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吉堆吐蕃墓群

吉堆吐蕃墓群分布于西藏自治區洛扎縣吉堆鄉政府所在地南側土坡上,建于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墓群共有墓葬48座,以一號大墓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墓葬封土為覆斗狀,平面則為梯形。封土采用夾石夯筑的方法。在墓群東西兩面,備有一處摩崖石刻和碑文,其石刻內容和碑文一致,記錄吐蕃時期一位贊普(君王)和大臣德烏窮之間的誓文。 查看詳情

拉加里王宮

現存建筑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建筑藏語稱“扎西群宗”,始建于13世紀,現存最高為12米的宮墻殘段和南、北大門;中期建筑藏語稱“甘丹拉孜”,建于15世紀;為拉加里王宮遺址現存的主體建筑,由王宮、倉庫、拉康(宮殿)、廣場、馬廄等組成,原為5層,現存3層。尚殘存部分壁畫;晚期建筑稱“夏宮”,建于18世紀,現存部分為一基本完整的院式宮殿。拉加里王宮遺址基本保持了原建筑的布局和結構,其建筑風格融合了漢族的建筑風格,這在西藏王宮建筑中是極為珍貴的,亦是研究西藏地方歷史、建筑史的重要實物資料。遺址不遠處有著名的色吾溫泉。拉加里王宮遺址位于西藏自治區曲松縣城南側,建于13世紀,是吐蕃王室外后裔家庭勢力在歷 ... 查看詳情

列山墓群

列山墓群位于朗縣東嘎鄉列山南坡,是西藏地區墓冢數量最多的墓地,共有184座封土墓。按形狀可分為梯形、方形、圓形和亞字形,其中梯形封土墓最多。最大的墓冢長40余米、寬30余米、高8米,最小的為圓形,直徑在5米左右。如此眾多的墓可能是吐蕃初期贊普及王室成員的墓。墓地還有房屋和祭奠場所的遺跡。房屋為守墓人的居住處,祭奠場所則是定期祭祀亡靈處。墓地前還發現一塊龜狀碑座,證明墓主非一般百姓。門票20元 查看詳情

囊色林莊園

該莊園是現今西藏保存較為完整的古老貴族莊園,屬山南地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莊園修建于帕竹地方政權統治時期,建筑群的主樓高七層,十分豪華。整個莊園除主樓以外還有附樓、平房、馬廄、磨坊、染坊、編織作坊、碉堡和監獄等建筑,是研究舊西藏農奴制度的珍貴實物資料,是現今西藏保存較為完整的古老貴族莊園,為雅礱河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景觀之一。位于扎囊縣扎囊鄉,與桑耶寺隔江相望,距澤當鎮25公里。 查看詳情

青樸修行地

青樸三面環山,山谷正南面敞開處正對著雅魯藏布江的寬廣河谷,觀景非常有氣勢。由于深居大山深處,且溪流潺潺植被茂密,青樸修行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常年氣候溫和,是一處風景氣候皆佳的地方,這大概也是歷代以來眾多高僧大德和凡夫俗子都將這里當成修身悟法圣地的原因了。寂護、蓮花生等高僧大德先后在這里修行,留有眾多圣跡。在藏傳佛教前弘期結束時,有許多經卷都被埋在這里,后弘期早期不少掘藏師在此掘藏。所以,青樸與桑耶寺共負盛名,藏族人認為到了桑耶寺而不去青樸,就等于未到桑耶。相傳,青撲修行地的大山里曾有108座修行山洞、108座天葬臺和108處神泉。現在的青樸仍有不少遠道而來的苦修者在此潛心修行,其規模相當于一個小 ... 查看詳情

桑耶寺

桑耶寺始建于公元762年,是藏傳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廟,歷史上著名的古印度佛教與漢地佛教教義之爭便發生在這里。桑耶寺是以古代印度婆羅王朝在摩揭陀所建的烏達波寺為藍本而建造的,經過歷代增修擴建,占地面積為4900多平方米,規模宏偉。清晨或傍晚登上桑耶寺旁的海布日神山山頂,在那里可俯瞰桑耶寺全景以及雅魯藏布江的景觀,風光無限。寺院周圍樹木茂盛,蔥郁成林,河渠縈繞,黑頸鶴悠然覓食,可謂世外仙境,高原綠洲。桑耶寺建筑占地面積11萬余平方米,其中主殿占地面積為4900多平方米,此殿由中心大殿和周圍回廊兩大部分構成,殿堂的結構和殿頂裝飾為梵、漢、藏式建筑風格相結合的產物。回廊的東、南、北面有三個大門 ... 查看詳情

雍布拉康

“雍布”藏語中意為母鹿,因扎西次日的山勢形似母鹿而得名;“拉康”意為神殿,扎西次日山東北方向約400余米的地方有一名為“噶爾泉”的泉水,四季長流不息,據說此泉水能治百病,到雍布拉康朝拜的老百姓多來此喝水凈身。相傳雍布拉康是吐蕃第一任聶赤贊普居住的宮殿,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雍布拉康分為兩部分,前部為一幢三層建筑,第一層距地十數級石階,前半部為門廳,廳外是一個帶檐的小平臺。從門廳往里是佛殿,殿堂內供奉三世佛和歷代贊普塑像,另外還有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及吐蕃兩位著名大臣吞米桑布扎和祿東贊的塑像,造型精美,甚為傳神,為西藏早期雕塑。第二層亦分前后兩部分,前半部為三面環繞矮墻的平臺,后半部是帶天井 ... 查看詳情

昌珠寺

藏語中,昌是鷹、鷂的意思,珠是龍的意思。相傳此地在建寺前有一惡龍,被松贊干布化身為大鵬降伏后才得以建寺,故得名。據說蓮花生和米拉日巴等藏傳佛教史上有名的人物都曾在昌珠寺周圍修行,仍存的修行地遺址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相傳7世紀時由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主持建造,后又經帕莫主巴大司徒絕曲堅參改建擴建。據說文成公主曾在該寺駐足修行,留有遺物。帕竹政權時期,昌珠寺進行過大規模的維修和擴建。昌珠寺在其晚期歸屬格魯派。昌珠寺大殿下層布局和形式與拉薩大昭寺大殿相仿。寺內原保存有大量古代壁畫和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及大臣祿東贊等人塑像,造型古樸生動。達賴五世修茸時并加蓋金頂。達賴十三世亦曾維修。昌珠寺的 ... 查看詳情

敏珠林寺

敏珠林寺面積約10萬余平方米,主殿祖拉康墻壁上繪有多頭多臂、面目猙獰的佛像,這是寧瑪派寺院的一大特點。按藏傳佛教的解釋,這些威赫忿怒的護法神靈,是寺院防御敵人和惡魔的守衛者,被稱為"護法神"。從藝術角度說,這種造型粗放、夸張的神靈形象,是西藏密宗藝術的代表。主殿第三層有兩個佛殿,其中一個喇嘛拉康佛殿內,繪有歷代著名寧瑪派喇嘛像。敏珠林寺注重研習天文歷算、醫學,并以書法優美著稱。依以往慣例,由敏珠林寺選派高僧,一部分擔任設在布達拉宮內的僧官學院的教師,另一部分人則到門孜康負責研究歷算和編寫修訂《藏歷年表》。敏珠林寺的僧人可以娶妻生子,在寺主的繼承上是以父子或翁婿傳承,并不完全限定在父子血統關系上。 ... 查看詳情

多吉扎寺

多吉扎寺在貢嘎縣雅魯藏布江北岸。16世紀末葉由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僧人扎西道杰興建,為寧瑪派在西藏的重要寺院之一,與敏珠林寺齊名。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蒙古準噶爾部軍隊侵擾西藏期間,寺院建筑遭到嚴重破壞,頗羅鼐掌管西藏地方政權期間(1728—1747年)又加以重修。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