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董志原

董志原遠在10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盛夏時節,當游客從董志原腹地的慶陽市機場乘機起飛,舷窗下便會呈現一個平疇無垠、公路縱橫、屋舍棋布、麥浪似海的大平原。四周那神雕鬼塑的溝壑,猶如起伏的黃海波濤拱托著這塊大平原。董志原位于六盤山之東,因六盤山又名隴山,故以董志原為中心的黃上殘原總稱隴東黃上高原。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據考證。數百萬年前,這里是一片滿布沼澤的稀樹草原,隨著喜馬拉雅版塊的升高,東亞大陸季風氣候的形成,西伯利亞的狂飚搬來層層黃土,形成了現在的黃上高原。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贊美過董志原的遼闊坦蕩。清末詩人李良棟寫道:“深谷峻坡山無峰,萬頃干疇出橫空;媧皇補天欲取土,始將峰巔移蒼穹。”這 ... 查看詳情

潛夫山森林公園

潛夫山森林公園位于鎮原縣城潛夫山上,潛夫山因東漢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政論家王符在此隱居著書《潛夫論》而得名,相傳山上古柏為王符親手所植,潛夫亭為王符的讀書壇。公園設有兩個出入大門,西、北兩側留有鎮遠縣城古城墻遺址。園內包括烈士陵園、悠園、沁園、怡園、王符紀念館、潛夫亭、杏花亭、佑德觀、通明宮,書畫展覽館,是一個休閑的好去處。距離鎮原縣城1公里,省道318線從旁邊穿過。公園東邊有潛夫山莊賓館門票10元 查看詳情

夏家溝森林公園

全園分為廟宇古跡、度假山莊、運動獰獵、植物花卉、林間鹿場等景區。公園內有樹種千余種,千年梭棗樹系全國之最;動物150余種,國家珍稀動物6種;花卉植物千奇百態,紫斑牡丹珍奇華貴,屬世界珍稀植物。該區奇山異石,大川河流交錯縱橫,形成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所處子午嶺沿線文物古跡遍布,古代軒轅黃帝氏族部落起源于喬山山脈(即子午嶺)。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修建的與長城齊名的兩大國防工程之一--秦直道也從嶺上通過,長達幾十公里。治途有歷代修建的烽墩、土橋、城障、寺廟、穆桂英點將臺、昭君莊及古石窟石刻等遺跡尚清晰可辨。到公園游玩,既可欣賞自然風光,觀賞珍稀動植物,又可領略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盡情飽覽治途文物古跡 ... 查看詳情

小崆峒

西峰小崆峒山,因與平涼崆峒山有淵源關系,并稱“姊妹山”而得名,又因鎮山之神無量祖師殿和山勢呈鳳凰臥巢狀而稱無量山、鳳凰山。這里四季景色各異,是隴東黃土高原的“天然標本園”和黃土溝壑區少見的風景旅游勝地。考證表明,明崇禎年間,小崆峒作為宗教勝地,已遠近聞名,“牛車錦延數里,游人香客莫可計數”。主要區域和景點有古農耕景區,無量臺景區,小西湖景區的觀光農業示范園、民俗博物館、神泉山莊、三清殿、大戲臺、觀音閣、窯洞山莊、岐伯紀念館、泗水茶舍、碑林畫廊以及中國窯洞博覽館。位于董志鄉境內,三面環溝,北接大原,南北狹長,山勢巍峨險峻,坡道崎嶇。交通西峰汽車站坐30路車 查看詳情

周祖陵森林公園

從風城過大橋,到周祖陵山下,經過茂密的林帶和蜿蜓崎嶇的簡易公路可達停車場,停車場上面的建筑群用822個石臺階連接在一起。山頂周祖文化區,總體布局嚴謹規范,錯落有致。首先是肇周圣祖牌坊,正面有楊成武上將題寫的“肇周圣祖”四個剛勁大字,字的兩邊四個柱子上刻有兩副對聯,正聯為“望天門三皇五帝周祖名峰群仙聚會,思慶洲岐傅李米人杰地靈萬眾來朝”。次聯是“絕頂始知世外境,憑欄一望古今天”。牌坊的背面有“鐘靈毓秀”四個大字。穿過牌坊,正面就是周祖大殿,大殿建于平臺之上。殿內正面有周先祖不窋、兒子鞠陶、孫子公劉三尊雕塑神像,像高2.8米,體態逼真,栩栩如生。殿內兩側還有慶節、皇仆等十尊畫像,整個大殿顯得典雅、肅 ... 查看詳情

南梁革命紀念館

館址就是當年成立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的荔園堡。新建的紀念館氣勢雄偉,肅穆莊嚴。前面有高達10余米的古典式城門樓,正中“南梁革命紀念館”系陳云同志親書,正面有4根醒目的朱紅雕欄,門樓上是兩層歇山頂建筑。進入城門便是當年開過會的廣場,中軸線上有一座高大的仿木石坊。面洞3間,坊中橫匾上有胡耀邦同志親題的“南梁革命紀念館”7個金色大字。廣場中心聳立著34米高的烈士紀念塔,像征南梁政府建立于1934年。塔右側是革命先烈石雕群體像,左側是修復的當年作為主席臺的清音樓,據記載,此樓原為戲樓,建于清宣統元年,面闊三間,中間較大,兩邊較小,為磚、木、石混合結構,硬山頂、門上鑲匾、楷書“清音樓”三字,剛勁有力。塔后是 ... 查看詳情

公劉殿

景區周圍松柏環繞、古木參天。北邊有公劉大殿,塑有公劉父親鞠陶、祖父不、公劉妻子、姐妹塑像,西邊大殿塑有公劉揮淚斬白龍馬之像,南邊有土鐘樓和戎臺牌樓,東邊是當年管理者的住處,院內兩側立有群眾緬懷公劉的石碑。其中一座碑是清代遺物,碑文內容見《金石記》,詳實的記述了公劉對慶陽農耕文化的功績,并記述了公劉的兒子慶節南移的內容,祭祀日為農歷三月十八。《慶陽縣志》載:“公劉廟,俗稱老公殿,在縣城西南80里高家崤,清乾隆年間重修”。明清兩代稱溫泉鄉為周都里。時至今日,陜西長武、旬邑等地還有大量群眾前往公劉殿拜祭祖宗。公劉殿遺址充分反映慶陽人民對周先祖的深切懷念。2002年首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 ... 查看詳情

南佐遺址

南佐遺址現存9處大型夯土臺基,北部1處大型建筑一號基址已發掘。一號基址為地面建筑基址,長方形,長33.5、寬18.8米。三面有夯筑木骨墻。房址中央有東西向隔墻,將房址分為兩部分,墻體開三個寬1.6米的門道,通連前后,形成前堂后室結構。后室近隔墻有大灶,墻上抹草拌泥,并經燒烤。房址地面為白灰面。房外有散水臺,臺外還有排水溝,臺、溝均經燒烤。在一號房基周圍分布著若干小型房址。南佐遺址發現的大型建筑基址,結構宏偉,與秦安大地灣大型建筑基址相近,表明它是涇、渭地區又一處高等級的中心遺址,對研究中國仰韶文化的社會形態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南佐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甘肅省西峰市西南6公里的后官寨鄉南佐 ... 查看詳情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俗稱大佛寺,是甘肅四大石窟之一。北石窟寺背靠青山,面對碧流,在長12米,高20米的赭紅色石崖之上,開鑿著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龕295個,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龕密集,形如峰房,高二十米,長一百二十米,是隴東地區內容最為豐富的石窟。石窟分上中下三層,其中以奚康生創建的一百六十五號窟為最大,它是以七佛為內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偉精湛,莊嚴肅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彌勒菩薩、騎像菩薩、手持日月的阿修羅都是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還有240號窟的北周造像,顯示了敦樸厚重的風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武則天如意元年(公元69 ... 查看詳情

華池雙塔寺

寺院和兩座石造像塔始建于金正隆至大定年間(1156--1189),籌建人有寺院主持僧普恩、德敬和保義校尉,華池寨主李世雄等人,當時名為“石塔院”,后于大安年間又更名為“興教院”。這是一處佛教寺院。寺院歷元、明至清乾隆年間廢棄。現存寺院遺址主要有“三圣殿”、“三門殿”、“伽藍殿”、“雙音閣”、“鐘樓”等建筑的殘墻與基礎及兩座造像塔。造像塔通體遍雕佛、菩薩、弟子、供養人,伎樂天等造像,全塔造像多達3600余身;二號塔造像較少,全塔615身,塔高13層11.98米。雙塔造型秀麗,結構嚴謹,雕鑿細膩,顯示了古代無名工匠精湛的工藝技巧和完善的藝術造型,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2000年對寺院遺址進 ... 查看詳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