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氣預報

18 ~ 32℃
晴轉多云
西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劣土變廢為寶
  短短兩年的時間,北京市順義區向陽閘東側的潮白河畔原本一片荒蕪河灘,已經變成了北京奧運會第三大金牌產區,風景如畫的水上運動天堂——全球唯一集靜水場地和激流回旋場地于一體的奧運比賽場館。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整個過程中,聰明的北京人讓200萬方的劣質土變成可供利用的土,實現了場館內的用途平衡,沒有向外運一方土。   
    由于場館建在一片河灘地上,總共需挖土方是二百萬方。由于這二百萬方土全部是河灘地,地下的粉細砂基本屬于建筑廢料。由于該地區在冬季屬于北京市區的上風口,如果沙子處理不好就可能產生很大污染。如果說按照一次沙塵暴30萬噸的土的標準計算,這里至少可以形成六次大的沙塵暴。如果全部運走,這兩百萬方沙土的存放問題又將是個不小的麻煩,而且運輸工程中還會對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干擾,處理不當還將產生揚塵污染,并對基礎設施道路產生很大的破壞。   
    考慮到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土,與其運進運出的增大建設成本,倒不如變廢為寶,將這200萬方劣質土在場館內部消化。于是,場館的建設者和設計師們在圍繞著200萬方土做起了文章。首先,在場館東側要搭建一個激流回旋的土方堆山,激流回旋需要離地面八米高。為此,水上公園專門請清華大學水利研究院在這里搞了一個實驗基地,這個土如何添加水泥,如何堆成山等等,研究人員拿到實驗室進行了專門的測驗。去年年初,這個山終于堆砌成功了。   
    其他土也都做到了場地內部平衡,通過構建賽場內的景觀工程,綠化等實現了內部消化,沒有運出一方劣質土,也使建設成本大為降低。
污水零排放
 北京是座水資源相對緊缺的城市,因此北京人更加愛惜水。北京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總蓄水量近200萬立方米,水面面積已達到63.5萬平方米。如何利用好這筆寶貴的水資源讓業主們煞費苦心,如今這里已經能夠保證賽時污水的零排放。   
    由于賽場內的水體是死水,不具備自然循環凈化的條件,如果光靠補水和換水來保持水質,這個代價是不可估量的。為保持水質,減少巨大的換水資源和相關費用,北京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投資3000多萬元,研究水體環境維護的關鍵技術,在場區內建立了一個地下的賽道水循環處理站。在百花堤下的一個房間里,記者見到了賽道水循環系統的主要設備——從美國進口的八座水處理器。在這里,八座水處理器一字排開,看起來就像8座巨大的鍋爐,他們之間以管線相連。在這里,記者看到,已經變得污濁不堪的底水,經過凈化,再次變成了可供使用的水。據介紹,這個水循環處理站的處理能力為每天72000噸,一個月左右便能將賽區內全部的水都循環一次。   
    由于水循環處理系統在對賽道水進行處理后,要進行系統自身的反沖凈化,這樣還將產生部分污水。為了凈化這一部分污水,在賽道水循環處理系統的一側又建設了尾水處理站,專門對循環系統產生的反沖污水進行凈化處理,經過處理產生的中水將用于澆灌,沉淀下來的污泥將用作肥料。  

   除了對賽道水的循環再處理,賽道循環水處理工程還采用曝氣懸浮生物填料工藝和高效纖維過濾技術相結合的手段,并采用一些生物輔助手段。如:在水面放置浮島或生物山以增加微生物的凈化能力,向水下輸氧以促進好氧微生物的生長,并充分利用激流回旋賽區內的大流量水泵,推動整個賽道的水體循環及增加水中溶解氧等,以減少補水的需求和化學藥物的運用,避免產生化學污染。   
    為了充分利用每一滴水,除了有賽道水循環處理系統外,水上公園還在用水規劃、賽道防滲、雨水回收與利用、給排水系統等各個環節都做了細致考慮。采取鋪設透水性生態磚、設置洼地等措施加強雨水滲透;屋面、道路雨水先引入凹綠地(綠地比其周圍路面下凹200mm )滲透、過濾;道路周圍設置滲濾溝雨水口附近設置局部砂濾構造以加強過濾,綠地雨水徑流部分排入賽道,利用賽道循環水處理設備循環處理回用,減少賽道水的補水,場地雨水利用率可達85%。   

    在用水方面,直飲水、生活用水、再生水等用水依據“高質高用、低質低用”的用水原則,實行分質供水,生活用水由市政給水管網提供,直飲水經末端直飲水處理設備處理后提供,綠化用水則大量采用中水供應,將收集到的雨水和生活污水處理后再次利通。整個工程選用耐腐蝕的給水管材、采用可靠的連接技術,減少管網的滲漏,每個獨立用水點均安裝水表,雖有衛生器具和配件都采用了節水節能型產品。   
    在綠化方面,選種耐旱植物,并在灌溉中采用中央計算機控制系統,實現了灌溉系統管理上的自動化。把灌水時間或灌水量作為控制參量,根據不同的特定植物和土壤的需水要求設定編程,實現自動灌溉的全過程,節水效率可達30%。   
    正是通過這從大到小,方方面面的措施,每一滴水在這里都得到了妥善的利用,保護了這片珍貴的水資源,實現了污水零排放。
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實現污水零排放
  2007年7月28日北京射擊館和北京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舉行了驗收交付儀式。這兩個場館不僅將迎來“好運北京”系列賽事、并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服務,同時在奧運會后也將成為群眾休閑文化設施,而北京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更是北京一處新的風光秀麗的水上活動休閑基地。   
    作為一個水上休閑場所,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當然在水上做足了文章,不僅設計靈感來源于水,更能提供良好的水上比賽和娛樂條件,而更值得一提的是,水上公園也充分利用了每一滴水,達到了污水零排放。
設計靈感來源于水
  作為水上運動的比賽場館, 北京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的設計靈感也來源于水:水是人類生命之源,親水性是人們與生俱來的追求。水上運動為人類提供了與水嬉戲、與水搏擊的機會,也展現著人類奮勇向前,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提示著人們如何珍惜和充分利用寶貴的水資源,如何與水更好地共生共處。   
    所以,行走于水上公園里,一眼望去,船形的主看臺、波浪形的艇庫、槳橋甚至路燈,無不體現出了鮮明的設計理念,使人一看到場館的外形就想到水上運動。
水質每月凈化一次
  “水上公園在設計中最難的是怎么保持賽道水質。”作為場館總設計師,北京天鴻圓方設計院總建筑師李丹說。他告訴記者,賽場內的水體是死水,不具備自然循環保潔的條件,如果光靠補水和換水來保持水質,這個代價是不可估量的。最后,設計人員靈機一動,想出將靜水區和動水區打通,讓動水區成為整個賽道水循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