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天氣預報

4 ~ 21℃
多云轉晴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西寧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佑寧寺

佑寧寺始建于明朝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距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了。由于佑寧寺名僧輩出,加之章嘉等五大活佛的宗教地位甚高,它在歷史上的規模,影響曾一度超過塔爾寺,被譽為“湟北諸寺院之母”。佑寧寺寺主為第七世嘉色活佛,已轉世13世。該寺現藏有印度造釋迦牟尼佛像,挖掘出土的三位一體銅佛像和佑寧寺護法神天王神各一尊,寺后半山坡一世章嘉墳墓一處等,均屬稀世之寶。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舉行祈愿大法會。正月初八和十四是觀經日,有跳欠等活動。正月十五有曬大佛活動;三月十五到四月十五有辯經會。主要經院有小經堂、大經堂、彌勒殿、天門寺等。小經堂是密宗學院,內有存經108卷。經堂內座床上供奉的佛像有:時輪金剛、釋迦 ... 查看詳情

瞿曇寺

瞿曇寺院依山傍水,總體布局為一長方形,占地1.5公頃。雖歷經600余年,該寺古風猶在,被譽為“樂都小故宮”。瞿曇寺是一座喇嘛教寺院。據寺碑記載:明代以前,在樂都縣南山坳里背山面水的地方就建有廟宇。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寺院主三羅藏擁護明朝,朱元璋皇帝御賜題為“瞿曇”的金匾。從此,這座廟宇便定名“瞿曇”。十五世紀初的明永樂年間,朱棣皇帝又賜三羅藏之侄班丹藏卜“頂凈覺宏濟大師”頭銜,令其主持寺院,提高了寺院地位。經明朝洪熙、宣德兩代的擴建,使瞿曇寺有了較大的規模。寺院建筑基本采用漢式廟宇形制,高低錯落,氣勢雄偉。瞿曇寺現存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象背云鼓”了。那是一只石雕臥象,背上托起木 ... 查看詳情

北禪寺

北禪寺位于西寧市北湟水之濱的北山上,俗稱“北山寺”,因山崖層疊,遠眺似土臺樓閣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樓山。“北山煙雨”是“西寧八景”之一。陡峭的山坡上布滿人工開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稱。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內殘存有壁畫和藻井,從藝術風格上看,當屬晚唐和宋元時代的遺跡。北山寺已經修葺,為道教寺觀,有魁星樓、靈宮殿等建筑。位于北山頂峰的寧壽塔是清代所建的5層密檐磚塔,為北山寺的組成部分。山上林木蒼翠,山下湟水環流。登山遠眺俯瞰,西寧盡收眼底,并與對面南山上的鳳凰亭遙遙相望。寧壽塔坐落在土樓山的山頂,山頂原有牌坊、三官殿、雷殿等,該塔為六面形五層翹角塔,塔中實心,青磚砌成。是明洪武十九年由駐西 ... 查看詳情

馬步芳公館

馬步芳公館公館始建于一九四二年六月,為馬步芳私邸,取名“馨廬”。因公館許多建筑的墻面均鑲有玉石,故人們亦稱“馨廬”為“玉石公館”。一九七九被辟為博物館。公館分別由前院、中院、南院、西一號院、西二號院、西三號院以及后花園等幾個獨立而又聯系的院落組成,各院和重要廳宅都有暗道相通,院落設計精巧,建筑古樸典雅,整個院落透出老宅的深沉、莊嚴和神秘氣息。公館的六個院落,第一個是辦公和接待賓客的院子,這個院子里有玉石廳,貴賓廳和東西兩廳等;第二個院落是正院,是馬步芳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這里是當年青海省的政治、軍事中心,這個院子里有馬步芳居室,他兒子馬繼援居室;馬繼援夫人張訓芬居住的小樓;另外還有副官、參謀樓及北 ... 查看詳情

白馬寺

白馬寺古稱金剛崖寺,藏語稱瑪藏觀。建于11世紀,相傳它的創建與藏傳佛教史稱之為“下路宏傳”的復興佛教活動的首創人——喇勤·貢巴饒賽有關。寺內曾供有他的泥塑佛身像。山崖下現有一尊石雕佛像,藏語稱“彌勒望河”,雕像古樸渾厚,左手托缽,右手做推移狀,佛像寄托了古代勞動人民消除水患的愿望。綠蔭全中的白塔與古石雕佛像相映成趣,自成一體。交通白馬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紅崖子溝湟水北岸。前往西寧以北40公里的互助土族自治縣,可乘西寧長途汽車站的中巴,15分鐘一班,票價15元左右,行程1小時30分,如包車的話,往返約150元/車(不含前往北山森林公園費用),可同該縣的佑寧寺、五峰山、互助土族風情園、北山國家森林公 ... 查看詳情

虎臺遺址

虎臺遺址位于西寧市西郊,為公元4世紀南梁的遺址。原臺共九層,臺下可陳兵10萬,臺上用于軍事檢閱,現僅存土丘。公元397年,河西鮮卑貴族禿發烏孤稱西平王,都西平(今青海西寧)后遷樂都,史稱南涼,領有今日甘肅西部和青海一部分。其弟利鹿孤登泣后,國力強盛,一度雄據西陲,虎臺就是那時所筑。公元414年南涼為西秦所滅。現在登上虎臺,西寧風光歷歷在目。交通公交2、6、18路可以到達。門票門票10元。 查看詳情

卡約文化遺址

卡約文化遺址于公元1923年在湟中縣云固川的卡約村與下西河村發現的。“卡約”為藏語地名,意為山口前的平地。過去它被列入“寺洼文化”系統,1949年后,考古工作者把它與寺洼文化分開,命名為“卡約文化”(原稱卡窯文化),理由是寺洼文化與卡約文化在地理分布與文化內涵等方面都有著各自的分布區域和文化特點。卡約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境內的黃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流域,涉及的地區有民和、樂都、平安、西寧、互助、大通、海晏、剛察、同仁、湟中等10多個縣、市,分布范圍相當廣泛,共發現200多處遺址或墓地,共發掘墓葬有1000多座,出土的文物極為豐富。卡約文化因為有大量青銅器出土,雖然仍舊廣泛地使用石器,卻已進入青銅時代 ... 查看詳情

柳灣墓地

柳灣墓地也稱樂都柳灣墓地,是目前我國已知的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原始社會晚期氏族公共墓地,距今3500-4500年,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1974至1978年間發掘,先后發掘出各種文化類型古代墓葬1700余座,有大批貧富分化墓、夫妻合葬墓和殉人墓等,包括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和辛店文化。出土文物近4萬件,其中陶器1.7萬余件,石器、骨器1300余件,裝飾品1.8萬余件,反映當時農業、手工業的分工和制陶手工業已達到一定水平。這些文物的出土,為研究原始社會晚期青海地區文化歷史的發展及其與中原文化的聯系提供了大量實物研究資料。墓地附近建有柳灣文化陳列室,供游人參觀考察。交通柳灣墓地位 ... 查看詳情

汪家莊漢墓

1978-1979年發掘,共有漢代洞室墓10座。每座又分墓室和長方形墓道兩部分。此外還發現少量的木槨墓和磚室墓。墓葬中的葬具和人骨均保存完好,可以看出有夫妻合葬、眾人合葬和二次葬等三種。出土的隨葬品有陶器、銅器、車馬飾器和漢代五銖錢等,同時還發現玉環一件。汪家莊漢墓的發掘,為研究我國各民族發展史提供了新的資料。交通汪家莊漢墓,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沙塘川鄉汪家莊,前往西寧以北40公里的互助土族自治縣,可乘西寧長途汽車站的中巴,15分鐘一班,票價15元左右,行程1小時30分,如包車的話,往返約150元/車。門票門票5元。 查看詳情

西來寺

西來寺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寺坐北面南,由山門、過廳、東西兩廂和大殿組成。山門面寬3間,進深1間,中為門廊,東西兩旁分設泥塑四大金剛;過廳和東西兩廂,為硬山式木作結構,內供觀音、土地神。大殿面寬5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頂,矗立在臺基上,雄偉壯觀。大殿周檐斗栱繁縟,昂嘴下突,具有明代建筑的典型風格。大殿內原有泥塑圓雕的三世佛,中間是釋迦牟尼,兩邊是文殊和普賢,還有阿難、迦葉、比丘等。東西兩山墻上八大供養菩薩,端坐在蓮花須彌座上,神態安詳,栩栩如生。墻面上浮雕的山水、人物、建筑等,小巧玲瓏。交通西來寺位于樂都縣城東關,可到西寧新寧汽車站乘到樂都的長途班車,全程80公里左右,每20分鐘就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