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二王廟

紀念都江堰的開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的祀廟,背山面水,古柏森森,文物眾多,有“玉壘仙都”之稱。二王廟位于都江堰岷江東岸的玉壘山麓。初建于南北朝,現存建筑系清代重建。初名“崇德祠”,宋以后歷代封李冰父子為王,清以后改用今名。二王廟內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后人關于治水的格言:深淘灘,低作堰,被稱為“治水三字經”。廟內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大殿東側茶樓是一座臨崖懸空的吊腳樓,游人可在此休息飲茶。后殿右側有畫家張大千、徐悲鴻等人的碑刻。園中植滿各種名貴花木,古木參天,林蔭蔽日。二王廟從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歷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間的祭典活動和祭祀活動,形成了以李冰父子為主題人物,每年農歷6月24 ... 查看詳情

建福宮

位居青城前山山門左側。建福宮始建于晉代,原址在青城天國山中,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奉敕遷于今址。宮觀原名“丈人觀”,南宋時朝廷賜名“會慶建福宮”,簡稱“建福宮”,宮內主祀青城主神寧封真人及杜光庭先生。建福宮現存兩院三殿,都是清代光緒十四年(1888)重修,近年又擴建。三重大殿分別供奉五岳丈人、太上老君、東華帝君等神像。宮前有清溪和緣云閣,宮后有赤誠巖、乳泉、水心亭、梳妝臺、林森洞等各名勝古跡,還有長達394字的清代青城山著名長聯,被贊為“青城一絕”。建福宮,古木蔥蘢,在云峰嵐氣懷抱中,環境清幽,是游覽青城山的起點。 查看詳情

天師洞

自建福宮北行兩公里即至青城主觀——天師洞,又稱常道觀,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觀。相傳東漢末年,天師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青城山峭壁間修煉布道,俗稱天師洞。天師洞始建于隋朝大業年間,三面環山,一面臨澗,古樹參天,十分幽靜。現存殿宇建于清末,有三重殿宇:三清殿、三皇殿和黃帝祠,規模宏偉,雕刻精細,并有不少珍貴文物和古樹。三清殿是主殿,建于1923年,是一座重檐歇山頂樓閣式建筑。殿堂正中高懸康熙皇帝的御書匾額:“丹臺碧洞”。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無上的三位尊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認為,這三位尊神正是天下萬事萬物的創造者。天師洞的另一座主要殿堂是三皇殿,殿內供奉伏羲、神農、黃帝石刻造像,唐開 ... 查看詳情

安瀾索橋

安瀾索橋又名“夫妻橋”。全長261米,飛架岷江南北,是中國著名的五大古橋之一,也是古代四川西部與阿壩之間的商業要道。 它位于二王廟前,橫跨在內江和外江的分水處,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毀于戰火,清嘉慶八年重修。當時的索橋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纜橫飛江面,兩旁以竹索為欄,全長約500米。現在的橋,下移100多米,將竹改為鋼,承托纜索的木樁橋墩改為混凝土樁。遠看如飛虹掛空,又像漁人曬網,形式十分別致。漫步橋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來,東望灌渠縱橫,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 安瀾索橋的典故 岷江滔滔惡浪,沒有修建索橋前,民謠有“走遍天下路,難過岷江渡”之說。清嘉慶八年某日, ... 查看詳情

南橋

南橋位于都江堰寶瓶口下側的岷江內江上,是南街與復興街之間的一座廊式古橋。整座橋富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真是“平添古城幾分色,雄踞江源第一橋”,被譽為“水上畫樓”、“覽勝臺”。 南橋初建于清光緒四年(1878),名為“普濟橋”,1958年改名為“南橋”,橋長約50米,4排5孔,將千年古堰引入的滔滔江水一分為五,貫穿而過,游人至此都要駐足觀看寶瓶口一線多開的江水奇觀。入夜之后,霓虹全開,與江岸彩燈、商家燈火交相輝映,景色很是別致。 汶川地震中,南橋受損嚴重,重建工作已經完成,各種彩繪,雕梁畫棟十分耀眼,屋頂還有《海瑞罷官》、《水漫金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民間的彩塑,情態各異、 ... 查看詳情

泰安寺

泰安寺,坐落在青城后山泰安古鎮,始建于唐,是青城山現存佛教寺廟中歷史最悠久的。古籍載:“唐代初建,逮明復振;樓殿壯麗,甲于青城。”自唐宋以來,泰安寺一直是佛門弟子向往的圣地,而且也是佛教的講習所。經各代修葺和重建之后,現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大悲殿及僧舍齋房等建筑,并存有《重修一樓雙功序》、《太安寺清醮碑志》、《盂蘭會》3通清代古碑,寺旁有一座舍利塔,是明代高僧鑒隨禪師的靈塔,寺周有古紅豆樹、銀杏樹和楨楠樹等參天大樹數十株。寺前有古驛道,是灌縣通往金川的必經之路。泰安寺一帶五溪合流,五峰環聚,風光幽美。特別提醒:由于“5.12地震”影響,泰安寺兩座大殿徹底被毀,目前處于修復重建中。 查看詳情

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創建時的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以解決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作用。 魚嘴分江內外流 魚嘴分水堤是李冰創建都江堰時巧妙利用地形水勢首創的無壩引水工程。它把岷江一分為二,內江進口寬150米左右,外江進口寬130米左右。分水堤構筑在岷江的弧形彎道上,由于彎道環流的作用,含沙量少的表層水流入內江,含沙量大的底層水奔向外江,既能引水,又能避沙。 排沙泄洪飛沙堰 主要起泄洪作用,因為功能顯著,故又叫它“飛沙堰 ... 查看詳情

都江堰

看點 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一直發揮巨大效益,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導游 都江堰景區由離堆公園、都江堰水利工程、二王廟、玉壘山四大部分組成。 推薦游覽線路:由游客中心進入離堆大門,經過伏龍觀—離堆后門—人字堤索橋—飛沙堰(遠觀二王廟)—魚嘴工程—安瀾索橋內江段—安瀾索橋橋頭堡,最后從北大門出去,停車場上車后,可以在途中看到秦堰樓(維修中)。介紹 位于成都西北都江堰市城西岷江干流上,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并且至今仍在澤被成都平原。公元前三世紀中葉,秦昭襄王時期,蜀郡守李冰和他的兒子,主持完成了這一偉大 ... 查看詳情

泰安古鎮

因深山古剎“泰安寺”而得名的泰安古鎮,環抱于幽靜的青城后山之中,是青城后山的第一道景點。有史以來,泰安古鎮便是成都平原西入大小金川必經驛道上的重鎮,古稱“花坪老澤路”,唐代為味江寨,清代因古泰安寺改名為泰安場,是成都茂汶、金川物質交流的中轉重鎮,歷來商賈云集,市場繁榮。泰安古鎮并不特別出名和熱鬧,但它古樸雅潔,安寧祥和。走在潔凈的小街上,兩旁是潺潺清流,蜿蜒流經每一條街道、每一戶人家。小鎮的盡頭是古泰安寺,山門輝煌,廟宇金碧,鐘聲隱隱。小貼士:泰安古鎮在“5.12地震”中受到重創,一些民居甚至倒塌。目前泰安古鎮正在修復重建,但不影響來此游玩。泰安古鎮的農家樂,幾十元一個人,含房費和餐費。此外這里 ... 查看詳情

虹口深溪溝地震遺址

都江堰市遭受汶川大地震影響最大的地方,在虹口鄉。虹口鄉受災最重的地方,在深溪村——這里曾是虹口自然保護區風頭很勁的漂流點。進入虹口深溪村,長約3公里的地段內有多處水泥路面、山坡地面被地震斷層斷錯、拱曲變形和開裂,民房嚴重移位,樹木隨斷層推覆體呈現不同角度傾斜。路上不時會看到崩塌的巨石擋道。斷路旁,一輛車牌號為“川A06706”的白色奧拓車靜靜停在廢墟中,車中已經長出了繁茂的野生植物,那些綠色的藤蔓頑強地探出了車窗。相關新聞——根據《“5·12”汶川地震遺址、遺跡保護及地震博物館規劃建設方案》,虹口和北川、汶川、漢旺一起被定為中國四大地震遺址紀念地。專家認為,地震在深溪村留下了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地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