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氣預報

18 ~ 32℃
晴轉多云
西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水源熱泵空調系統
  北京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利用地下水資源、采用水源熱泵空調滿足場館供熱制冷需要。水源熱泵空調系統是以地下水為熱源,由水源熱泵機組、淺層地熱能采集系統和建筑物內供暖與供冷系統組成的空調系統組成。   

    與傳統的中央空調相比,水源熱泵中央空調系統擁有眾多優點。首先是環保,該空調無化學反應和污染排放;其次是節能,能效比極高。同時,該系統無需冷卻塔、鍋爐房,運行費用低,除可完成供冷、供暖任務外,還可提供生活熱水。水上公園項目在靜水艇庫、主看臺設兩個水源熱泵機房,為靜水艇庫、動水艇庫以及主看臺等建筑供冷、供熱、生活熱水。   
    除了空調系統,場館還大量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節能照明技術。場地的主要照明來自150盞太陽能光伏發電路燈。太陽能光伏發電路燈應用單晶硅不可逆流、無儲能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既節約能源,又能夠減少排放、保護環境,而且15年內免維護。其他燈則廣泛采用綠色、節能、高效、長壽的環保燈具。采用的T5熒光燈管照明燈具,比T8熒光燈用電量減少45%,汞排放減半。同時, 燈具廣泛采用就地電容補償系統,提高燈具功率因素,使用高品質電子整流器,控制諧波含量,使電量降低至少30%,約400千瓦,減少對電網的諧波污染約30%功率因數大于0.9。
天然氧吧內自由享受奧運比賽
  北京奧林匹克水上公園水面面積約63.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約58萬平方米,綠化率超過82%,再加上周邊的地區的綠化,使這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由于是室外場館,自然少了幾分室內的拘束,在這里,觀眾可以要做的只是盡情的享受比賽。   
    走進北京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視野就會變得豁然開闊、長達2272的靜水賽道清如泉水,波光粼粼,賽場內綠樹環繞,碧水藍天,交相輝映,讓人一下子就感到心情舒暢。場館內綠地面積約58萬平方米,綠化率超過82%。場館外,6.3萬畝潮白河森林公園中將賽場攬入懷中,形成以北京奧林匹克水上公園為中心的天然綠色氧吧,氣溫似乎也比喧囂的都市低了好幾度。久居都市的來到這里,心里恐怕只有一個字——爽。   
    主看臺位于靜水賽區賽道西岸,緊鄰終點塔,共有1200個坐席的永久看臺和2800個臨時坐席的臨時看臺,坐在這里,運動員終點沖刺的情景一覽無余。在賽道的東岸,將搭建可容納11000人的臨時看臺。除此以外將出售10000個站位。不要以為這些站位就一定很辛苦,購買站票的人可以在賽道兩旁的指定區域內隨便選擇位置,你大可舒舒服服的坐在草地上甚至躺在上面欣賞比賽。   
    由于賽道超過了2000米,無論你坐在哪里,要想看清比賽全程都是很困難的事情。不過不用擔心,比賽過程中,將有專門的船載著專業的評論員全程跟蹤比賽,他們將向現場的每一個人及時播報賽場的情況,同時進行精彩的點評。賽場的四周也將樹立多塊大屏幕顯示屏,通過這些顯示屏,觀眾也可以清晰的了解比賽的全過程。   
    與靜水比賽相比,皮劃艇激流回旋比賽更具動感。動水區位于水上公園的西南區域。賽道呈環狀設置,總長515米。12000個臨時座席就沿著比賽水道外側弧形設置。坐在上面視野良好,可以觀看到賽場內的大部分區域。皮劃艇激流回旋賽場同樣設有大屏幕顯示屏,幫你了解比賽的細節和進程。
激流回旋靜水場地集為一體
  座落于北京的奧林匹克水上公園,首次創造性的將動水賽區和靜水賽區放到了相隔不過數十米的同一賽場,既方便了運動員,也降低了成本,同時也為賽后利用打下了基礎,可謂一舉多得。   
    以往的奧運會,靜水比賽和激流回旋比賽的比賽場地往往相隔一定的距離,剛剛結束的雅典奧運會,兩個賽場就相隔45公里,是什么原因促使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做出了如此大膽的決定呢。   
    早在設計之初,場館的設計師就專程對以往的奧運會場地進行了實地考察。考察后發現,將靜水賽區和動水賽區建在相隔距離不等的兩塊場地會在一定程度上給運動員帶來不便,而且建設成本也比建在一起要高。本著節儉辦奧運的精神和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設計師的腦海里——將動水區和靜水區建在一起。   
    在借鑒了國際奧委會、國際賽艇聯合會、皮劃艇年會專家的意見后,同時考慮到“靜水”只適合觀賞,大眾參與性差,“動水”在參與性、娛樂性上就適合開發群眾水上運動項目的特點,經過與業主單位的協商,目前世界唯一集激流回旋和靜水場地為一體的比賽場館躍然紙上。   
    要在相隔如此近的區域內,實現激流回旋場地和靜水場地有機地結合,使得流動性本來就很強的靜水和動水不會相互干擾,絕非易事。為了解決靜水和動水相互干擾的問題,設計師進行了大量的模擬實驗和測算,最終通過賽區的相對位置和水道的規劃解決了這一難題。   
    目前,動水區采用泵送系統來提供動力。整個動水區共有六個泵,比賽期間將有四個泵同時啟動,剩下的兩個泵作為備用泵。通過四個泵,將水從終點湖一直抽到六米高的出發池,使賽道內水流速度達到12到18立方米/秒。   
    如今,這個凝結著無數人智慧的結晶,世界上唯一集激流回旋和靜水場地為一體的奧運場館已經竣工,由圖紙變成了實際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