推測,年代與卡若遺址相近,文化特征與卡若遺址的文化特征基本一致,距今約4000多年。 查看詳情

強巴林寺

強巴林寺位于昌都鎮內的四級臺地上,由宗喀巴弟子喜繞松布于公元1444年創建。寺內主佛為強巴(大慈)佛,故對該寺的起名為昌都強巴林寺。昌都強巴林寺有五大活佛世系,十二個扎倉,僧人最多時達5000余人,周圍小寺70座,是康區最大的寺廟。該寺主要建筑保存完好,經堂內塑有數以百計的各類佛像和高僧塑像,上千平方米的壁畫以及眾多的唐卡畫,可以說是匯集了昌都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代表了昌都一帶最高水平。強巴林寺的古慶跳神素以猙獰逼真的面具,整齊典雅的動作造型,宏大的場面而聞名雪域高原。該寺跳的鋮斧舞,服飾整齊華麗,舞姿古樸典雅,配器簡約清越,以該寺獨有的宗教舞蹈為形式的昌都藏戲在整個西藏自成一派。該寺喇嘛跳的“ ... 查看詳情

查杰瑪大殿

查杰瑪大殿于公元1285年由桑吉溫奠基修建,1328年竣工。該殿一向以雄偉壯觀的氣勢、珍藏眾多的佛像經典而聞名于世。該寺所在地據傳是24個仙居之一“布里熱瑪”的駐錫地,勇士“托白頓布”和女勇士“熱頓瑪”長駐此地。寺院背后象征勝樂金剛宮殿的山上長滿松樹,其周圍環繞的雪山猶如北方多聞天王騎在白獅上;南面有怒江支流柴曲奔騰不息;西南面有據說是本寺護法王玉杰將軍住處的巖石山,山腰綠草如茵,此間有玉杰將軍的愛妃所在地的扎瑪湖,山谷中林海茫茫,是藏東極佳的名勝之一,國家2A級景點。如今的大殿是在文革之后重建的,但規模和氣勢與過去一樣。里面至今珍藏著質量上乘的文物精品,如傳說為格薩爾用過的馬鞍和戰刀、八瓣蓮花 ... 查看詳情

八宿同卡寺

位于八宿縣境內,全名叫“循努巴雪桑珠林”。據說是由宗喀巴大師徒弟喇嘛堅參僧格所建,位于“楚拉”附近。1473年由白巴覺桑布把該寺遷至“楚拉”山口,改名為“桑珠德丹林”。公元15世紀,由達察活佛世系掌管,并進行擴建。八宿同卡寺的主要建筑有措欽、達堅康、納久康、門拉康等,扎倉共134個,寺內主供朗達瑪滅佛時保留下來的釋尊玉面金銅像、泥塑強巴像(據說建寺時從外地飛到此寺,又叫“飛來像”)、七世和十一世達察活佛的靈塔。明永樂年間和宣德年間鑄造的雙龍戲珠的鈸以及萬歲圣旨等都是極為珍貴的文物。該寺大殿中還供有三座肉身靈塔。在離寺廟約500米處,有一座稱為澤培波公切的塔,呈四方形,底寬36米有余,高約25米, ... 查看詳情

丁青孜珠寺

“孜珠”是藏音直譯,意為六山峰頂,宗教上象征著六度波羅蜜。據稱孜珠寺是由藏王穆赤贊布創建,到活佛羅丹念布時代,孜珠寺進行過一次擴建,并刻印經書、塑造佛像,孜珠寺初具規模。進入喇嘛嘎旺朗加時代,該寺的顯密學經體系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使得孜珠寺的學經體系上了一個臺階。在歷代孜珠寺活佛和大師們的艱辛創業下,孜珠寺從建筑規模、僧人數量、學經體系和跳神風格等方面,都對昌都地區后來的宗教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當佛教在藏區大部分地區占了統治地位之后,苯教在以孜珠寺為中心的地區生存了下來,這使得孜珠寺在苯教寺廟中享有極高的聲譽。直到現在這個地區的大部分居民仍信奉苯教,孜珠寺也成為苯教文化的特殊圣地。孜珠寺 ... 查看詳情

噶瑪寺

噶瑪寺在歷史上影響深遠,建筑別具一格,文物古跡眾多,是康區著名的古剎。噶瑪寺的大殿為單檐歇山形式,屋面覆蓋琉璃瓦,屋檐正中是藏族工匠設計建造的獅爪型飛檐,左邊為漢族工匠建造的龍須型飛檐,右邊為紅領巾西族工匠建造的象鼻型飛檐。大殿內一尊17米高的彌勒佛,是目前昌都地區保留的最大的泥塑佛像。第二世噶瑪拔希從內地帶來的漢柳樹至今根深葉茂,高僧都松欽巴等人的靈塔也完好無損。明使臣來噶瑪寺贈送的萬歲牌旌旗緞帶、絲綢等刺繡品、近百幅傳世唐卡以及不少佛像、陶器、高僧遺物、貝葉經、瓷器等文物至今保存完好。噶瑪寺位于昌都縣扎曲河上游約120公里的白西山幽靜山谷內,其中能通公路的里程為95公里。由噶舉派高僧創建于1 ... 查看詳情

乃旦寺

乃旦寺位于昌都類烏齊縣加桑區雨扎鄉烏入村東南約200米高的山上,寺廟四面山巒遍布著蔥綠的樹木,吉曲河水西流,景色宜人。“乃旦”在藏語中為羅漢之意,因北面的多宗山猶如十六尊羅漢而得名。乃旦寺由大伏藏掘藏師覺久林巴建于1820年,建筑風格為藏式平項式,寺內還供奉有《甘珠爾》和《丹珠爾》二經以及舊唐卡50多幅。整座寺廟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對研究紅教發展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查看詳情

鹽井天主教堂

鹽井天主教堂是西藏唯一的天主教堂,位于芒康縣納西鄉上鹽井村,國道214旁,占地面積6008多平方米,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1858年由法國巴黎傳教士鄧得亮神父所建,藏式土木結構。鹽井是西藏境內納西族聚集之地,當地有趣的文化現象是:外來的納西族都信奉藏傳佛教,而土生藏族卻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鹽井也是著名的盛產井鹽之地,已有千年的生產歷史。瀾滄江兩岸長近300米的狹長地帶,綿延分布著從江邊鋪排到山上的數千塊鹽田。江邊的數十口鹽井蒸汽騰騰,井周霧氣彌漫,走到井口,可見溫熱的鹽水在深約五六米的井下向上鼓突,咕咕有聲。淡綠色的鹽池,雪白的鹽田,與湛藍的瀾滄江水和漫山遍野的花草樹木互相映襯,美不勝收。 查看詳情

曲孜卡溫泉

曲孜卡溫泉位于芒康縣滇藏公路旁的曲孜卡鄉。該溫泉區有大小溫泉近百眼,其流量大小和溫度各不相同,有的不足30℃,而有的超過當地的沸點。當地居民從不燒熱水,用水時到溫泉去提即可。從溫度高的溫泉眼里提水,泡出的茶別具特色,這些溫泉還能治愈各種疾病,尤其對皮膚病的療效更為顯著,沐浴的人浸泡在溫泉中,能盡情欣賞藍天白云、四周雄偉的高山、成群的牛羊、滔滔的江水及郁郁蔥蔥的桃李。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