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景点 - 全部
分类浏览景点:

包公庙

位于福庆街,又称为睡佛庙,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当年澳门瘟疫流行,居民遂从佛山请来包公神像坐镇三巴门。后来疫情大减,居民相信神灵镇压了妖邪,遂建庙以供奉包公,可保佑民众除魔驱妖,主持公正,此外,庙内有其他一系列的神像,包括观音像、钟馗像及睡佛等。该庙右侧有供奉钟馗的南山庙,建于清光绪廿一年(1895年);左侧为吕祖庙,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以及医灵庙,建于清光绪廿一年(1895年)。 查看详情

东方基金会会址

该建筑可能是澳门首幢别墅式花园的豪华住宅。后来租给东印度公司,作为该公司驻华商务监督及大班的住所。1885年该址成为澳葡政府的财产。20世纪60年代后曾改作贾梅士博物馆。现为东方基金会会址。入口有西班牙式大台阶可直接进入。现室内已改建为展览空间,屋前花坛已改为水池。这座住宅的布局开创了澳门花园式住宅的先河。建于18世纪70年代,原址是葡国皇室贵族、财政顾问、澳门保险之家创始人之一的巨富俾利喇(ManuelPereira)的别墅。与白鸽巢公园、基督教公墓都在一起,各点全属“澳门历史城区”的历史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交通公交8A、17、18、19、26可达。门票开放时间:上午9时30分至下午6 ... 查看详情

东望洋炮台及灯塔

“澳门历史城区”大部份建筑物集中一起,而东望洋炮台则远离至东望洋山顶上。建议大家好好把握因“港务局日”而一年一度开放的灯塔。从回旋楼梯直上塔顶,可以俯瞰整个澳门半岛以及“澳门历史城区”,无敌景致尽收眼底。东望洋炮台位于东望洋山(松山)之巅,是澳门半岛的最高点,建于1637至1638年间,有哨房、火药库、楼塔等。东望洋炮台原来主要用于防御外来入侵和作为观察站。一直被列为军事禁区,非经批准,外人不得擅进,只有每年的8月5日圣母诞及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予公众进入。1976年,葡国军队撤出澳门,炮台才被开为旅游点,至今仍完整地保持原貌。炮台上建有圣母雪地殿圣堂。由於东望洋炮台一带曾经是重要的军事重地 ... 查看详情

岗顶剧院

剧院1860年由澳门葡人集资兴建,以纪念葡萄牙国王伯多禄五世,其后曾多次维修,并曾因白蚁蛀蚀关闭了将近20年,至1993年进行内部维修后重开。整幢剧院的主体建筑基本保存完整。岗顶剧院大楼位于岗顶前地,建筑设计为新古典希腊复兴风格。建筑整体粉刷以绿色,衬托墨绿色门窗及红色屋顶在以黄色为主调的周围环境既和谐共处又突显个性。剧场内,圆形的观众席前后布置了前厅及舞台。除剧场外,建筑内还设有舞厅、阅书楼和桌球室等,所以出现有岗顶波(球)楼之称。岗顶剧院的新建,令中国的土地上从此有放映电影场地,最架势就是意大利的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的亚洲首演就在这里举行,当时轰动的场面,成为一时佳话。剧院所在的岗顶前地也 ... 查看详情

何东图书馆

何东图书馆建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以前,原主人为官也夫人(D.CarolinaCunha)。香港富商何东爵士于1918年购入该大楼,作为夏天来澳门消暑的别墅。二次大战日军占据香港期间(1941-1945)何爵士曾在此定居。1955年何东爵士逝世,其后人据他生前遗嘱,将大楼及二万五千圆港币赠予澳门政府,作开设公共图书馆及购买图书之用。至1958年,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大楼高三层,一楼是阅览室,二楼为“何东藏书楼”,陈设高雅,其中名贵的扶手椅、云石台板及四壁的古籍、善本散发出中国古典书斋的气味。大楼还建有开阔的前庭和后园,整个建筑既有身居城市之便,又有独处园林之乐。图书馆后花园侧刚刚兴建了一座 ... 查看详情

旧城墙遗址

澳葡当局曾多次在澳门建筑城墙,最早可追溯至1569年之前。1604年,由于中国政府不许他们私筑城墙,所以都先后被当时明朝政府拆毁。至1617年,澳葡官员贿赂中国官吏,使他们不加干涉,再次筑起城墙。虽然1625年在明政府官员强力干涉下,曾拆毁北部城墙。但葡人仍不顾明政府反对,继续筑墙。现存的旧城墙遗址正是当时所建之部分。旧城墙位于圣保禄教堂遗址左侧,邻近哪里吒庙,为夯土建成的墙体,夯土主要是用泥沙,细石,稻草再掺合蚝壳粉逐层压实而成。现存墙体长18.5米,高5.6米,宽1.08米,墙身开有一砖券洞,宽1.8米,高2.8米。在大名鼎鼎的大三巴牌坊侧,一面毫不起眼、呈灰褐色的残垣断壁,静静地守候了40 ... 查看详情

卢家大屋

富甲一方的卢华绍来自广东新会,发迹於澳门。他为澳门留下了仿照广州西关大宅建造的卢家大屋,以及富有苏州园林景色的卢廉若公园,都是澳门现存的著名景点。 卢家大屋是晚清时期粤中民居温婉纤细建筑风格的典型。该建筑为三开间三进上下两层的格局,内部融合中西方装饰材料和手法,既有粤中地区常见的砖雕、灰塑、横披、挂落、满州窗,又有南欧特色的青花瓷砖、铸铁栏杆,两种特色装饰共冶一炉,饶有趣味。 澳门中乐团曾于这间精细玲珑的传统中式大宅举办多场小型音乐会,借以推广中国传统民乐,深受市民和游客的欢迎。近来更邀请来自中国各省市的民间工艺师,以不同特色的艺术品反映当地民俗民风,体现当地的艺术智慧。 “卢家”简介 ... 查看详情

妈阁炮台

妈阁炮台(又名圣地亚哥炮台,位于西湾西端)建于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堡上,距今350多年历史。澳门政府在公元1622年前修筑炮台,以防守澳门的入口水路。当年炮台面积纵一百五十步,横五十五步,距离海面约三十尺,适用于枪战。古堡内,设有小天主教堂,名为圣雅各伯小堂。教堂内有精致的圣各伯雕像以及母花地玛、伊莎贝皇后的瓷砖画像。1981年,古堡改建为圣地亚哥酒店,但仍保持原有的特色,城墙、隧道、教堂等文物与葡式风格的设计互相结合。酒店分为四层,在各层建筑之间,小径与回廊相连接,白色外墙和红色屋顶,在青青的山色中,格外突出。 查看详情

望厦炮台

望厦炮台于位澳门北部于环境优美的望厦山上,其建筑始于1849年,目的是为了防护清廷的军队,炮台的建筑于1864年重新开始,1866年完工,面积为6300平方尺。直到1960年炮台才停止使用。炮台后改为驻守澳门的非籍葡兵营地,故此山谷称“黑鬼山”。此处现已改建成望厦山市政公园,四周环境十分优美,山路林荫处处,遍植花木。这里的罗马式广场、喷泉、人工湖、瀑布、长廊等与古老的炮台相互衬托,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查看详情

郑家大屋

郑家大屋约建于1881年,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由其父亲郑文瑞筹建。后来,郑家后人四散,该大屋长期没有进行整体维修及改建工程,但建筑物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政府于2001 年7 月接管该大屋,并开始按原貌进行维修工程。 郑家大屋位于妈阁街侧,占地4千平米,是一院落式大宅,建筑沿妈阁街方向纵深达120多米,依序布置了大门建筑、仆人房区建筑及主门楼后的两座并列的合院式建筑。 宅门入口檐壁上有中式壁画,为典型传统中式风格,门廊内墙身上设有神龛,而天花则是西式泥塑图案装饰。门廊内有花岗石梯级过渡至地平稍低的主建筑群空间。两房区之间以大内院相连。主房区主要由两座四合院式建筑组成,建筑虽主要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