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氣預報

20 ~ 26℃
大雨-暴雨轉暴雨
東風3-4級
查看天氣詳情

東征烈士墓園

    東征烈士墓位于珠江之濱,烈士墓右前方有一座凱旋門式的紀念坊,坊額有蔣介石題寫的“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

   “東征史跡陳列室”建于1991年,室內詳細展示了軍校師生在兩次東征等戰役中的光輝業績。

    整座東征烈士墓青松翠柏,綠樹紅花,亭臺點綴,環境幽靜。此墓1925年動工,次年落成。它的造型與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非常相似,故有“小黃花崗”之稱。

    墓中長眠著516名烈士,他們都是在兩次東征等戰役中犧牲的。其中墓里埋葬著一位團長,這就是著名的劉堯宸烈士。第二次東征時,他率領40多名奮勇隊員沖鋒陷陣,不幸中彈,英勇犧牲。為了表彰劉堯宸的功勛,他被追贈為陸軍中將,發一等撫恤金五千元,并將骸骨運回這里,埋在墓的中央。

    墓的西邊是十七將校墓。這是一座仿“巴黎凱旋門式建造的建筑”,上書“東征陣亡烈士紀功坊”,落款張仁杰。張仁杰即張靜江,他是國民黨元老,蔣介石的老師和軍師,國民黨三大書法家之一。坊內有四塊碑,其中《國民革命軍官學校東征陣亡將士題名碑》,僅刻上238位烈士的英名,不及在這里埋葬烈士的半數。原因是此碑刻于1928年,那時國共兩黨已經分裂,蔣介石掌權,許多共產黨員烈士的事跡也就無情地被抹煞了。

    紀功坊的后面是入伍生和學生墓群。東邊是墓園里一座獨一無二的單人墓――蔡光舉烈士墓。蔡光舉是貴州省遵義人,軍校第一期學員。他作戰勇敢,東征時犧牲于淡水,據說因他是學校犧牲的第一人,故為他單獨造墓,獨享殊榮。

    東征烈士墓園還有一座北伐紀念碑,是1929年為紀念北伐犧牲的烈士而建,高7米多,碑架三面刻宇。正面刻:“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學生出身北伐陣亡將校紀念碑”,東面刻“捐軀救國”,西面刻“為民犧牲”。碑座的東、西、北三面還刻有在北伐中陣亡的353位黃埔軍校學生的英名。

    在300多位烈士英名中,有許多北伐時的驍將,如在攻打武昌戰役中壯烈犧牲的一期學生、獨立團第一營營長曹淵烈士;黃埔第三期高材生、連長吳通烈士;還有朝鮮人楊寧烈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