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气预报

17 ~ 26℃
<3级
查看天气详情

  园成为城隍庙西园以后,一直免费开放,东园于每月朔望之日也对外开放。豫园是城内游览和举办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豫园举办各类花展历史悠久,还有重阳节登高望远活动、元宵节灯会等游艺活动,平时常举办奇石、书画展和茶道活动等。这些传统民间活动在日军占领上海后基本上停办。1979年以后,花展、灯会、书画展等活动相继恢复。


花展
  豫园的花会(花展)约起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以后相沿成习。花会以菊花为主,其次有兰花、梅花等,参展的盆花皆由私人提供,并评出优胜者。梅花会多在农历正月初二举行,但不是年年举办。兰花会通常每年在东园举办一次,时间多在农历四月下旬,会期三天,会上将公认的最佳品称为“状元”。菊花会在每年农历九十月间举行,会址通常设在萃秀堂一带,届时各室内廊间、径边石上均菊影婆娑。所用的盆具也极讲究,有的是名贵的瓷盆,每盆菊花标明艺菊者姓名,请行家品评,凡被评为“新巧”、“高贵”、“珍异”的都属上品。参加花会的花卉,只要花主愿意就可以购买,价格由双方议定,有的名花要几十两银子一盆。从1988年开始,豫园又逐渐恢复举办花展,1991年豫园与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花卉养鸟盆景协会共同举办菊花盆景展览,有10大类100多个品种5000余盆菊花参展。1992年举办的上海菊花艺术展,10家工厂提供了4500盆菊花,还有一些盆景及根雕参展。

灯会
  上元观灯是中国的古俗,豫园元宵灯会比花会历史更长,规模更大,热闹非凡。道光二十九年就到上海的清末思想家王韬在《瀛壖杂记》(1875年出版)中写道:“城隍庙内园以及萃秀、点春诸胜处,……正月初旬以来,重门阔启。……上元之夕,罗绮成群,管弦如沸,火树银花,异常璀璨。”豫园周围大街小巷也是群灯似海,一些大户人家出灯有多至二三百盏的。民国以后,灯会逐渐衰落。1979年豫园重新举办元宵灯会,至1992年,举办8届,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988年集观灯、品曲、赏画等娱乐为一体的龙年游园会;1989 年与江苏镇江俗艺灯彩公司联合举办的灯会;1990年为迎亚运会和国庆,由南市区政府和上海市文化局、旅游局、广播电视局、《解放日报》社、《文汇报》社、《新民晚报》社联合举办的灯会;1992年为迎接‘92中日友好观光年和江、浙、沪旅游年,由苏州姑苏灯彩厂创作布置的灯会。

书画展
  清道光年间,吴家麟在豫园创办萍花书画会。以后在得月楼又有一个题襟馆金石书画会,首任会长汪洵,继任会长为吴昌硕,会员近百人。光绪年间,任伯年、蒲竹英、虚谷和尚等都以豫园为点创作书画。清同治年间,书画家殷某的父亲在豫园中创办飞丹阁,既作为收购和销售书画的营业部,又供书画家集会、交流、创作和住宿。当时,上海画派的重要人物政绮、王秋言、吴庆云、胡公寿、吴滔、吴谷详、汤伯润、任熊、任薰、任顾、任伯年、张熊、蒲作英、吴昌硕、吴友如等,经常出入于飞丹阁,任伯年不少的画作就有“作于飞丹阁”的题记。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姚鸿、黄俊、汪琨等人发起,高邕逸等人创办了豫园书画善会,会址设在得月楼。该会除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停止活动以外,前后存在40多年,其成员近200人,这在清末上海诸多书画社团中可称罕见。豫园的书画善会除进行频繁的艺术创作、交流、研究活动外,很注重慈善事业和书画同人经济上的互助,故称“善会”。该会会章明文规定:“会员售画所得润资,照章储蓄半数于会中,存钱庄生息,遇有慈善事宜,公议拨用。”

其他活动
  上海城内无山,民国初和在此以前每逢“重阳节”,城中人扶老携幼来豫园大假山登高望远。农历六月初六日内园有晒袍会,名为晒袍,实质是展示各种款式的服饰。1990年9月举办南京收藏家的“雨花石精品展”,展出了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国一绝”的200余枚雨花石。1991年9~10月在绮藻堂举办了“柳州红河奇石展览会”。1992年9月28~29日在绮藻堂举办’92豫园商城游园购物节茶艺表演,等等。   

    1977年在老君殿下开设饮料室为游客服务,供应茶水、饮料。1979年初,市文物商店,友谊商店古玩分店,古籍书店,工艺美术品服务部等单位,先后在豫园藏书楼设立营业点,向外宾供应各种古玩、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豫园偶也请书画家当场挥毫作画、写字出售。1980年起,豫园与绿波廊餐厅联合在绮藻堂、得月楼等处举办宴请业务,外宾可在园内品尝上海老城隍庙的特色点心和海派风味菜肴。   1983年在会景楼开设了旅游纪念品卖品部,出售品种逐步增加到有玉器、紫砂陶、景泰兰、红木摆件、文房四宝、薄胎瓷器、稀金饰品、仿古青铜器等十个大类,五六百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