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澄虛道院俗稱“圣堂”,創建于宋元祐年間(公元1086—1093年),距今已有九百馀年歷史。據《周莊鎮志》記載:“明代,院西無人家,橋有雀竿懸燈,以照西灣之夜泊者。”明代中葉以后,道院規模日趨宏大。嘉靖年間,當地人王璧捐資增建了儀門。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道土胡天羽化緣募捐擴建了玉皇閣。五年以后,又在閣西建造了文昌閣。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道士蔣南紀在山門外建造圣帝閣,樓閣臨近普慶橋,形成了前后三進的建筑群,氣字軒昂,占地—干五百平方米,成為吳中著名的道院之一。

澄虛道院內的道教活動自明代以來,代代相傳,久盛不衰。每年農歷六月廿一、廿二日,還要舉行火神醮,設壇祭禱,祈求神明佐助,菩薩保佑,防止火災降臨,使老百姓能安居樂業。火神醮后兩天,還要舉行規模較大的雷祖公醮。道院內的法師和道士,內襯竹枝衫(一種細小竹枝編織成的背心,用以隔汗通風),外穿道袍,按照嚴格的儀程,吹打鼓樂,誦經禮贊。在香煙繚繞的神秘氣氛中,有的法師還顯示自己的技巧,表演空中接銅鈸的絕技,將一只大銅鈸豎立在另一只大銅鈸中,令其旋轉不停,沙沙有聲。前來觀看的善男信女,虔誠地祈求蒼天保佑國泰民安、年年豐收。《周莊鎮志》上記載的“中祀禮節,悉如帝王祀典之隆,亙古未有也”,正是指澄虛道院中每年舉行的幾次打醮儀式。

為了發展旅游事業,讓傳統文化重放光彩,從1993年起,對歷經歲月風霜的澄虛道院進行了全面修繕,并列為昆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后的澄虛道院,仍保持宋代建筑風格,樓閣嵯峨,殿宇宏偉。諸殿中安放的神像使人肅穆敬畏,玉皇閣屋脊上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大字依然光彩照人。

1994年8月7日,澄虛道院正式對外開放。院內燭光融融,香煙裊裊,道教音樂和誦經禮贊之聲不絕于耳。它不僅是占鎮宗教文化的象征,也為旅游者提供了一個參觀宋明建筑藝術的場所。