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景点 - 全部
分类浏览景点:

尚湖景区

常熟尚湖,相传因殷末姜尚避纣王暴政,隐居于此垂钓而得名。尚湖北依十里虞山,东邻古城常熟,山清水秀,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区的重要景点。尚湖与虞山相映,十里青山半入城,万亩碧波涌西门,为古城平添了千种风情,一向为江南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黄公望、沈周、唐寅、康有为、于右任、柳亚子等历代文人均有题咏传世。景区主要由荷香洲、桔香洲共同形成的荷香洲公园和烟雨洲、渔乐洲共同形成的钓鱼渚公园及尚湖穿湖大堤、桃花岛等组成。荷香洲公园着重体现湖光山色、田园风光,注重植物造景、建筑点缀,将人造景点与自然景观融成一体,充分展现了大自然之美。钓鱼渚公园主要以省内第二家按国际惯例运转的高尔夫俱乐部为主,同时设有姜尚文化区、水上 ... 查看详情

剑阁

原为明御史钱籍所建,原阁已废,八十年代重建两层新阁。现厅内挂钱籍所作言公达书之楹联:“绝壁剑开,伊阙羊肠应让险;重湖镜列,洞庭彭蠡合争奇”。除此联外,阁内又增一新联为钱仲联所作:“蜀阁称雄,佛掷陶家轮,剑北分来峰一角;尚湖绝代,人在水精域,镜中为照月千。”上、下“剑阁”匾额分别由江渭清、柳林题书。 查看详情

焦尾泉

位于读书台北。古代常熟县署前后有七条溪水横列,如古琴七弦;其西又有一溪通于山脚处,犹如琴尾,邑人以东汉蔡邕有焦尾琴,名之为“焦尾溪”,其源头则为焦尾泉。明万历间孙七政有《焦尾泉小记》。此泉疏浚于明代成化、弘治间,万历时成为一景。今原溪已无,泉穴形如浅池,水质甘冽,为烹茗之上品。泉畔建有焦尾轩,1977年叶圣陶为题书“焦尾泉”及“焦尾轩”额。1995年里人汪瑞章撰书“泉石寄中郎琴韵;炉烟分太子书香”联句,镌于福山龚祥兴捐红木板对,挂于焦尾轩中。焦尾轩原名仓圣祠,1977年更名。 查看详情

老石洞

由小石洞北行半里左右,山腰有一天然石洞,即为“老石洞”。洞深丈余,下有石洞横伸,长30多米,沿石级曲折而下可达。洞口题“冷泉”二字,洞中石壁上镌刻清代艺人书法家季厚镕所书“秉烛游”三个篆体大字。洞壁渗水,潮湿泞滑。洞中阴森幽暗,寒气逼人,一般游人不宜入洞,用于探洞者需带手电并加穿衣服。洞旁本有季氏墓庐,季厚镕曾在此构筑屋室数间及题额“古今三庙”的牌坊一座,用以祭祀巫咸、姜尚、虞仲三位常熟先贤(一说供奉吴高士季礼,汉孝子黄香、元大画家黄公望及季氏先祖神位)。季为人狂放,相传曾在洞中悬所书“仙老此洞,痴大于黄”楹联。 查看详情

桃源涧

城北山麓有幽谷,谷中有溪潺潺。雨后水沛,飞湍急泻于山石之间,訇然有气势。若春日,有桃花落水,飞红流翠,更为绮丽。“桃源春霁”为虞山十八景之一。涧旁石壁镌“飞寒”,系明代汉阳太守、大画家孙克宏所书。 查看详情

虞山景区

横卧于常熟城西北,北濒长江,南临尚湖,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卒葬于此而得名。虞山东南麓伸入古城,故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誉。虞山景区分虞山公园及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两大组成部分,虞山公园在山脚的东部,北门大街上,以古城墙为界,为常熟市亮灯工程的一部分,故免费开放。公园旁有言子墓和博物馆值得一看。虞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为虞山山上的部分,可以选择从兴福寺旁索道上山,也可从言子墓、兴福寺、虞山南路等处登山,沿途有维摩山庄、丹桂园、剑门、藏海寺等景点,秋天是最佳的观山季节。在剑门沿线可以远眺到山下尚湖的全貌。常熟历代名人墓葬成群,多集中在虞山之上,这些都是虞山文化精华体现。其中,东麓有常熟最古的墓葬 ... 查看详情

沙家浜

瞻仰广场:占地1.33万平方米,以“郭建光”、“阿庆嫂”等形象为主创作的大型主雕屹立于广场中央,生动地揭示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象征新四军伤病员的18根柱雕以形态各异的块面造型和强烈的肌理效果对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新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两组锻铜浮雕以细腻、生动的构图和丰满的人物形象,演绎深化鱼水情深主题。红石村:集江南水乡特色建筑之大成,再现抗日战争时期江南水乡小村风貌,建筑依水而建,前是宽阔水面,渔翁垂钓,橹声咿呀,苇叶青青,一派水乡恬静;后是新篁、荷塘、小溪,一片农家景象。村内设有沙家浜史料馆、老人与船——古船馆、水乡农具馆,酣畅淋漓地再现了沙家浜的民俗风情。新四军活动旧址: ... 查看详情

兴福寺

位于北郊虞山北麓。南齐时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慈寺,梁大同三年(537年)改名兴福寺,唐咸通九年(868年)懿宗赐“破山兴福寺”额。唐代诗人常建作《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后,寺名声更盛,历代文人名流题咏甚多。寺屡经兴废,文革中尽毁。 从1980年至1982年5月,翻建了藏经楼和观音殿,修整了天王殿、禅堂、斋堂、廉饮堂和东西长廊。其中天王殿三间。另有东西寮房也都进行了重大翻修。1982年6月起,开始修复大雄宝殿、华严学院楼、四高僧殿、曲径通幽廊,天王殿装金,重塑大殿三世佛、十八罗汉,开挖西园放生池,建石舫,搬迁亭,安装了重铸的宝鼎。这些工程至1983年12月完工,后列入全国重点 ... 查看详情

拂水双桥

拂水晴岩上的长寿桥和香花桥,称拂水双桥。长寿桥在藏海寺山门前,架于两崖间,承拂水涧之泉流。明嘉靖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邑人严讷,在建真武院(即报国寺)同时建此桥。光绪癸巳年(1893年),藏海寺主道机重修此桥。后为保障游客安全,加置铁栏。此桥为单孔平桥,东西走向,墩基为青石,桥面由三条花岗石并列架成,净跨4米,面宽1.5米,高4.9米,全长15米,桥面石条南侧镌“长寿桥”额,旁镌小字“明严文靖公建,光绪癸巳重建”,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香花桥,与长寿桥呈丁字形相邻,建于光绪辛卯年(1891年),为藏海寺主道机募建。桥为单孔拱型,花岗石筑,拱圈用纵联分节并列式砌置。南北走向,面宽3.25米,矢高1 ... 查看详情

梅李古镇(聚沙塔)

位于古城东北约12公里。相传五代吴越国遣将梅世忠、李开山带兵戌守于此,故取二将之姓而名。北宋元丰年间始为镇。南宋以来,历为常熟内地商贸集散地之一,有“东乡十八镇,梅李第一镇”之说。聚沙塔:此塔建于宋昭兴年间。其时梅李镇尚处江海之滨,常受大潮洪水冲击,危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地土绅遂以“舍施”可“积富”之名,发起募捐建塔以镇水势。广大民众积极响应,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故名“聚沙百富宝塔”。明崇祯年间进行修葺,换塔顶覆钵。清康熙、乾隆年间曾两次大修,均维护原样。但此后年久失修,至解放后塔身已向东北倾斜米许,塔顶塌落,第七层仅留残壁,塔底层已下陷,埋入土中一米多,塔内已成空壁。经测定残高22.58米,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