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氣預報

24 ~ 27℃
暴雨轉中雨-大雨
西風3-4級
查看天氣詳情

軍校大門

    大門門匾上寫的“陸軍軍官學校”,是軍校早期的名稱,后來隨著形勢的發展,軍校曾幾次易名,其實都沒有真正掛過“黃埔軍校”的門匾。只因多次改名,校址不變,都在黃埔長洲島上,所以人們通稱它為“黃埔軍校”。

    孫中山為什么要創辦軍校?因為他革命二十多年來,都沒有一支忠于革命的軍隊,致使革命屢遭失敗。尤其是1922年,被他視作親信的陳炯明叛變,炮轟總統府,想置他于死地,因而十分悲痛。痛定思痛,他開始認識到,革命要成功,必須創建一支革命軍隊,辦一所軍官學校。

    大門上白底黑字的“陸軍軍官學校”六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國民黨元老譚延的手筆。譚延是清末進士,曾任清末翰林院編修,辛亥革命成功后,曾任湖南省省長、第二軍軍長、國民政府代理主席等職務。他能文能武,又擅長書法,與于右任、張靜江被譽為國民黨“三大書法家”。1923年,毛澤東同志在廣州親自拜訪了他,希望他能協助孫中山創辦軍校,促進第一次國共合作。因而軍校校名由譚延]題字是再恰當不過的。

    門前有兩個哨崗,后面的兩間房子是衛兵室,衛兵每天輪流在這里站崗放哨,執行警戒任務。

    軍校充滿了濃烈的革命氣氛,校門內外張貼有各種標語和對聯。其中一副對聯的上聯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下聯是“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來”。它真實地表達了軍校師生投軍報國的心愿。“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這副對聯是孫中山先生的遺訓,是他逝世后寫上去的。數十年后,校友們回到母校,觸景生情,并根據此聯的精神,由衷地道出他們的共同心聲:“祖國尚未統一,同學仍須努力”,激勵大家為祖國統一大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偉大目標而奮斗。

     大門后的建筑,稱為校本部。它原是清末廣東陸軍小學堂,由兩廣總督張之洞創辦,葉挺和鄧演達青年時曾在此就讀。黃埔軍校創辦后,總理、校長和各部的辦公室、學生課堂、宿舍、飯堂都設在這里。很可惜,這些建筑在1938年遭到日機的轟炸,蕩然無存。1996年5月初,廣州市政府決定重建校本部。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奮戰98天耗資二千多萬元,于同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辰130周年之際落成,重現昔日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