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天氣預報

17 ~ 29℃
西南風3-4級轉<3級
查看天氣詳情
臨汾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千佛崖

千佛崖在山西霍縣南7.5公里郭莊村山腰。山巒堯聳峙,山花爛漫,摩崖造像隱現其間。始刻于唐代、宋、元時屢有造鑿,直至明正德五年(1510年)始結束。千佛崖最大的一尊大佛高5.5米。千手千眼觀音像高約2米,為元代所造。其余小佛多為三軀一組(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亦有單佛一龕者,刻工精湛,造型生動,極富民間特色。 查看詳情

陶唐峪

陶唐峪是純天然、純生態的游覽區。入谷溯流而上,先后有浮橋、仙女池瀑布、仙女池、堯王避暑山莊、招魂樓、水簾洞、犀牛石、滴水崖瀑布、五龍池、大溝叉瀑布、石門、觀峰峽、一線天、擎天玉柱峰、槐樹溝瀑布、階水凹瀑布、玉泉寺、龜山、蓮花山等景觀。整個景區由堯帝行宮、五龍池、石門山水三個部分組成。據大清嘉慶三年《陶唐谷重建玉泉寺碑記》:因堯帝避暑而名(帝堯,姓伊祁,名放勛,傳說他曾先后受封于陶地和唐地,故號陶唐氏,堯是他的謚號,是史載我國上古五帝之一。其活動年代,推斷約在四千二百年前左右,當時,中華民族正處于原始社會末期,即部落聯盟時期。傳說堯帝建都平陽,今臨汾市,立行宮于霍州)。陶唐峪自然風景區位于市區東南 ... 查看詳情

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是黃河唯一的大瀑布,也是我國第二大瀑布,僅次于貴州的黃果樹瀑布。同時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近年來隨著眾多機構和個人(如柯受良等)的“飛黃”壯舉而聲名鵲起。位于山西省吉縣和陜西省宜川縣之間,在山西吉縣城西南25公里黃河之中。壺口瀑布景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此地兩岸夾山,河底石巖上沖刷成一巨溝,寬達30米,深約50米。其形如巨壺沸騰,故名壺口。春秋季節水清之時,陽光直射,彩虹隨波濤飛舞,景色奇麗。膽小的人最好不要站在前排。在壺口黃河水跌落的地方,即壺嘴的正當中,有一塊油光閃亮的奇石,人稱“龜石”,它能隨著水位的漲落而起伏。不論水大水小,總是露著那么一點點,這又給壺口瀑布增添了幾分神秘 ... 查看詳情

丁村民俗博物館

始建于1985年,是我國第一座反映漢民族民俗風情的專業博物館。位于臨汾南35公里、北距襄汾縣城約4公里丁村境內。博物館共有七座院落,前二座院落以展示歲時風俗為主,依次有春節、元宵、中秋等時節的習俗。當中的三座院落中主要展出有當地的禮俗,包括婚俗、生子、喪葬等。后面的兩座院落中則展出了山西南部地區的民間手工藝品等實物,具體有面塑、繡品、木偶等。該館就是以這些可看性很強的實物,向人們展現了明清時此地的風俗。門票18元 查看詳情

廣勝寺

位于洪洞縣東北17公里處的霍山南麓,建于東漢建和年間,明代時重修,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勝寺分上下兩寺,上寺在霍山山頂,下寺在霍山山腳下,兩寺相距500多米。 上寺在山西洪洞縣城東北17公里霍山巔。由山門、飛虹塔、彌陀殿、大雄寶殿、毗盧殿、觀音殿、地藏殿及廂房、廊廡等組成。創始于漢,屢經興廢重修,現存為明代重建遺物,形制結構仍具元代風格。山門內為塔院,飛虹塔矗立其中,向后為彌陀殿五間,內施六根大斜梁,減少兩縫梁架,在結構上有獨到之處。殿內奉彌陀、觀音、大勢至西方三圣,工藝甚佳。東壁及扇墻上滿繪壁畫,內容為三世佛及諸菩薩眾。大雄寶殿五間、懸山式。毗盧殿五間,廡殿式,殿內兩山施大爬梁,結 ... 查看詳情

霍州古樓

霍州古樓在山西霍縣城內中心,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建,清代重修。臺基高峙,用青石、青磚混合砌成十字券拱形通道,四向貫通。上筑木構樓閣兩層,面寬進深各五間,二層三滴水,十字歇山式屋頂。四周圍廊雕刻有花卉、禽獸等圖案。瓦頂安裝有二十八宿琉璃造像和三彩琉璃脊獸。鼓樓總高29米,登樓眺望,山川風光,霍縣城景,盡收眼簾。 查看詳情

坤柔圣母廟

坤柔圣母廟在山西吉縣城東北8公里謝悉村土垣上,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元延佑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慶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現存坤柔圣母殿為元代遺構。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式屋頂。殿內減柱造,四根金柱移于次間,柱頭施大雀替,額枋兩層,分置上下,形成井字形梁架。下層設抹角梁,上層施欄額和普柏坊,前后檐及兩山由爬梁承托荷載,中心由斗拱挑承著垂蓮柱,結成疏朗的藻井,結構之奇巧,為我國古代建筑中所少見。 查看詳情

堯廟

位于臨汾市南4公里處,始建于晉代,后經唐、元、明、清歷代重修增建,規模不斷擴大。相傳臨汾是堯的都城,后人為祭祀堯王的功績,于是在這里修建了堯廟等建筑。廟內現存五鳳樓、廣運殿、堯井亭及寢宮等。其中廣運殿是供奉堯王的主殿,殿高27米,四周的長廊內有42根石柱,柱上雕龍刻云,工藝不俗。由于老的廣運寺已毀于火災,現在看到的寺院是近年來重新修建的。廟內還有10多座石碑,上面記載了堯王的豐功偉績。交通公交3、11、105、106、107均可到達。門票35元 查看詳情

鐵佛寺

大云寺俗稱鐵佛寺。在山西臨汾市西南隅。始建于唐貞觀年間,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毀壞,五十四年重建。寺院由山門,獻亭、中殿、方塔、藏經閣等建筑組成。方塔六層,一至五層為方形,六層為八角,按八卦方位排列建造。塔高30余米,各層均有琉璃構件,鑲成仿心。內容為佛、菩薩、羅漢、弟子及佛傳故事,為陽城縣匠師所作。第一層中空,內置高6米,直徑5米的鐵鑄佛頭,造型豐滿,眉目端莊,當系唐代原作。 查看詳情

水神廟

水神廟在山西洪洞縣城東北17公里霍泉源頭。左傍霍山,面臨泉源,與廣勝下寺一墻之隔。由山門(上筑舞臺)、儀門、明應王殿位居寺內后部當心,元延佑六年(1319年)重建,寬深各五間,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頂。殿內塑水神明應王及其侍者像十一尊,皆為原作。四壁滿布壁畫,內容為祈雨降雨圖及歷史故事,南壁東側戲劇畫中賞行當齊全,化妝、服裝、道具、樂器、幕布、布景、舞臺等,反映了元雜興盛時期的真實情景,是我國戲劇史上的重要作品。整個畫面繪成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構圖嚴謹,色彩純樸渾厚,人物傳神達意,筆法蒼勁有力,是我國元代壁畫中的佳品。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