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西安天氣預報

16 ~ 25℃
陰轉多云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重陽宮位于位于西安市戶縣西10公里處的祖庵鎮,是道教全真祖師王重陽的修道和葬骨之地,為我國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北京白云觀、山西永樂宮、戶縣重陽宮)之最,金代即有“天下祖庭”之稱,歷來享有“全真圣地”之盛名。

王重陽,幼名中孚,字允卿,陜西咸陽大魏村人。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生。金天眷年,捐文場,中武舉。因不滿金人統治,乃出家修道取名哲,字明,道號重陽子。他精研道家奧理,揉和儒、釋、道三家之理論,開創全真教。結庵講道,收徒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和孫不二等人,人稱“全真七子”。

王重陽卒后,弟子護送其遺骨葬于舊居。馬丹陽襲掌全真教,于其地建立道觀,手書“祖庭”二字為額。嗣后,王重陽弟子王處一上奏,請于其址建靈虛觀,邱處機又請改名重陽宮。元世祖時,重陽宮奉敕更名為“敕賜大重陽萬壽宮”,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稱,懸掛在山門上方的元代皇帝御賜金匾仍清晰可辯。明代以后,重陽宮開始衰落,規模逐漸縮小。現存的靈官殿、七真殿均為清同治十三年重建,建制和規模遠非元代可比。

重陽宮原存碑石散棄露天,后收集遷至原玉皇殿舊址,成為“祖庵碑林”。“祖庵碑林”今保存碑石3l通,其中《全真教祖碑》、《重陽祖師仙跡記》、《十方重陽萬壽宮記》等,均為全真教歷史的重要資料。幾通元代皇帝圣旨碑,是以巴思巴文、波斯文、漢文合寫而成的,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詳實的資料。這里還有吳道子戲筆、重陽畫像碑、北七真畫像碑,均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元代名書法家商挺、楊奐、姚遂、宋勃、王磐、李道謙、孫德烴等撰書的道行碑,堪稱書法名碑,尤以《大元敕藏御服碑》、《孫真人道行碑》為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更為珍貴。

祖庵碑林

祖庵碑林亦稱祖庵石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西南約40公里處的戶縣祖庵鎮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祖庵碑林收集陳列元時道教全真振石刻文物80余件,尤以31通巨型元碑最為著名,許多碑文由趙孟頫、韓沖、姚燧、王重陽、尹志平、商挺、楊奐、姚遂、宋勃、王磐、李道謙、孫德烴等名家高道所書。此外還有少量金代及明清碑石。

這些碑石記載著道教全真派的歷史、教義、修煉要旨等。按內容可分為宗教歷史類、書法名碑類、八思巴文類、內丹功法類四種。另有7通元代圣旨碑,其中5通是蒙漢文合刻碑。其中《大元敕藏御服之碑》、《皇元孫真人道行碑》為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殊為珍貴。

活死人墓

活死人墓位于距重陽宮還有4、5里路程的成道宮中,是王重陽修道練功的地方。王重陽抗金失敗后,掘地穴居,稱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掛其上,書云:王害瘋(王自稱瘋子)靈位。七年后,王重陽走出活死人墓,開始以另一種方式實現自己的理想。如今還有墓堆,前面有碑石上刻著“活死人墓”幾個大字。據當地專家講以前曾經開過墓道,發現里面確有地下室,看下去深不見底,為了保護起見,沒有讓人進去,就用土封住了。

據記載,王重陽早期曾經在活死人墓中修煉兩年,還寫了一首《活死人墓贈寧伯功》的七絕詩,描繪了這種特殊的修煉方法。詩中說“活死人兮活死人,風火地水要只因。墓中日服真丹藥,換了凡軀一點塵。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閑寂真虛靜,隔斷凡間世上塵”等句。

腳印石

傳說當年王重陽祖師在練功時,鞋中的一粒沙子因為浸染了祖師的仙氣,見風就長,虎虎生威,后被祖師蹋了一腳擊了一掌,就再也不長了。如今,巨石上幾個碩大的祖師腳印依稀可辨,被稱作祖師腳印石,而巨石突兀的頂部仍是祖師擊了一掌的印記。腳印石出現五種顏色,代表祖師練功所采的五行之氣。

遇仙橋

在北距重陽官15華里的甘河鎮,有一處始建于元初的石拱橋,相傳為王重陽早年遇鐘呂二仙并受點化而得道之地。遇仙橋是陜西省現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石拱橋,歷史的滄桑幾乎讓遇仙橋湮沒于地下,只有供石上精美的龍頭浮雕還向人們訴說著昔日的輝煌。1987年在遏仙橋旁重藉挖掘出土的王重陽明代石雕像,村民供奉在橋畔的小廟中。石雕像栩栩如生,重陽祖師端坐正中,氣宇軒昂,頗有大家風范:兩個書童站立兩旁,形象逼真,妙趣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