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沈萬三水冢

沈萬三水冢在鎮北銀子浜底。那是一條逶迤清冽的小浜。萍紅藻綠,蘆茭茂密。人們傳說銀子浜盡頭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早年不枯。水下有一古墓,非常堅固。這里埋著沈萬三的靈柩。河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酷似無數碎銀在閃爍,籠罩著神秘色彩。傳說,沈萬三有一個聚寶盆。當年,明太祖朱元璋要修筑南京城墻,他曾資助一萬三千兩白銀,負責洪武門至水西門一段工程。后來工程超支,他又捐出一萬三千兩。但朱元璋貪得無厭,命沈萬三獻出聚寶盆。沈萬三不肯,將銀子運回周莊,藏在銀子浜下。后又攜帶聚寶盆遠走他鄉,不料被朱元璋的御林軍抓住,發配云南充軍。沈萬三死后,靈柩運回周莊,葬于銀子浜底。 查看詳情

文化街

周莊文化街熱鬧非凡,可謂是傳統文化的薈萃之地,有開茶館、設藥鋪的,有打鐵、紡棉花的,有編竹器、捏面人的,有制木器、寫書法的……在這里游客可以放松心情,體味一下平日里城市中少有的傳統文化的韻味。文化街兩邊被一爿爿店面充斥著,但是,千萬別小看這些店面,店雖小卻以文化吸引游客,不經意間,游客在這里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 查看詳情

雙橋

雙橋,俗稱鑰匙橋,由一座石拱橋——世德橋和一座石梁橋——永安橋組成。清澈的銀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鎮區東北交匯成十字,河上的石橋聯袂筑,顯得十分別致。因為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方一圓,樣子很像是古時候人們使用的鑰匙,當地人便稱之為“鑰匙橋”。這兩座石橋,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1619年,世德橋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出資建造,永安橋由里人徐正吾出資建造。至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兩橋皆重修,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又由里人捐資重建。1957年永安橋再次修繕。世德橋長十六米,寬三米,跨度五點九米;永安橋長十三點三米,寬二點四米,跨度三點五米。雙橋中,石拱橋橫跨南北市河,橋東端有石階引橋, ... 查看詳情

富安橋

富安橋,位于中市街東端,橫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相傳橋旁有總管廟,原名總管橋。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由里人楊鐘建,初系青石面無級。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兩次重修,為單孔拱橋。橋長17.4米,寬3.8米,跨度6.6米。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重修,易成花崗石,東西有級梯,中間為平面。刻有浮雕圖案,橋身四角有橋樓,臨波拔起,遙遙相對,據說沈萬三的弟弟沈萬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與朱元璋作對最終被發配充軍的復轍,而主動捐錢為鄉里做好事,曾捐錢修建過富安橋。富安橋的名字,就是表達了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1988年以來,有關部門撥款修復四個橋樓,黛瓦粉墻, ... 查看詳情

福洪橋

福洪橋在后港西口,是一座造型別致的石梁橋。橋身中間的石條上,鏤刻著圖案對稱的花紋,中間鐫有“福洪橋”三字。但當地老百姓卻叫它洪橋,反而把它的真名忘記了。橋在清康熙年間由里人重建,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重修。橋長16.4米,寬2.1米。跨度為4.7米。 相傳在太平天國年間,農民起義軍反抗清政府的統治,由于眾多的原因,遭到失敗。當時有一支太平軍從外地流落到周莊,當地地主豪紳十分恐懼,勾結清政府,一面散布許多謠言,污蔑他們是青面獠牙的“長毛”,一面伺機將太平軍鎮壓。有一天,大地主黃通令糾集地主武裝勢力,在福洪橋上,殘酷地殺害了幾百個太平軍的士兵,太平軍士兵的鮮血染紅了福洪橋的石階,染紅了 ... 查看詳情

太平橋

位于后港東口,連接城隍埭和蜆江街,明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由里人捐資興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建。橋長13.2米,寬2.5米,為單孔石拱橋,跨度4.8米,橋梁刻有“蓮座”圖案,清初整修,橋身石縫里長著藤蔓,遮掩著石拱洞券,橋旁是沈體蘭的舊宅。灰墻面坡屋頂,山墻漏窗,高低錯落的民居,清清的流水,是人們選為最佳畫面景色的鏡頭之一。1991年4月,日本女畫家橋本心泉慕名專程到周莊寫生,她選擇太平橋作為創作題材,把自己也畫了進去:透過圓圓的橋洞,一位日本女子正端坐在水港岸邊寫生。兩年后,橋本心泉上海舉辦畫展,展覽結束后,她又專程來到周莊,把這幅題為《周莊的某一天》的油畫贈送給周莊人 ... 查看詳情

貞豐橋

貞豐橋位于中市河西口,連接貞豐弄和西灣街,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周莊古名貞豐里,所以得名,明崇幀七年(163年)重修,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建,橋長12.2米,寬2.8米,跨徑44米。該橋拱洞完整,石隙里有構杞,古意盎然。 查看詳情

沈廳

沈廳原名敬業堂,清末改為松茂堂,由沈萬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據《周莊鎮志》記載:“沈本仁早歲喜歡邪游,所交者皆匪類。及父歿,人有‘不出三年,必傾家者’。本仁聞之,仍置酒,召諸匪類飲,各贈以錢,而告之曰:‘我今當為支持門戶,計不能與諸君游也!’由是,閉門謝客經營農業,于所居大業堂側拓敬業堂宅,廣廈百馀椽,良田千畝,遂成一鎮巨室。”看來沈本仁是屬于那種浪子回頭金不換的人物,他沒有把上輩人遺傳的家產揮霍殆盡,在父親死后發憤耕耘,拓展家業,建成了頗具規模的沈廳。 沈廳共由三部分組成。前部是水墻門和河埠,專門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滌衣物之用,為江南水鄉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墻門樓 ... 查看詳情

大誠堂

大誠堂始建于元末明初,舊稱“大誠堂”相傳是由江南巨富沈萬三的父親“沈佑”所創,沈佑原是商人,經營糧食、絲綢、藥材等,他深知為商之道,以“誠”為本,以大誠為做之道,遂以“大誠堂”為名。大誠堂共分三進,建筑面積800多平方米,大小房屋80余間,呈“前店后場”的格局,前店設頭柜、二柜、帳房三人;后場有料房,頭刀、二刀、三刀、四人;雜作二人。當時是江南一帶最有影響的藥店之一。 第一進為前店,店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是古色古香,從柜臺到藥格斗每一件都是原來的樣子,置身堂內給人一種濃厚的地道藥材味道,店內共有藥材五百多種,按不同性質分類,放于格斗之內,供配制。 第二進設立了專家門診,每逢雙休日,昆山中醫院的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