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創建時的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以解決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作用。

    魚嘴分江內外流
    魚嘴分水堤是李冰創建都江堰時巧妙利用地形水勢首創的無壩引水工程。它把岷江一分為二,內江進口寬150米左右,外江進口寬130米左右。分水堤構筑在岷江的弧形彎道上,由于彎道環流的作用,含沙量少的表層水流入內江,含沙量大的底層水奔向外江,既能引水,又能避沙。

    排沙泄洪飛沙堰
    主要起泄洪作用,因為功能顯著,故又叫它“飛沙堰”。飛沙堰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功用非常之大,可以說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余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回歸岷江正流。飛沙堰的另一作用是排沙,岷江從萬山之中急馳而來,挾著大量泥沙、石塊,如果讓它們順內江而下,就會淤塞寶瓶口和灌區。古時飛沙堰,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

    控灌天府寶瓶口
    寶瓶口是李冰開創都江堰時鑿開的倒梯形引水口,控制進水流量,因口的形狀如瓶頸而得名。寶瓶口起“節制閘”作用,能自動控制內江進水量,是玉壘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從玉壘山截斷的山丘,因與其山體相離,故名“離堆”,現建成離堆公園

    汶川大地震的影響
    “5·12”汶川大地震,都江堰市80%以上的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唯有上千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損壞不大,只有“魚嘴”出現裂痕。有關部門已及時對裂痕進行了灌漿處理,都江堰水利工程依然造福于民眾。

都江堰水利工程與離堆公園、二王廟、玉壘山四部分,一起組成都江堰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