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石牛巖

石牛巖在前村西一華里路外,是清初民族英雄王茂之蒙難的地方。王茂之,名賢,字延齡,生于明天啟癸亥(1223),縉云縣箬川(前村)人,王達后裔。相傳身高八尺(2.20米),能舉千斤大石,善刀射;生性耿直,見義勇為。1648年明亡,王茂之起義軍抗清,1649年正月在前村西谷戰敗,壯烈犧牲,時年僅27歲。 查看詳情

唐葛嶺

唐葛嶺,在謝公巖南,雅宅村東,是章溪匯入好溪處山嶺。此處林木蔥郁,溪聲盈耳,中有《三將軍殿》。三將軍,俗稱唐葛周,相傳是周厲王時三位諫臣,至宋以后演變成道教神仙,稱天門將軍。 查看詳情

天柱巖

天柱巖,亦稱石柱峰,在巖門口天柱岙內,高150多米,是縉云較有名的柱狀奇峰,挺拔蔥籠,氣勢雄偉。清俞廷漠有詩云“怪石孤高世所無,中流砥柱在斯乎。巍峨礙石空千古,崎嶇擎天抵萬夫。不假巨靈伸手擘,奚煩高客用鞭驅。五云勝概誰相有,只有仙都一鼎湖。” 查看詳情

童子峰

是鼎湖峰旁邊依偎的一小石峰,高四十七米,尖尖似筍,俗呼“小石筍”。因鼎湖峰腰有一圓洞,像人的肚臍。這小石峰高可平臍,酷似慈母身下的姣兒,故此峰又稱“童子峰”。近代海定干人俊有詩云“大石氣蓋世,小石樂天真。天真不可復,大石誤千春。”。童子峰南的山崖上有“毛維瞻摩崖題刻”,因風化太甚,模糊難認,但由于用楷書題寫,大體尚可通讀。 查看詳情

仙榜巖

小赤壁丹室下的懸崖峭壁如巨幅簾幕,色采斑駁,白里透微紅,十分瑰麗。石壁上頗多題刻,至今字跡較為清晰的,有明萬歷年間縉云縣令龔庭賓(印海)所題的“小赤壁”,宋朝王墾題的《小蓬萊歌》,清朝袁枚的《游仙都峰記》等,后人以此為仙人張榜處,故名“仙榜巖”。在此仰望赤壁,只見鳥道盤空,高入云天,下臨練溪,攆水如鏡。每逢雨后初晴,半山居霧,經久不散,且飛瀑轟鳴,珠玉飛濺,故有“赤壁留云”一景。 查看詳情

仙都景區

仙都景區是仙都風景名勝區的主景區,以仙都山為依托,境內如人間仙境,風光宜人。主要由鼎湖峰、倪翁洞、芙蓉峽、小赤壁、朱潭山、趙侯祠六個景點組成,占地27平方公里。仙都山,古稱縉云山,與黃山、廬山并列為軒轅黃帝的三大行宮——三天子都之一。縉云縣以山得名。景區內有著名的鼎湖峰(堪稱“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筍”)、步虛山、舅轎巖、婆媳巖、大肚巖、凌虛洞、龍耕路等自然景觀。并建有黃帝祠宇、黃龍寺、棲真寺、獨峰書院等人文古建筑,其中“黃帝祠宇”規模最大,是炎黃子孫祭祀朝拜中華民族始祖的圣地。還有“鼎湖勝跡”、袁枚《游仙都峰記》、“鐵城”等摩崖石刻供觀賞。仙都景點分布圖交通客運中心發出的旅游專線途經景區各景 ... 查看詳情

仙水洞

仙水洞,也叫水仙洞,在步虛山西坡的懸巖陡壁間,它北有滴水洞、坐禪洞,南為鼎湖峰。上有片云亭,下臨練金溪,離溪面五十多米,古時候架梯攀緣可上。洞口面溪,圓如鏡子,故又稱鏡巖。古往今來,仙水洞吸引過許多達官貴人和文宗巨匠,段成式、皮日休、陸龜蒙、趙扦、沈括、李之儀等都留下他們活動足跡。現散在洞內外的唐宋摩崖石刻共38處,是我國文物瑰寶。洞頂巖竇間,有乳質的泉水,下滴成池,清澈見底。春夏不多,秋冬不少。水質清淳甘涼,久蓄不腐,相傳軒轅黃帝就用此水來煉丹。人們經常喝它,能消百病,輕體態,益壽延年,故名仙水。世世代代以來,附近的山民,都說是水仙娘娘顯靈的緣故。梁代文學家、著名道士陶弘景寫有《水仙賦》傳世。 ... 查看詳情

小仙都

小仙都位于仙都風景名勝景四大景區外的周邊景點。地處縉云縣城以南十五華里的東渡鎮境內。因其山水清奇,巖石險怪,景物風味類似“仙都”,故名“小仙都”。小仙都境內有二石聯立如卓筆,高達數十丈,俗稱“小石筍”;小仙都與峰巒挺秀的“集仙巖”對峙,似列位仙人的應門者,故有“上帝衛洞”之稱。“集仙巖”的景物中,有二石對峙,似婆媳在對話,俗名“新婦巖”;另有似仙女對月鏡梳妝的“仙女巖”;又有聳立巨石似飯菜甑的,俗稱“飯甑巖”;還有“雙鼻洞”。盤溪和貞溪二條水匯合后,經過小仙都,故青山與碧水掩映,景物秀麗,歷代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為小仙都諸勝景吟詩作賦的也不乏其人。 查看詳情

謝公巖

謝公巖,又稱“南巖、康樂巖”,位于縉云縣東渡村好溪東,巖高約百米,頂部平坦。古有康樂廟。唐李白“路創李北海(馮公嶺),巖開謝康樂。”詩中講的即此巖。太白自注:“惡溪有謝康樂題詩處。”《東輿勝覽》:“謝公巖,在好溪上,亦名康樂巖,”《一統志》“謝公巖,在縉云縣南十里,一名康樂巖,謝靈運游宴之地”。東邊有石穴,左為儀云洞,右為蹲蝠洞。下有巨石,名石馬巖。 查看詳情

巖門

巖門,又名“石門”。在仙都鄉毗鄰的舒洪鎮境內,距縣城三十華里。兩懸崖峭壁,中開輾轉為門,長一華里,高約百余米,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門中有古殿,供奉大禹。石門內有雅江十八個自然村,行人過必經此門,故稱“巖門鎖翠”。這里恰巧位于巍峨的馬鞍,白水二山銜接處,兩邊石壁高百仞,石峽闊僅丈許,為巖門,昆坑等村的天然謂別有天地。進石門是一個小盆地,四周茂林修竹,有山村數處,時聞雞犬二三聲,入境者疑為桃源。晉代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時,曾到仙都途經此處登石門之頂觀賞勝景,贊嘆不已,故名“石門”。每逢雨天,兩邊陡壁上飛瀑高懸,兩山流水通過險峽奔向盤溪匯合。峽旁一石洞,依洞筑有佛殿,稱“巖門殿”。人們盛夏來此,頓覺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