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氣預報

15 ~ 22℃
陰轉小雨
西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天安門城樓

  廣場北面的天安門原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最初叫“承天門”,寓意奉天承運,受命于天。清順治八年改建,并更名為天安門,天安門高33.7米,下面的城臺建在1.59米的須彌座上。城臺共高14.6米。城臺是重檐歇山頂城樓,寬9楹,進深5間。9、5二數象征至尊。城樓上60根巨柱高聳,金磚鋪地,南北兩面菱花格扇門,天花門拱和梁枋上繪滿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和金龍彩繪,城樓正面有五個拱形門洞,中間的門洞僅供皇上出入。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皇上頒詔之地。遇有新皇登基,大婚,祭天祭地等重大慶典活動和皇上父母進宮才會啟用,另外皇上御駕親征或大將出征,都要在天安門前祭路,祭旗,以求馬到成功,凱旋歸來。城樓前有外金水河,河上飛架7座漢白玉雕欄石橋,中間一座最寬闊的稱“御路橋”,專為皇帝而設;“御路橋”兩側有宗室親王過往的“王公橋”;“王公橋”左右的“品級橋”是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的;四品以下的官員和兵仡,夫役只能走“公生橋”。公生橋架在太廟也就是今天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和社稷壇也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園門前。解放后共經歷過四次修繕。

人民英雄紀念碑

  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中央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通高37.94米,比天安門城樓還高3.24米,是新中國誕生后在廣場修建的第一座建筑,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

  紀念碑采用17000多塊花崗巖和漢白玉砌成,碑基面積3100余平方米,由兩層月臺、兩層須彌座、碑身和碑頂組成。底層月臺呈海棠型,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4米;二層月臺為方形,四面設有臺階,精美的漢白玉欄桿環繞四周。月臺上邊的大須彌座束腰處四面鑲嵌著十幅漢白玉浮雕,記述了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可歌可泣的革命斗爭史;上層小須彌座四周鐫刻牡丹、菊花、荷花、垂幔等組成的8個花環,表示對先烈的崇敬和永遠懷念。小須彌座上的高大碑身共計32層,由413塊花崗巖石壘砌而成。碑身正面朝著天安門,巨大的碑石上有毛主席新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蒼勁有力的鎏金大字,碑的背面是由毛主席撰文、周總理用楷書題寫的114字鎏金碑文,內容是:“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碑身東西兩側上方雕刻著由五角星、松析和旗幟組成“光輝永照”的裝飾花紋,象征著人民英雄革命精神萬古長存、永照后世。碑頂是中國傳統頂式建筑,四面成斜面,頂上成水平面,頂下有垂幔。從紀念碑底層月臺距天安門墻基463米。整座紀念碑雄偉壯觀,莊嚴肅穆,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對革命先烈的懷念和敬仰及中國人民前赴后繼英勇斗爭的光學業績。

  由梁思成等人設計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在廣泛征求中國的建筑界、美術界、文藝界等各界人士的意見后,在170多個方案中選出來的。浮雕的作者是中國著名的雕塑家劉開渠先生。整座紀念碑從造型、題字、雕塑和裝飾等,主題鮮明,商討肅穆,構圖嚴謹,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它不僅表彰了人民英雄千古不朽的光學業績,而且體現了中國民族藝術的特點,在中國建筑藝術的寶庫中也堪稱精品。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的1971年,紀念碑北面原為鎏金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題字改成了紅色玻璃鋼字。玻璃鋼字制作工藝復雜,每十年需更換一次,每次更換都要在碑身打眼幾個,不僅使紀念碑建筑受到損害,而且與其莊嚴肅穆極不相稱。1980年國慶節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對紀念碑進行修繕時,拆除了紅色玻璃鋼字,更換了損壞斷裂的石料,恢復了原有的鎏金字。1981年3月,增添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夜景照明設施。1999年6月,在天安門廣場進行大規模改造時又進行了徹底的清洗和維護。修繕后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更加莊嚴雄偉。

人民大會堂

  位于廣場西側,高46米,長336米,寬206米,建筑面積則達十七萬平方米。大會堂的正面有十二根大理石門柱,每根高達二十五米。中央大廳為桃紅色大理石地面和漢白玉石柱,頂部掛著水晶玻璃花燈。中央大廳后面是萬人大禮堂,禮堂裝飾典雅,燈光宜人。大會堂的北部是可容納五千個席位的宴會廳,大如足球場,裝設富麗堂皇。大會堂所有廳室既保留了中國傳統的建筑風格,又吸取了外國的建筑精華,布置得大方雅致,極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