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天氣預報

15 ~ 26℃
東北風3-4級
查看天氣詳情
華山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西岳廟

西岳廟是供奉西岳大帝華山神的廟宇,位于華陰縣城東1.5公里的岳廟鎮。廟始建于漢武帝時代,后成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神的場所。西岳廟坐北朝南,廟門正對華山。在由北至南的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灝靈門、五鳳樓、欞星門、金城門、灝靈殿、寢宮、御書樓、萬壽閣。整個建筑呈現前低后高的格局。西岳廟建筑宏偉。五鳳樓建于高臺上,高達20多米,登樓望華山,五峰歷歷在目。正殿灝靈殿建筑為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坐落于寬廣的“凸”字型月臺之上,面寬7間,進深5間,周圍有回廊,氣勢宏偉,歷代帝王祭祀華山多住于此。殿內懸掛有康熙、道光、慈禧所題“金天昭端”、“仙云”等匾額。整個院落林木繁茂,山石嶙峋,饒有園林之趣。西岳廟內碑刻極多,現存 ... 查看詳情

玉泉院

玉泉院位于華山腳下,在華陰市玉泉路最南端,是華山道教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游客從華山峪游覽華山的必經之地。 傳說玉泉院是五代時陳摶老祖所建。在當地還流傳著幾句俗諺:“山是道家山,樹是皇王樹,華山不納糧,不得亂砍樹。”原來當年陳摶老祖與趙匡胤對弈華山,趙匡胤將華山輸給陳摶,又免其賦稅,自此有許多方術道士來此修行。華山上72個半懸空洞就是當年道士們的修行之所。道教教義講究施法自然,以云氣為糧,白云為屋,清風為馭,日月為燈,如今華山上的道士也是以此來修行的。 玉泉院為園林建筑,背依華山,四周古木參天,院內有一泉,泉水甘甜清冽。相傳唐朝金仙公主在山上鎮岳宮玉井中汲水洗頭,不慎將玉簪掉入水中 ... 查看詳情

大上方

位于華山峪道自古華山一條路三公里處,近莎蘿坪,是華山道士焦道廣隱居時的住所。 大上方非爬山必登之地,但有不少傳說,亦有古人在詩文中題詠。從小上方南端,沿著一條攀鏈而行的險路拾級而上,首先見到一石門遺跡,稱“西元門”,據《岳志》記載這是唐玄宗為找尋妹妹金仙公主而命人開鑿的。金仙公主是唐睿宗之女,唐明皇之妹,因不堪宮廷生活,同玉真公主一起出家為道,后入華山修行,住在大上方的白云峰上。據說,已修煉成仙,能騎鶴升天。唐玄宗由于思妹心切,令工匠鑿山成隙,便成了今天的“西元門”。 西元門北有一“老爺洞”。從這里向西南望,對面絕壁上刻有“云峰”兩個大字,蒼勁有力而又飄逸灑脫。從老爺洞沿壁拉索, ... 查看詳情

金鎖關

金鎖關是建在三峰口的一座城樓般石拱門,是經五云峰通往東、西、南、中四峰的咽喉要道,鎖關后則無路可通,所以又稱為通天門。杜甫《望岳》詩中,“箭栝通天有一門”句指的就是此處。道家認為,華岳為仙鄉神府,只有過了通天門,才算進入仙境。所以有“過了金鎖關,另是一重天的”的民謠。 金鎖關北接五云峰,南控華山主峰,東西兩側壑深千丈,關前僅有一米寬的臺階石徑。從這里回首北望,蒼龍嶺更加險奇,云臺峰倍覺秀麗。環周古松蒼翠,奇石林立。站在關前,北可觀錦雞守玉函奇石,西能望老虎口景觀。關內關外登山路兩側鐵索上掛滿的情侶鎖、平安鎖重重疊疊,紅繩彩線迎風搖曳,也是關前一道美麗的風景。 金鎖關的傳說—— 金鎖 ... 查看詳情

五里關

五里關又名第一關,被稱為“華山天險第一關”、“通天第一門”,是華山第一險關。關隘據險設障,筑石作垣,西接絕壁,東臨深澗,為上山咽喉之地。一入關便可感覺到華山絕嶺之風,其實到此才真正開始登華山的旅程。五里關位于王猛臺前,因距華山峪口五里而得名。此關西為絕壁高山,東為河道深澗,在這里筑石作垣,據險設關,一人當關,萬夫莫開。歷史上每避兵亂,都憑此關隘為防守。現在這里的關墻,是清朝光緒年間(1908年)華陰知縣崔肇林經手重修的。可以觀賞許多人文自然景觀。進入關門以后,順石臺階往西走,有一孔石洞,名叫“三官洞”,洞內為半球狀,塑有神像,系明萬歷年間開鑿,洞口上邊刻有“人間神鐘”四個大字,為清末升允所書。在 ... 查看詳情

小上方

小上方位于莎蘿坪處。莎蘿坪南,其山形如椅,南凌空,北依崖,為小上方。那里,樓閣依附崖勢而筑,遠望如懸在半空之中。在小上方之南端,則是大上方。 “上方”是道教術語,是指“天界”。這里曾是道士們居住較為集中的地方。遠望,其路好似掛在懸崖峭壁上,近看,只能靠攀藤附葛、足蹬石窩才能上去,古人認為如此艱險的路只有神仙才能去得。 查看詳情

鎮岳宮

鎮岳宮在華山東、西、南三峰中央。宮依西峰東麓而筑,隨崖就勢,構筑獨特。宮前地勢平坦,四周奇峰聳天,蒼松挺翠,繁花布錦,瑤草結環,是一處環境幽美的宮觀建筑。鎮岳宮始建于唐,為唐開元四年(716)改建華岳觀上院而成。民國《華岳志續編》中稱其為“古廈千年,號曰上宮”。因傳說生長過千葉白蓮的玉井在鎮岳宮院內,故曾在宮前建有玉井樓。明末,因天災人禍宮內廟宇破敗。至清初,東宮侍讀范養民登岳隱居修道,在蓮花坪構復庵養性,與復社名士顧炎武、王宏撰結為方外友,以研究理學為掩護商討反清復明大計,并捐資重修鎮岳宮,鎮岳宮才又有了一定規模。清光緒年間又作了建筑上的進一步完善。民國二十六年(1937)華陰人、著名的書畫家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