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天氣預報

21 ~ 29℃
小雨轉晴
西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安慶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源浦寺

源浦寺位于宜秀區五橫鄉,五橫鄉是遠近聞名的文化鄉,這里文化氛圍濃厚,文人輩出。著名書法大師鄧石如(鄧石如故居)和兩彈元勛鄧稼先都出生于五橫鄉。源浦寺始建于明末天啟年間,清初因防逃患而遷于五橫鄉橋下方。文革期間被毀,所有設施蕩然無存。所幸了真大師肉身至今仍完好無損。1992年該寺恢復,并為了真大師裝了金身,從而保存下這一文化古跡。后三重殿陸續建成,這里香客游人往來不斷。了真大師肉體金身:月身寶殿里面供奉著了真大師的肉體金身。了真大師法號心平,俗姓段,篾工出身,祖籍樅陽東鄉,49歲在源浦寺出家,苦修47年,終于在乾隆四十二年成道。圓寂前曾叮囑弟子將遺體坐于缸內,兩年后開缸。如遺體毀壞,可任意處理;如 ... 查看詳情

白崖寨

白崖山位于宿松縣城西北趾鳳鄉境內,距縣城五十余華里。主峰雁戀坡海拔四百七十六米,窄徑凌空,飄崖百例。白崖寨素稱“南國小長城”。寨墻環繞東峰、西峰、西陽尖、雁戀坡、大印坡五大山峰,長達十華里,逐迄起伏,巍峨壯觀,宛如長城。白崖寨始建于元末,明、清時期作過維修與擴建,有近700年歷史。寨墻由大方塊石砌成,高3米、寬1米。長10余華里,蜿蜒盤旋于五大峰之間,巍峨壯觀,被譽為“南國小長城”,寨城四周建有5座城門。白崖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白崖寨原有五門,現只存攀龍、聽雨、朝九三門。尋幽仿古者若從“關門石”拾級而上,可直達攀龍門。進入寨中心。兩側不遠,即可看到“鳳臥龍棲”和“最上一乘”的峭壁石刻。再沿城墻向 ... 查看詳情

戴名世故里

戴名世故里,位于“十八里長崗”西北1公里的孔城鎮清水村。清水村坐東朝西,面積4662平方米。村前有一口半月形水塘,名“清水塘”。戴名世名世獲罪后,家人及族人投塘自盡,后稱“鬼塘”。村東、南、西環農田,北為荒丘。村外綠樹環合,村內屋瓦接堞,幽雅怡人。據《戴氏宗譜》載,明代其六世祖南居公遷居于此,翰墨傳家,以“以筆代耕,以硯代田”,故名硯莊。戴名世出生于此,度過大半輩生涯,曾寫《硯莊記》一文敘其事。戴名世故居,現在村莊北面,原有房屋兩進,前后各五開間,兩側筑墻相連,中成院落。康熙五十年(1711)名世入獄后,房屋拆毀,基場尚存。戴名世,清代文學家。字田有,一字褐夫,號藥身,又號憂庵。安徽桐城人。“桐 ... 查看詳情

鄧石如故居

鄧石如故居座落于宜秀區五橫鄉白林村內,是“千朝第一人”鄧石如及第六代謫孫“兩彈元勛”鄧稼先居住的地方。鄧石如影響著數代人,也使得故居書香飄溢,嘆為觀止。在鄧石如的影響下,五橫鄉文風昌盛,人人愛好舞文弄墨,涌現出不少農民書畫家,成為全國聞名的“文化之鄉”。鐵硯山房:始建于清乾隆年間。鄧石如一生浪跡江湖,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由武昌歸來,次年營建房屋,以清代兩湖總督畢源所贈鐵硯命名曰“鐵硯山房”,山人親書匾額懸于門前。鐵硯山房主體建筑為穿斗式磚木結構,共四進。第一進為三開間的門廳,有鄧石如之子傳密題寫的“鐵硯山房”隸書門額。二、三進為兩層樓閣式建筑,面闊五開間,進深二間。第二進正廳三開間,名為“ ... 查看詳情

方以智故居( 瀟灑園)

方以智故居,坐落桐城古城于寺巷“鳳儀里”,原名“廷尉第”,乃其祖父方大鎮廷尉之宅第,其孫方正瑗,命名“瀟灑園”。現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核心地帶面積1221.6平方米,計三進。北進和中進,均八開間,為木構架抬梁式建筑,東西端各為兩建筑單元:東頭明間一間,兩側次間各一間;西頭明間一間,兩側次間各兩間。每間寬3.8米,長7米,面積26.6平方米。北進和中進之間為天井,面積69.12平方米。天井兩旁為長廊,面積64.4平方米。中進和南進之間為長院,面積29.7平方米。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號曼公。少參加“復社活動”,與冒襄、陳貞慧、侯方域為明季四公子。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官檢 ... 查看詳情

鳳儀里(方苞故居)

“鳳儀里”坐落于城區龍眠東路寺巷、新巷間,寓居江寧(今南京市)的方苞回鄉應試、祭祖、探親、訪友,常生活于此。方苞(1668-1749),字鳳九,一字靈皋,號望溪。清代著名文學家,桐城文派創始人。自幼聰穎,六歲能背誦諸經,二十四歲在京都即被譽為“江東第一”、“韓、歐復出”。曾因戴名世《南山集》案株連入獄,后赦免。乾隆時授禮部侍郎,先后為《皇清文穎》、《三禮義疏》副總裁,“經史館”總裁,七十五歲告老還鄉。方苞治學為文將道統與文統相結合,首創“義法”說,為桐城派散文理論奠定了基礎。方苞作品嚴謹雅潔,平實自然,其著作以總名《方望溪全集》傳世。 查看詳情

講學園

講學園,位于桐城市桐城古城區北大街講學園巷內,為明代理學大師方學漸設帳講學舊址。 方學漸(公元1600年前后在世),字達卿,號本庵。其長子大鎮為明萬歷年間著名理學家,曾孫方以智更是稱頌古今的一代人杰。方學漸自幼聰穎,10歲能文。及大,潛心理學,闡明經義,后同諸名士游,以布衣為諸生祭酒二十余年。講學于桐川秋浦間,筑桐川會館,從游者數百人。為人樂善好施,年七十五卒,學者私謚明善先生,祀“鄉賢祠”。著作有《邇訓》、《心學宗》、《崇本堂稿》等65卷存于世。 查看詳情

桐城古城區

桐城古城區為桐城市(縣)治所在地,已有1200余年歷史。古城坐北朝南,背依玉屏、投子、龍眠三山,旁挾石河、龍眠二水,山光水色,分外妖嬈。古城初名山城,民國時改為孟俠鎮,建國后定名為城關鎮。古城建造典雅,曲折回旋,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稱。城中保存完或經修復的古建筑有:宏偉壯觀,體現桐城文化特色的“桐城文廟”;飛檐翹角,體現明清建筑特色的“東南二老街”;造型精美,具有江南風韻的“告春及軒”;五垛四孔,橫跨龍眠河上的“紫來橋”;幽靜肅穆,仿佛置身仙境的“靜土蓮社”;千年不涸,富有傳奇色彩的“仙姑井”等等。城中每走一步,就有一處名人遺存,諸如方學漸的“講學園”,方以智故居“瀟灑園”,左光斗故 ... 查看詳情

姚瑩故居

姚瑩故居,位于市區寺巷內,深巷古屋,回廊小院,實為昔日故居一部分,后裔姚永概曾辟此為“慎宜軒”。其舊日院落,有竹一叢,石榴幾株,太湖石二,紅綠梅各一,紅白月季各一。前軒有聯云:“門臨青竹邀君子,窗有紅梅見故人”。故居為木構架抬梁建筑,撐拱承檐,兩坡屋面,青灰小瓦,“井”字形大方格木窗,飾以菱形圖案。12間瓦房,前后進各5間,東西廂房各1間,前后左右,對稱排列。面積442.7平方米,屋高7.5米。四周環廊,中有長方形小院,面積42.1平方米,用鵝卵石鋪設“人”字形地面。姚瑩(1785-1853),字石圃,號明叔,晚號展和,桐城人,姚鼐侄孫,系抗英名將,桐城派代表作家之一。嘉慶十三年(1808)進士 ... 查看詳情

朱光潛故居

朱光潛故居,位于桐城中學西隅,原有專石結構房屋三間,兩坡屋頂,青磚墻壁。抗戰期間,美學宗師朱光潛曾在此居住。朱光潛(1897--1986),系我國當代最負盛名的美學大師,同時又是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哲學家、翻譯家和教育家,享有崇高的國際聲譽。朱先生學貫東西,知識淵博,造詣精深,尤以他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嚴謹的學風,為世人樹立了一個真正學者的光輝形象。朱先生生前是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政協常委,中國美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文聯、中國作協、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委員和顧問、北京大學一級教授。700余萬字的著作,由安徽省出版社出版成煌煌20巨冊《朱光潛全集》傳世。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