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放生池

進大佛寺山門,豁然開朗,映入眼簾的即是大小兩口放生池,中貫長堤。池岸古樹婆娑,天光云影,雙塘碧水,鶯聲婉轉,令人心曠神怡。大池面積11500平方米,蓄水28950立方米;小池2800平方米。蓄水8400立方米,大池西倚巖壁,上刻“放生池”三字,每字大22.5平方米,筆力雄健,亦為一景。池邊獅牯坪巖壁上有“南無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觀自在菩薩”三處摩崖石刻,為西方三圣佛號,佛堂中三像并塑稱三圣殿,獅牯坪上這一組佛號無遮無礙,處于光天化日之下,似同佛像一樣,引起人們敬意,故也被稱為“露天大殿。”相關背景:放生池前身是夾溪塘,原是地勢低洼的兩個聚水區。從石城山谷東邊浴堂灣、羅漢灣中流出山泉,經 ... 查看詳情

佛山圣境(露天彌勒)

經綠竹掩映、黃墻黛瓦的華嚴庵,遠遠能看到盤虎巖對面有一座小山,山似一尊佛,佛似一座山。山體宛如大佛的身軀,兩膝端坐,袒胸露腹,右手扶膝,左手扶袋。自然形態唯妙唯肖。即為景區之佛山圣境。設計者巧妙地用人工略加裝點,配上10米高的頭像,這一來,一尊通高30米,頭頂藍天,笑口常開、憨態可掬的露天彌勒就呈現在游客面前,石碑上刻有一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顏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露天彌勒一側,還置有6尊小石雕彌勒,既具有自然造化之奇,更具人工點綴之妙。看到這尊露天彌勒,人們就會自然地想到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實有其人,即是五代貞明三年(917)圓寂于奉化岳林寺的和尚契此,此和尚在臨卒時說過一句“彌勒 ... 查看詳情

國家地質公園

新昌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新昌縣西部,新昌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跡典型,保護完好,特色鮮明,是中國大陸邊緣白堊紀盆地構造-沉積-火山事件的天然記錄,系統完整地保存著白堊紀盆地的地質遺跡。主要由安溪—王家坪硅化木群地質遺跡、穿巖十九峰—倒脫靴景區和大佛寺—十里潛溪景區三塊組成,總面積68.7平方公里。目前,該園內已發現地質遺跡資源116處。安溪—王家坪硅化木景區,是目前華東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原地埋藏的木化石群。穿巖十九峰—倒脫靴景區,區內紅色砂礫巖丹霞地貌與凝灰巖地貌共存,是研究其形成演化的典型地區。大佛寺—十里潛溪景區,是目前新昌旅游吸引游客的主要游覽區,是火山活動的全息檔案館。有專家評價說:“新昌 ... 查看詳情

沃洲湖大壩

沃洲湖大壩高70米,長211米。原先這里都是潺潺溪流,一旦雨水不均,新昌以及嵊州、上虞一帶百姓就要受盡旱澇災害。為減輕湖區以下沿江的洪災損失,1978年建成大壩。大壩的建成,也是中國水利建筑史上一個重要的篇章。從80年代起又在沃洲湖大壩下游先后建起五座梯級水電站,現在,沃洲湖集防洪、灌溉、發電、水產養殖和旅游于一體,造福了百姓。 查看詳情

謝公道

在新昌縣境內,有一條早先為南朝詩人開拓的古驛道——后人稱為謝公道,它現今為拔茅鎮的桃源村,穿越天姥到達關領頭。在這漫漫的古驛道上,有許多千古的遺跡,如天姥寺遺址,天姥山(寺)史料記志殘碑……,和動人的傳說(故事)——劉阮遇仙劉門塢,唐道士司馬承楨由詔出山至班竹一石橋時深為后悔而下馬止步,從此后人稱該橋為落馬橋(司馬悔橋)……。詩人開山場路作詩日:“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人云霓,還期那可尋。”更是李白夢游的去處和歷代許多文人墨客吟詩作詞的桃源仙境,他們為后人留下了許許多傳世之作。使天姥山更成為人們仰慕向往的地方。 查看詳情

千丈幽谷

千丈幽谷位于十九峰東面,逶迤五里,是一峽谷,由十九峰、臺頭山兩組丹霞地貌相峙而成。這里作為央視《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的外景地而名聞全國。從小木橋過韓妃江,一片名茶田園風光,有雙象峰分列兩旁迎賓。一路翠竹向幽谷延伸,兩旁聳立著陡崖峭壁,谷內怪石崢嶸,流泉飛濺,竹徑通幽。過町步、穿巖洞、登棧道、攀石徑,沿途有“生命之父”、“生命之母”、石室聽琴、鐵壁、龍床、飛龍在天、駱駝獻寶、金猴獻桃、三象入浴、鴛鴦池、臥龍洞等諸多景觀。為便于游客游覽,幽谷尾部600米的千丈幽谷隧道貫通連接新鏡公路,實現了十九峰通千丈幽谷旅游環線,成為游客探險、掠奇、科普考察、休閑等游樂活動的絕佳去處。重要景點 ... 查看詳情

硅化木地質遺跡

安溪-王家坪硅化木群地質遺跡具有分布廣、賦存地層層位多、數量大、保存完好,徑桿粗大,外形各異,樹根形態優美、木質結構清楚等特點,是我國目前所發現的硅化木群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景區沿山坡小路可觀賞不同姿態的硅化木群,同時又可暸望穿巖十九峰之宏偉壯觀的山水風光,集游娛觀賞、科普考察于一體。硅化木群出露點已發現有85處,主要分布在回山鎮的下山村;鏡屏鄉的墳山腳;鏡嶺鎮的大用、佛頭、安溪;澄潭鎮的王家坪;梅渚鎮的蘇秦等地區,其中以安溪—王家坪地區和蘇秦地區硅化木群地質遺跡景點最多最好。相關知識:硅化木,又稱木化石、樹化石,就是變成石頭的樹木。它是古代樹木因地質作用(火山噴發的火山灰掩埋或洪水爆發的泥沙掩 ... 查看詳情

大佛寺風景名勝區

大佛寺景區內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內涵豐富,六朝時期這里就是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是高僧星聚并創立許多佛教光輝業績的地方,也是天臺宗祖庭之一。歷代有大批的文人墨客,如王羲之、李白、孟浩然、米芾、顏真卿、弘一法師、趙樸初、日本松浦友久教授等吟詩題聯百余處。 整個寺院的建筑依山就勢、迥異曲折、風格獨特,是風景園林式寺院的典范,景區內山青谷翠,巖險石奇,池明如鏡,修篁夾道,人工巧筑與天然野趣為一體,是觀光朝覲、休閑度假的最佳去處。 主要景觀: 景區內的大佛寺為全國重點開放寺院,始建于東晉。寺內最著名的是依山開鑿的彌勒石窟造像,通高16米,兩膝相距10.6米,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是我國早期石窟造 ... 查看詳情

雙林石窟

雙林石窟是大佛寺風景名勝區繼露天彌勒、般若谷、恐龍園之后新建的景點,這個景點在明清時期曾經是采石場,后修棧道、鑿隧洞、依山造佛,于山中開鑿出當今最大空間的洞窟,最大體量的臥佛。臥佛殿現已成為“江南第一大佛”之后的又一處以佛教文化為主題的旅游勝地,為“越國敦煌”大佛寺增光添彩。從大佛寺入口300米處左側,首先看到的是雙林石窟石碑。走過石碑,是明鏡湖。從左邊拾級而上,走過200級臺階,穿過曲折生幽的巖洞,便到了殿前。殿門分七間,巍峨莊嚴,單檐雙挑,斗拱細致,比例恰當,為唐代建筑風格。左右崖壁采用浮雕手法,雕有7米高的哼哈二將,規模宏大,英武威嚴。進入拱門是前殿,左右兩窟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文殊騎著 ... 查看詳情

重陽宮

重陽宮距新昌城西20公里,地處穿巖十九峰風景名勝區,深藏于山巒環抱、碧水流淇的桂竹谷中,素為浙東之道教勝地。這一帶,六朝有高道葛洪、顧歡、魏伯陽、褚伯玉、許邁、王羲之、謝靈運韜晦棲游,盛唐有高道司馬承禎、吳筠、李白求仙隱逸。道教以上為陽,下為陰,清為陽,濁為陰,“上”、“清”皆陽,故謂“重陽”。唐·開元(713-741)初,上清派第十二代傳人、我國著名道教學者吳筠曾結重陽草廬于桂竹谷中,并和上清派第十五代傳人、詩仙李白詩酒相酬,共同棲隱。被道教奉為第十洞天,因其地屬會稽山脈,被命之為會稽山洞。開元九年,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奉召晉京,枉道探訪吳筠,至此頓生悔意,留下悔山、悔橋遺跡,亦被道教奉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