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天氣預報

22 ~ 29℃
中雨轉陰
西南風3-4級
查看天氣詳情
泉州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始建于唐開元末年,當時的宰相張九齡題匾“魯司寇廟”。北宋太平興國初年移建文廟于此,其后幾經修繕,左學右廟,規制逐步完整,規模不斷擴大,占地面積近百畝,形成了以儒學為中心的中華傳統文化在東南沿海乃至東南亞地區廣為傳播的重要基地。是東南地區最大的文廟建筑群。2001年文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福建省兩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廟之一。文廟內大成殿的重檐廡殿式結構是泉州目前惟一存在的這種建筑結構,這種結構代表了當時最高建筑規格。國家文物局羅哲文、單士元及黃景略等專家幾次考察文廟之后認為,大成殿基本保存了宋代結構,為福建省少見。大成殿為典型的宋代重檐廡殿式結構。殿身為斗拱抬梁 ... 查看詳情

草庵摩尼教寺

據史料記載,摩尼教在我國舊稱“明教”,公元三世紀波斯人摩尼所創始,其教義是雜揉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崇拜光明,提倡清凈,反對黑暗和壓迫。 唐武后延載元年(公元694年)傳入中國。到明初,朱元璋嫌其教名上逼國號,遂驅逐信徒、毀壞寺院,摩尼教逐漸被其他宗教所融合。泉州草庵摩尼教寺成為僅存的珍貴史跡。 草庵始建于宋代紹興年間,初為草筑。元順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改為石構歇山式建筑。80年代初,此地曾發掘出宋代明教會的瓷碗,證實宋時泉州摩尼教已十分活躍。現代遺址為元代建筑物,據考古發現,宋代摩尼教已在這里活動。明代禁絕,此處鄉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 1987年8月,瑞典隆德大學召開 ... 查看詳情

李光地故居

李光地故居位于安溪縣湖頭鎮湖二村。始建于康熙37年(公元1698年),為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李光地的府第,建筑面積3120平方米。1986年僑親李氏昆仲出資修復。李光地故居經清初擴建重修,前后三進,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被稱為“大宗祠堂”,乃湖頭李氏祀先祖、明宗規、行族事的所在地,春秋兩祭,祭祀規模盛大。廟內尚保留有明英宗皇帝敕文。第二進大廳廳前懸掛“夾輔高風”匾額,為康熙皇帝表彰李光地所賜;廳中高懸“急公尚義”匾額。第三進廳堂前橫掛“鳴臬聞天”匾額,為正統年間宰相葉向高題贈;廳堂后側懸掛“保世滋大”匾額,疑為李光地所題。廟并有許多金碧輝煌的柱聯,有較高的文物價值。交通可乘泉州-安溪的長途汽 ... 查看詳情

六勝塔

六勝塔是研究宋元建筑與藝術的珍貴實物。該塔系花崗石閣樓式結構,高36.6米,底圍約47米,八角五層,其雕刻精工,雄偉壯麗,可與泉州東西塔相媲美。此塔另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每層塔的橫梁上都刻著建造者的姓名和時間。底層南面拱門的門額上懸著一塊“華帶碑”,刻著“萬壽塔”,上款“檀越錦江凌恢甫立”(注:蚶江別稱錦江),下款“至元丙子臘月建”(公元1336年)。以上逐層所刻的建筑時間是:第二層“歲次子丑十一月”(公元1337年),第三層“歲次戊寅十月”(公元1338年),第四層“歲次已卯正月”(公元1339年),第五層“歲次已卯三月”。據此而知,此塔前后歷經4年才建成。六勝塔建成至今,遭受多次地震,尤 ... 查看詳情

崇武古城

崇武半島在我國古代的海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從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開始,為防備海盜倭寇,這里一直興修城防,屯兵演武,城內原建有捍寨、墩臺、館驛、軍營和演武廳等,是一套比較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此后城防因長期廢棄,城墻失修倒塌。1983年,由國家撥款進行全面修復。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崗巖壘成,城墻共長2457米,并設有兩層跑馬逍。四面設城門,城門上各設烽火臺一座,南城門外加設一照墻。在城內蓮花山制高點,還設有了望臺。四面城邊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往城前的涵井,城內的十字大街相接四個城門。這些城墻、窩鋪、門樓、月城、墩臺、捍寨和演武廳,構成我國古代一套完整的戰略防御工程體系。明代守丞丁少鶴曾有詩句贊 ... 查看詳情

靈山圣墓

據明代何喬遠《閩記》記載:唐武德年間(公元618年-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賢徒來華,一賢傳教廣州;二賢傳教揚州;三賢和四賢則傳教泉州,兩人卒后葬于靈山。下葬當夜山光顯發。現存兩墓并列,墓蓋用花崗巖雕刻,墓后倚山建馬蹄形回廊,高約3米,回廊中的幾根石柱頗似織布的梭子。廊內有歷代石碑5方,正中的阿拉伯文輝綠巖碑刻,記述兩位先賢在法厄福爾時代(“法厄福爾”系古代阿拉伯對唐朝皇帝的稱呼)來到這個國度。墓前方有天然巨石一塊,風吹欲動,手推能晃,俗稱“風動石”,明代知府周道光題刻“碧玉逑”三個大字。這塊風動石是泉州著名八景之一,曰“玉球風動”。伊斯蘭教創立初期,傳教士響應穆罕默德“你們尋求知識吧,即使遠在 ... 查看詳情

富美宮

本宮供奉我國西漢名臣蕭(望之)太傅,俗稱蕭阿爺,白鬃公。配祀廿四司、文武尊王等。原為屬地保護神、后逐步發展成為泉州唯一的“王爺行宮”,香火興盛、分靈遍各地。富美古渡,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渡頭之一。是連接內地與出海貿物集散的重地,鄰近的“聚寶街”在宋元時是外國商賈經商貿易之所而得名。明代永樂三(1405)年附近的車橋村,建有“來遺驛”專為接待國外使者、客人之用。清代,民國期間城南仍是泉州經貿金融活動的中心。明代中后期,泉州曾因屢遭各種災害,特別是瘟疫的肆虐,人們為抗御災禍、擺脫惡境,以求生存,于是民間紛紛建立小祠,供奉保護神、歲時典祭、企求神靈保境安民。在沿江沿海地帶所設的小祠則多奉祀“王爺” ... 查看詳情

清水巖

清水巖是福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福建省省級名勝風景區。景區內樓閣殿宇巍峨宏偉,水色山光秀麗神奇,文物古跡星欏棋布。現存文物古跡中,宋代有29處,元代1處,明代8處,清代5處,近代拓展23處。加上天造地設的自然景觀,構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萊仙境”。 主要景點有傳說中因岳飛被害而感動得枝葉全向北伸長的“枝枝朝北樹”;有雕刻南宋清水巖全圖的全國罕見、極其珍貴的宋代巖圖碑;有相傳每年長三寸、雷嗚電閃矮三分的羅漢松;有全國獨一無二、外觀為“帝”字形的祖師廟;有傳說中的“浮杉池”等。 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閩南多稱為烏面祖師,民間通稱為"祖師公"。他生前是北宋時期 的名僧 ,圓寂 后被奉為神僧,在閩 ... 查看詳情

李贄故居

李贄故居位于鯉城區南門萬壽路,是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贄青少年時代居住的地方,后人將其居室改為宗祠。是一座普通民房,原有三開間二進深。現存正面一間和正廳堂,正廳堂寬6公尺,深9公尺,前有天井。現按閩南古民居,修葺一新,辟為紀念堂。近年加以修葺,室內懸掛李贄畫像,以供瞻仰。李贄(1527-1602年)字宏甫,號卓吾,明嘉靖舉人,是進步的思想家。五十五歲時,他辭官講學,辨史著書。平生有《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和《史綱評要》等大量著作。李贄故居曾一度改作宗祠,清同治間修理時,從地下掘到石印章兩枚:一陰刻“李贄”,一陽刻“卓吾”。現北京歷史博物館和泉州文管會各有一枚。李贄故居列為省重點文物保 ... 查看詳情

鄭成功陵墓

鄭成功陵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成功是我國偉大的民族英雄,一生最大的功績是收復臺灣,驅逐荷蘭侵略者和大規模開發臺灣。他由于常年征戰,馳騁沙場,積勞成疾,于永歷十六年(1662年)病逝臺灣,年僅39歲。鄭成功陵墓采用水灰三合土構筑土堆墓,墓碑墓道皆用花崗石雕砌成,墓碑高75厘米,長15.8厘米,呈“山”字形,整座墓域占地997平方米。1929年,鄭陵被盜,即時搶救石質墓志銘兩塊,一為鄭經1674年回鄉修祖墳時所立的(橄欖山墓志)。另一是遷葬時鄭克塽之《鄭氏歸墓祖文墓志》。鄭成功靈柩用棺廓兩層,里面一層油漆朱紅鮮先澤,棺內布滿水銀,骨骼完好,取出將盔一項,龍袍一件,腰圍玉帶鑲玉十七塊,靴鞋各一雙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