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景点 - 全部
分类浏览景点:

胡氏大院

胡氏大院位于雪溪乡桥西村,当地人也称其为石门楼。胡氏大院是泰顺县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不仅规模大,建筑工艺也非常精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胡氏祖上原居住在庆元官塘,明顺德年间,胡家先人胡道严迁徙至泰顺雪溪西岸,从此在此地安居乐业。传至胡东伟一代(清嘉庆年间),家道昌盛,逐渐开始大规模地建造住宅,大院共经前后三次的建造才形成我们今天看见的规模。胡氏大院内有住宿和农家菜。如果玩得晚了,可以选择住在大院内,农家菜的味道也不错,土鸡汤、腊兔、刚摘的茄子、黄瓜等都能一饱口福。交通可以搭乘三魁去仕阳的车,途径雪溪的,30分钟一班。 查看详情

刘宅桥

刘宅桥位于三魁镇刘宅村水尾,又名仙洞虹桥,建于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长24.8米,宽6.15米,跨径9.2米。是泰顺众多屋式木平桥中造型最为精巧别致的一座。木平桥一般都建在溪面并不宽阔的溪流之上,全县共有22座木平桥,刘宅桥的年代为最久远的。先后经历了三次大修,模样依旧。在没有公路之前,该桥是泰顺来往福鼎的必由之路。游览指南:探访刘宅桥,可延着刘宅村柳树垂荫的村巷行走,有诗《柳巷春风》云:“柳荫苍翠挺乔林,声动天风理舜琴。彻耳可人清绝处,又闻玄鹤和松音。”穿过这狭长而且有些曲折的村巷,绕过刘氏宗祠高大的外墙,仙洞虹桥兀然而现。矗立在村落水口。据《魁峰高阳刘氏洞下桥记》载,“一为高阳本境风水 ... 查看详情

南阳桥

南阳桥,又称玉岩桥,位于泗溪镇岩头村。此桥为伸臂梁木平桥,重檐歇山顶,建于同治九年。南阳桥的构造特点是在溪中建石墩,然后在石墩上叠架木梁,向左右平衡伸展。这种双向伸臂木梁桥可以增加木梁的承托作用,同时还可使木柱在纵向有一定的稳定性。浙江山区很多木桥都采用这种构造。小提示:1、此地是包氏聚族而居的的血缘村落。参观南阳桥后,一定要顺道看一下包氏宗祠和玉岩提刻等古迹。2、南阳桥两面的景色非常优美,有浓郁的田园风味。 查看详情

三柱桥

木平廊桥,位于三魁镇下武洋村。桥长15.1米,宽4.47米,跨径10.1米。顾名思义,三柱桥是因溪中立有三根石柱承托桥底梁木而得名。在梁木下顶以石柱,可以增加梁木的受力能力。 查看详情

文重桥

文重桥,系木平廊桥,位于筱村镇东洋村。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现桥建于民国年间,由当地的几大家族合资建造。桥长27.4米,宽4.2米,净跨22.4米。交通需搭三轮摩前往,游完后最好按原路回到筱村汽车站乘车前往泗溪的中巴车。那儿车比较多。 查看详情

霞光桥

霞光桥,位于横坑乡华洋村,系石拱木廊桥。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咸丰、同治年间均有修建。桥长17.26米,宽4.42米,跨泾13.2米。霞尤桥系石拱木廊桥,平整的石头砌成的桥拱呈半月形。均衡、匀称,优美的线条倒映在清波之上。虚实结合,互相衬映。石拱之上,架起廊屋七间。廊屋外附木板挡风,上设屋檐蔽雨。屋檐为重檐式,屋脊平缓有序,转折处弯曲有度。翼角稍稍伸出后,微微起翘,远看给屋顶增添了些许动感,近观有飞扬之势。整个屋顶给人以亲切、柔和、轻盈、秀逸的美感。霞光桥在清雍正、咸丰年间都有修建。但最终均“不戒于火”。“三都下洋桥者(即霞尤桥),浙闽来往之通津也”,桥毁则无法通往,当地家族族长召集众人 ... 查看详情

薛宅桥

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宅村,始建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后多次重修皆毁于水患,现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因横跨锦溪,古名“锦溪桥”。桥全长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建桥屋十五间,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载入《中国桥梁史话》。1986年浙江省文物局拨款和群众集资重修。1988年列为泰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名气虽响,可周边已造满了现代的建筑物,实在有些美中不足。 查看详情

永庆桥

位于三魁镇战洲下溪坪村,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是县境内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参观永庆桥除了看外观外,还应注意桥内梁木上的几条流畅飘逸的线刻,俗称“梁须”,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传说。相关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技艺高超的木匠,在建造一座桥梁,却由于一时疏忽将大梁的料下短了。由于上梁的日子早已确定,若不能按时建好,便是死罪。木匠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而此时来了一位渔翁模样的人,手中提着2条鲤鱼。问明情况后,劝木匠不要着 ... 查看详情

玉岩包氏宗祠

玉岩村属泗溪镇,为包氏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玉岩包氏始祖贵山,祖籍平阳竹楼,宋德祐元年(1275)迁居玉岩。村内有包氏宗祠、廊桥、玉岩题刻等古迹。其中,包氏宗祠无论从规模还是布局来讲在省内都非常少见,闻名遐迩。包氏宗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重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2200平方米,由牌楼、外台门、荷花池、头门、前堂、正堂等组成。该宗祠采用中轴对称布局,颇具规模,工艺讲究,具有较高的文物综合价值。小贴士:宗祠无人看管,经常铁将军把守,所以参观前,可以去宗祠后的村子内寻找有钥匙的人开门。 查看详情

圆州古村落

圆州村地处司前镇里光溪畔,为罗阳吴氏迁居圆州后逐渐形成。现存古民居四座宗祠一座,总体品位较高。民居:圆州现存的四座民居分别叫洋头厝、老厝、第三份和外厝,四座民居在总体建筑风格上非常接近,均为合院式,二重门楼。圆州古村的一大特点是民居内彩绘处处可见,色彩鲜艳,非常精致。洋头厝等民居的大门门楣上还有精雕细刻的阴阳图案。吴氏宗祠就建在洋头厝的右边,规模不大,仅二进。一进门楼所处的位置为院落的左前方,与圆门楼错开方位,从而使与圆门楼相接的院墙成为一进门楼的照壁,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二进门楼却独树一帜,采用木构形式。木门楼单间悬山顶,屋檐出挑较深,在檐缘外端加钉了飞檐。檐柱前置抱鼓石。檐柱上重重插拱出挑,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