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天氣預報

19 ~ 32℃
小雨轉晴
東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臨汾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霍泉

霍泉在山西洪洞縣城東北17公里霍山之麓。據酈道元《水經注》載,霍水出自霍太山,積水成潭,數十丈不測其深。現由海場、分水亭、碑亭組成。海場為水源池塘,面積約80平方米,依山修筑,源頭圍護其中,秒流量4立方米,灌溉十余萬畝糧田。池前有分水亭。亭下用鐵柱分隔十孔,是當年洪洞,趙城兩縣分水的交界處,南三北七,實測流量相近,這是歷史上解決兩縣爭水糾紛的遺跡。碑亭內碑文記載分水情況,碑陰刻分水圖。交通可以在臨汾或洪洞坐到廣勝寺鎮的中巴車。在洪洞的財政大樓處坐車,3元,車程30分鐘,17公里。到達廣勝寺鎮,下車后往前走10分鐘到達下寺和霍泉。 查看詳情

洪洞大槐樹

位于洪洞縣城西北2公里處的廣濟寺旁邊,相傳是漢代所植。大槐樹和我國古代的移民政策有關,在元朝時期,黃淮地區戰亂不絕,山東、河南、河北等地人丁銳減,而位于中原腹地的山西洪洞卻得以幸免,反而成為當時的人口聚集之地。到了明朝,政府決定從這里抽取人丁,充實周邊各地,于是在廣濟寺旁設局發資,移民紛紛折下大槐樹的葉子以作留念。如今,漢代的古槐早在歷年的天災中被毀,現在這里只存有一株從其根部孳生出的第三代古槐,高達樹丈,主干粗壯,溝壑縱橫,枝繁葉茂。在古槐邊上還有一座近代新建的碑亭,小巧精致,亭中豎立著一塊石碑,正面刻著“古大槐樹處”五個大字,背面則刻有古代移民大事略記。門票50元 查看詳情

蘇三監獄

位于洪洞縣城內,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監獄。可在文革中全部被毀,現有的建筑是1984年復原重建的。監獄分為普通牢房和死囚牢。在過廳兩側共有12間普通牢,分為男牢和女牢,每個牢房只有4平方米,一般要關押6人左右。這里終年不見陽光,空氣污濁不堪,關在這里的犯人往往等不到審結就病死了。死牢就是當年關押蘇三的地方,這里又稱為虎頭牢,陰森潮濕,低矮非常。蘇三是京劇《玉堂春》中主人公的原型,從她身上引出了明朝的一宗公案。故事發生在明朝年間,蘇三是京城名妓,與富家公子王景隆情投意合,王景隆花光了身邊的所有錢財,被趕回家鄉,從此發憤苦讀,而蘇三則被賣到洪洞縣沈家為妾 ... 查看詳情

臨汾烈士陵園

臨汾烈士陵園位于城南堯廟宮北面,始建于1958年,后經過多年的修葺補建,現今已成了一座亭臺廳堂錯落有致、松柏花卉隨風飄香、風景優美、肅穆雅靜的園林。陵園座北向南,高聳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雄踞中心。朱德元帥的親筆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鐫刻于紀念碑正面。除此,園內還建有仿古式門樓、憩亭、“臨汾攻堅”展覽館、《革命英雄紀念館》、《臨汾建設成就》展覽廳、骨灰堂等。這些建筑設計精美,布局得體。 查看詳情

丁村遺址

位于襄汾縣城南4公里處,村內遺存有明、清時代的民居院落40多座,是中國北方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走入村莊,隨處可見古樸的四合院,這些古院落以村中心的觀音堂為中心,分為北院、中院、南院、西北院四大部分。四個部分的房屋因建造年代的不同而風格迥異:明代房屋的裝飾以彩繪為主,風格古拙穩重;清代房屋的裝飾以木雕為主,雕工精細,造型優美。丁村民居為研究明清時北方民居的建筑手法及格局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門票15元 查看詳情

掛甲山石刻

掛甲山石刻在山西吉縣城南里許掛甲山。此地背依錦屏山,面臨清水河,楊柳夾崖,拱橋如虹,景色優美。據縣志記載,唐尉遲敬德出征寓此,曾在錦屏已掛甲,更名掛甲出。也有傳說唐太宗與秦瓊奔赴長安,曾掛甲山巔,故名。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在山腳石崖上雕造佛像五區,每區二至三龕,龕人火焰式,龕內內多為一佛二菩薩,龕為座為覆蓮瓣束腰須彌狀,菩薩脅侍兩側。其中臥佛一龕,右手托腮,左膝徽曲,造型生動,神態自如。雕造手法剔地突起與線雕相結合,與其他石窟中圓雕相較,別具一格。 查看詳情

晉國古城

侯馬發現的晉國古城遺址有5座。位于牛村的一座古城稱牛村古城,位于牛望村附近的一座古城稱平望古城。古城遺址現被壓在地下一米左右深處。平望古城遺址的東南角和牛村古城遺址的西北角疊壓在一起。牛村古城南北長1340米,東西寬1100米至1400米,城墻是分塊夯筑的,南墻內有一條繞墻而行的行車道,墻外有寬6米,深4米的護城河。宮殿建筑遺跡,位居城中北部。殿基成正方形,高約0.8米,長寬各52米。平望古城的宮殿遺跡,在城中偏南,分為三級,最下一級是正方形,長寬各7.5米,第二級高出地面4米,第三級位于第二級的北半部,南北35米,東西45米。兩座古城都有一米多厚的建筑坍塌物。同時發現的還有百店古城、臺神古城、 ... 查看詳情

牛王廟戲臺

位于臨汾市西北25公里的魏村牛王廟內,始建于1293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戲臺。戲臺采用樂樓形式,為木構亭式舞臺,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墻,正面當臺口,無前后場之分。戲臺的建筑結構為“井”字形框架,頂部有單檐歇山頂或十字歇山頂兩種形式,是研究中國戲劇發展史的寶貴的實物資料。山西戲曲歷史悠久,特別是晉南地區是我國戲曲的發祥地之一,所以人們把山西稱做是“中國戲曲的搖籃”。山西共有54種地方戲曲,種類居全國之首。因而,作為中國戲曲發展重要標志的戲臺自然也就很多。據統計,至今山西保存的古戲臺有2886座,其分布幾乎遍布山西各個地區,其中最古老的元代戲臺有6座。 查看詳情

襄汾造像碑

襄汾造像碑在山西襄汾縣境內。原分布在善惠寺等五座寺廟中。寺宇早毀,尚存造像石刻二十二通,形象秀美,刻工洗煉。造鑿于魏、北齊、隋、唐四代。碑高大者2.8米,小者1.5米,一般在2米左右。內容主要是佛、菩薩、弟子、脅侍、天王、供養人等。唐碑中還雕有屋形龕一間,內置臥一軀。時代不同,工藝均佳。另有唐代石塔一座,方形,三層,高2米,每層雕有塔檐,塔頂設有塔剎,塔身收剎甚急,各層四面雕有券拱形佛龕一區,總體輪廊與西安大雁塔近似,鏤刻精湛,是我國唐代石雕藝術中的佳品。今存襄汾縣博物館。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