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景点 - 全部
分类浏览景点:

圣老楞佐堂

位于风顺堂街,圣老楞佐堂又称风信堂(风顺堂),是澳门著名的大教堂,占地面积甚广。风信堂建立于1560年,期间曾几度重修,其中在1618年的一次较具规模。而在1979年进的粉饰装修,亦使这座古老的教堂倍添光采。在以风力为动力的帆船时代,远洋航行是非常危险的,往日葡萄牙人出海,都视风信而定行止。凡有船出港,船民都到教堂来祈风。 沿石级而上,进入教堂“领地”,花草丛中就是圣老楞佐教堂。教堂门前有左右两排石梯级直达大门前,气派十足,左右钟楼并峙,一座是时钟,作报时用,一座是铜钟,供教堂做弥撒时摇动震鸣用。教堂屋顶,是中国式的金字瓦面,圣堂内桂有古式吊灯,这是圣老楞佐教堂引以为傲的装饰,堂皇肃穆, ... 查看详情

主教山小堂

主教山小堂又称海崖圣母小堂,1622年建于炮台旁,殿堂简朴,山径迂回,供在澳葡兵弥撒祈祷之用。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逐步扩大,1835年重建后成为今天宏伟之规模。教堂建筑以高耸的门楼为主体,三角形的屋顶上站立着圣母塑像,教堂右则为钟楼,钟楼高耸入云,十分庄严肃穆。教堂左则为1935年加建的主教府。教堂前是一片宽广平台,平台尽处竖立一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双手合十,貌甚慈祥,面临大海。平台下有一路德圣母岩洞,循左右环抱之石阶而下,即达洞前。岩洞前的空地上有一块刻有葡文的古铜墓碑,是二十世纪初天主教澳门主教埋骨之处。1918年2月18日,约翰鲍连那主教逝世,葬于此。洞内岩石嶙峋 ... 查看详情

哪吒庙

位于大三巴牌坊旁,于1898年建成,据说建庙前澳门瘟疫流行,区内居民为了驱邪息灾,于是兴建此庙供奉哪咤为保护神。哪咤庙与周围建筑相比,像一个建筑小品,它不和旧城墙及大三巴牌坊竞争墩厚和雄伟,而是通过简单装饰材料以不同的虚实对比手法,体现其轻巧别致的形象。澳门有两间哪吒庙,其中毗邻大三巴牌坊的一间是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景点。交通1、可乘公交10、10A、11、21A、2、3、3A、4、5、6、7、8A、26A、33(需于新马路下车,沿议事亭前地及步行径前往)2、或乘坐17、18、8A、26(于白鸽巢总站下车沿石仔路前往)。门票8:00-17:00 查看详情

圣安多尼堂

教堂的历史间略载于教堂大门侧的一块石碑上,内容是:“兴建于一六三八年,一八零九年被焚毁,一八一零年重建,一八七四年再次被焚毁,一八七五年重修”。特别是1874年9月22日的大火令人难以忘怀,以后每年的9月22日这一天被澳门人称作“天灾节”,市民扛着圣安多尼像上街游行,以示纪念。而在这教堂前地还有一个刻上一六三六年的十字架,于一九三零年再次被焚毁,亦再次被修葺,但外墙及钟楼的工程却于一九四零年才进行。所供奉的圣安多尼被视为婚姻掌门人,在教堂门前的石碑上刻有「他是天主教徒所奉的婚姻主保之神」,不少信徒都选择在这圣堂举行婚礼。由於新娘习俗上会手持鲜花,故圣安多尼教堂亦被称为花王堂。每年在庆祝圣安多尼节 ... 查看详情

圣母雪地殿教堂

圣母雪地殿教堂最初在十七世纪时建于东望洋山之炮台上,据说1622年荷兰人侵占澳门时,圣母曾步出小教堂外张开自己的斗篷来抵挡敌人的枪炮,而今日的教堂则建于1637年,堂内安放圣若翰洗者的圣像和画幅,而圣若翰洗者就是澳门市守护神。圣母雪地殿圣堂内部建筑保留17世纪葡国修院的特色,天花板呈拱形。1996年,政府对圣堂进行内部保护和修复工程,发现了壁画遗迹。壁画上的圣经故事和人物,运用了中国绘画的技法,整个画面是中西文化和艺术的大融汇。这种特色是本地区众多教堂中独一无二的。具有370年历史的圣母雪地殿教堂,以及松山防空洞、东望洋灯塔等组成东望洋炮台,现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其中一个历 ... 查看详情

澳门主教座堂

位於板樟堂附近高地上的主教座堂,一直是澳门天主教的中枢,右侧是主教府,是澳门天主教最高管理机构澳门天主教主教公署所在地。每年一度最盛大的天主教子夜弥撒、耶稣圣像巡游等大型活动也在此举行。主教座堂又称“大堂”,并非它是澳门教堂中最大,而是因为它最具威严的象徵。 早在1575年,天主教在澳门设立了主教辖区。有“圣名之城”称号的澳门一度成为天主教在远东的传播中心。翌年就兴建了主教座堂,雄伟的祭坛下,掩埋了一些古墓,包括贾耐劳、华年达、嘉沙尔等16、17世纪时主教的骨殖或遗体。 教堂的最大特色是内部装嵌有富艺术性颜色的玻璃以及下面左右双塔式建筑物。举凡本澳教会的大庆典,必在此举行。大堂奉祀的是赫赫 ... 查看详情

北帝庙

澳门庙宇众多,其中专祀真武大帝的,就只得氹仔北帝庙一间而已。北帝庙位于氹仔岛地堡街嘉妹前地,又因其所在地,当地人多称之为北帝庙前地。北帝庙全貌庄严肃穆。正门椽梁及檐拱处除绘有七彩壁画外,更有雕刻装饰,做工精细,造形生动,栩栩如生。两边门联为:“北总天枢威镇龙环三沙钦圣德,极居帝位恩周鱼港四海颂裨功”。是歌颂北帝神绩的,值得注意的是联中所提及的“龙环”二字,它与庙内一古老铁钟上刻之“潭仔”一样,均是氹仔二百多年前的旧称。交通1、关闸:各位旅客可由关闸乘搭34号巴士直达至仔地堡街下车,再步行5-10分钟即可到达。2、外港码头:各位旅客可由外港码头乘搭3A、28B、32、AP1号巴士,并在友谊马路/行 ... 查看详情

观音庙

禅院为中国古代的佛教建筑,具中国名山古刹的特色,禅院的首座是大雄宝殿,次殿是长寿佛殿,後座正殿是观音殿。院後还有广阔幽深的後花园,是一座颇具规模,港澳罕有的佛寺建筑群。大雄宝殿正对禅院,庄严宏伟,供奉三尊三宝佛像,皆为丈八金身,魁梧雄伟,其中之一为佛祖释迦牟尼;殿旁悬有一个铜钟,古色斑驳,已有三个半世纪的历史。殿顶檐头瓦脊,镶有明朝琉璃瓦及精工镶嵌的石湾公仔,栩栩如生,维肖维妙。次殿是长寿佛殿,供奉长寿佛,佛像安详,象徵佛陀普渡众生的精神。进入主殿观音殿,供奉观音大士莲台,樟木雕塑,十八罗汉分列主殿两旁,雕工精细,造型神态活现,其中位於左面的一尊罗汉,眼睛浮突、鼻骨高隆、鬓发卷曲,极像外国人,据 ... 查看详情

花地玛圣母堂

花地玛圣母堂位于台山巴波沙大马路李宝椿街23号,于1929年兴起,1967年重建,是目前本澳最新的教堂,服务澳门北部台山区的居民。教堂位于一处幽静的院落中,设计富现代感,广阔的教堂前有宽敞的梯级,教堂内的红砖墙上有一木制的木字架。 查看详情

基督教公墓

当时法律禁止在天主教领地埋葬基督教徒的遗体,中国人民也反对这一做法。1821年,第一位来华传教的新教传教士马礼逊的妻子因病在澳门去世。马礼逊其时为东印度公司职员,便请东印度公司出面向澳葡当局申请将现址开为坟场,并将这块地买给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为澳门第一座基督教新教坟场。坟场分两部分,前为与坟场同时兴建的马礼逊小教堂,是澳门第一座基督教传道所。马礼逊是第一位来华的新教传教士,曾长期在澳门工作,死后葬于教堂旁边的墓地,此教堂也以其命名。后为墓园,墓冢数十座,埋葬的多是来华的英国商人、东来拓殖的殖民主义者、鸦片战争中在华身亡的英国将领及基督教传教士。这里的墓地详尽地记载了死者的生平与事迹,其中著名的人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