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气预报

15 ~ 25℃
晴转多云
南风<3级
查看天气详情

乐舞表演
2006年1月29日,天坛神乐署凝禧殿中和韶乐展演厅正式对游客开放,用现场演奏的方式介绍中和韶乐及中国古代八音乐器。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不但可以观赏到金玉生辉、色彩绚丽的全套中和韶乐乐器,还可以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解,演奏员的现场演奏,亲耳聆听到古老庄重的中和韶乐,不仅能够了解中和韶乐的历史渊源,还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乐器的文化,让游客在神乐署的展览展示中近距离的感受中国古代灿烂的音乐历史文化。到目前为止共演出300余场,受到广大中外游客的欢迎。
神乐署开放时间:08:00---18:00(旺季);08:00---17:00(淡季)
凝禧殿中和韶乐展示时间:09:00;10:00;11:00
                        13:30;14:30;15:30

商店特色
折扇
笔筒
斋戒铜人
邮票镇尺
名片盒
东门专柜
祈年东专柜
祈年西专柜

旻园餐厅
大展宏图

专题展览

东配殿为祈年殿历史文化展
    祈年殿是北京现存最大的形木结构古建筑。祈年殿最初叫大祀殿,是明朝皇帝举行天地合祀大典的神殿,1645年,清朝的顺治皇帝将它改为祈谷坛,用于举行祈谷大典,从1421年到20世纪初叶明清两朝共有18位皇帝到祈年殿举行过拜祭活动。
    按照中国古代易经的思想,天为乾,为阳,其形为三横,称为三爻,祈年殿三层檐三层坛的造型既表现了易经中的天坛形状,展现了中国古人独特的天文理念和缜密的建筑思维。表达了古代的中国人对天的崇敬和对五谷丰登的企盼。
    可以说祈年殿是中国古代祭天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代表作。
共分为历史沿革、建筑艺术、建筑寓意、相关重大事件、历次修缮情况及毛主席及其它外国游人参观祈年殿时的留影等六个部分。祈年殿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精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结合。祈年殿也是北京市著名的名胜古迹,多年来,它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许多国际友人到北京后都要慕名到祈年殿参观游览,使更多的国内外友人认识了解了祈年殿,祈年殿为万众瞩目,成为了北京的象征。

大祀斋戒展

  2007年天坛的管理部门对斋宫进行了全面修缮,修缮后为了使游客能更好的了解天坛的历史和天坛祭天文化我们在无梁殿举办了介绍相关知识的展览,展览的主题是“大祀斋戒”,内容为祭天斋戒的由来和斋宫情况介绍,展览分为四个展室,即有斋宫建筑展、斋戒仪展、百官斋戒展、皇帝御斋宫展。  “大祀斋戒”
  中国古代有“国之大在祀与戎”说法,意思是说祭祀与战争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祭祀前人们要行斋戒礼,目的是为了表示对深的尊重,也是强调祭祀的重要性,天坛斋宫就是明清两朝皇帝为了举行大祀斋戒而建造的。
  第一部分 守德由来胜守险——斋宫建筑展
斋宫建筑展主要介绍了斋宫建筑的历史功用和演变过程。通过明清封建帝王对斋戒建筑的营建和改扩建反映其对祭祀斋戒的重视。
  第二部分 (无梁殿南次间)
  洗心涤虑对苍昊——斋戒仪
斋戒仪为我们介绍了古代斋戒制度的形成、明清皇帝对斋戒礼仪的确定,并展出部分祭祀文物。
  第三部分(无梁殿北次间)
  动静存诚慎致斋——百官斋戒
  古代祭祀之时,不仅皇帝要斋戒,陪祀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也要按期在斋所进行斋戒。明清两朝规定,每当祭祀大典时,在京官员或在衙署斋戒,或在天坛附近赁房租住,以致天坛周围庙宇、道观多辟有茶舍供官员居住。
  第四部分(无梁殿北稍间)
  虔居斋室洁明禋——皇帝御斋宫
  明清时期共有22位皇帝来天坛祭天并斋戒,包括明代的13位皇帝和清代的9位皇帝,这里陈设有这些皇帝的挂像。并简要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及祭祀天坛的次数,我们可以从中大致了解到历任皇帝的施政特点及对待祭祀的重视程度。
  寝宫原状陈设展
  寝宫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为五开间,是清代皇帝斋戒期间居住的宫殿。雍正九年(1731年),雍正皇帝在紫禁城中建了一座斋宫,每临祭期,他在宫中斋宫斋宿三日,从此,大祀天坛,斋宿由天坛斋宫移至大内。乾隆帝一向对祭天大典极为重视,乾隆七年(1742年)颁诏修理天坛斋宫,在无梁殿后建成了寝宫,宫中设寝殿、配殿,回廊及典守房、包衣房、点心房及茶果局。从此每到斋期,皇帝在紫禁城斋宫斋戒二日,祀前一日赴天坛斋宫,居于寝宫,无梁殿遂成皇帝会见阁僚及百官候驾之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